医院的行政级别看起来与医院职工关系不大,有没有行政级别不与普通职工工资相关,大部分院长也拿着技术职称工资,取不取消医院的行政级别,院长还是那个院长。但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左右着医院很多关键问题。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医闹猖獗,经常打坏医院物品,致伤医务人员,很多情况下,院长并不太多关心这些,往往在当地政府的示意下,都会接受“调解”,花钱买和谐,为什么?因为医院有行政级别,院长是有行政级别的官员,他的帽子是上面给的,他必然会为上面负责。
再比如,按照现代医院管理,扁平化的医院管理模式比较高效,但如今的医院更像一个衙门,院长、副院长、职能科长、科主任等等层级明显,而这么多的“领导”,都是怎么当上的,够不够格,基本上员工满意多少发言权。一旦当上了,不管能不能干得了,工作干得好不好,待遇自然就跟上了,而这些都是医院行政化的表现。一位院长,因为有行政级别,有朝一日,不想当了,屁股一拍,可以去卫生行政部门弄个局长副局长的,如果取消了,是不是很难与这条路并轨?所以要说,医院的行政级别具体指什么,可谓一言难尽,表现五花八门,但总体来讲,是指与行政级别相伴随的诸多利益。
医院去行政化的阻力在哪?
医院去行政化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权威文件里也早有论述,然而没有实质性进展。阻力在哪里?
一是政府不想做。如今,医院有行政级别,医院的领导自然也就有行政级别,按照干部管理原则,医院里很多够级别的“领导”就必须由上级任命,一旦取消了行政级别,这些人事任免权自然就随之失去了。
二是院长没动力。当前,尽管很多院长也没有太把行政级别当回事,但由于没有一个去行政化后的院长选拔、任用、薪酬、职责权限等等一整套规制,加之目前行政级别背后还有很多潜在的好处,因此,院长以及医院里各级管理者几乎没有去行政化的动力。
三是,整个社会还缺乏大的氛围,官本位思想已经渗透到人们的骨子里,人们对医院行政化带来的危害也已经习以为常,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缺乏变革的愿望与激情。
什么才是医院真正意义上的去行政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全面深化改革,再一次提出要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这一决策,再一次把医院去行政化推上重要位置。
近来很多地方在医改任务也常常提出医院去行政化,但能够看到的,也只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一律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其他内容很少见到。有分析人士就质疑:这,难道就是医院去行政化?显然不是。那么什么才是医院真正意义上的去行政化?
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医院去行政化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点内容:
一、院长以及医院所有管理者都不再是具有行政级别的官员。伴随着的必须建立院长资格、院长的民主选举、院长的管理、院长的离任等一系列规制,即要弄清楚什么样的人可以当院长,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当院长,当上了院长干什么,干得好不好谁说了算,薪酬怎么定,不当院长干什么等等。
二、改革医院目前的“衙门”体系。我国目前的医院管理是典型的行政化体系的产物,层级多、等级观念过强、以人为本意识淡漠(包括缺乏管理就是服务意识、医院应该以员工为核心意识、医院服务应该以病人为中心意识等),因此就形成很多“衙门”作风,很多人做事以领导高兴不高兴、喜欢不喜欢为标准,管理者不追求管理质量而以往上爬为工作目的。建立扁平化的医院组织架构,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改进人力资源服务,医疗质量控制等。
三、实现编制、人事、职称等方面的去行政化。编制不在由上级部门下达,人员也不受编制指标限制,实行按需用人;人事不在由人事部门调配,而是医院根据需要自主聘用;职称不再是按照核准的死的“岗位设置方案”进行,没有指标不能晋升,改为凡是符合条件均可以参加评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评聘分离。最终去行政化的目标是使医院真正去掉衙门气息,不再受不恰当的过多的行政干预,变成一个真正一切为了病人的医疗服务机构。
来源:朋欣医药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