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丁香园绝对是“羡慕嫉妒恨”的最佳对象,7000万美金,折合成人民币是4个多亿呀,凭什么丁香园就能有这份儿魄力数钱数到手抽筋,咱们先来看看关于丁香园的一些具体数字 :
组织过1100多场专家讲座;
32+万个病例讨论;
80余本中文专业图书;
16本英文医学期刊(2 inSCI,8 in Pubmed)
4个APP,用户总计 1500万
一家企业的“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是两个概念。前者是一个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的基本!如同搜索对于 百度和谷歌;社交对于腾讯 。“医生社区的活跃度”是丁香园所有一切 KPI 。他们的核心高管深切的知道这一点,并14年坚守一个理念,所以它一切的企业行为,以不破坏“医生社区”的粘性和活跃度为基线!
曾经他们内部发起过“写书”的项目,即:通过在社区内“众包”的形式,写一本医学类着作。该书的不同章节由社区内的几个热情医生认领,这样的一本医疗专业书籍可以迅速写就。但丁香园并不会去出版它,靠版费来盈利,而是将该书发送给社区内所有医生免费阅读。一方面,写章节的作者医生很有成就感;另一方面,所有社区内免费阅读的医生也获得了知识的提升,由此提高了整个社区的粘性!
类似的举措不断在实施,包括在“杀医”事件后,丁香社区组织的“大串联”活动等。这种基于“民主”的医生文化,是深植入他们每一个高管的骨髓的。
因此很多时候,商业模式是需要通过时间积累,越久越香。丁香园通过14年积累下来的“社区规模”,是他最最核心的价值所在。至于建立这个基础上的“盈利模式” – 医生HR服务、药商服务等,是自然而然的事。此时,互联网的边际效应会被充分的展现。
很多人问香园创始人兼CEO李天天为什么丁香园一直没有对 C 端发力,他的回答是“非蓄而不发,而是蓄而未发”,事实上他们目前的“用药”系列的APP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他们仔细的比较和分析国内外各类医疗APP的优缺点,他们很清醒,却不冒进。
自身的雄厚资历加上7000万美金的巨资注入, “高大上”的丁香园未来到底要怎么玩呢?
未来丁香园的业务布局大概就是这样啦。企业业务继续自己玩儿,腾讯配合下。面向大众业务的和腾讯一起玩儿,医生和医院的业务大部分时间自己玩儿,偶然腾讯过来串串门。
现在的大事儿就两块:一块拿收入,给制药公司做广告/调研/规划学术活动;一块努力做自己的垂直媒体+在线社区,优化体验,粘住并扩大专业用户;至于丁香人才,想发力但是一直不温不火;丁香通市场有限,大众app估计只是想先占个座,并不是核心业务;所谓移动医疗,玩家除去互联网企业,就4个。
1,企业的目标最为单纯:拿医生和医院。这里讲的是效率+创意。和一般的广告公司区别不大。唯一的变数是丁香园的“大数据精准营销”,效果如何,拭目以待。
2,医院现在很躁动,虽然是三甲医院也是如此,医药分家使得医院的收入下降,外资和民营资本的涌入使得传统公立医院争抢高端病人的竞争优势也在减弱。公立医院受限于法规,无法广告,使得缺少和公众面对面的媒介。微信提供了一个非常赞的平台,你去搜索一下,一大堆医院公众号!
3,医生很淡定。这是最宝贵的资源,现在的情况是春雨等一大堆轻问诊的app在讨好医生,可是医生的理由很简单:为什么下班了还要上你这个app回答问题耗费我的时间!就你这一个问题20多块钱,大医生看不上,小医生产生的内容良莠不齐。春雨给医生的理由一直绵软无力——打造个人品牌,问题是现在无法自由执业,个人品牌几毛钱?
4,患者/公众倒是直接受益者。春雨毕竟把轻问诊的成本降下来了。未来的移动医疗的改变会更加降低门槛。患者匿名社区倒是一个很好的idea,上传自己的匿名病例,看别人的匿名病例,对患者教育有一定帮助,毕竟这方面,以老头老太为代表的我国人群医学知识是在太匮乏了。
丁香园想要玩自由执业,一切取决于国家政策。不过这是趋势,只是没有时间表。当然腾讯和丁香园敢玩儿,说不定已经有内部消息了。春雨和丁香园相比,做的只是右边的一块,缺失了垂直媒体和专业社区,所以要吸引医生一起玩儿只能靠钱,于是吸引了一堆二甲和县级医院医生。
这里面有个腾讯切入的点,微信作为医生的crm系统最好不过,患者都有微信,扫一扫即可,比装个app方便多了,医生通过app后台管理,群发消息等等。
这里的问题还是老样子:自由执业啥时候开放?
对患者的经营,是丁香园未来会大力发展的部分。通过微信公众号/app等进行健康常识的普及。通过微信进行的轻问诊,就诊全过程和就诊后的随访,都可以通过微信来进行,同时微信支付贯穿始终。我个人的看法的丁香园不会做专门的个人问诊app了,通过微信可能很好的解决患者的入口问题。低门槛,无教学成本。对于腾讯来说,这尼玛简直太赞了!以后在移动医疗一马平川,简直秒杀百度阿里!
制药公司真是一块肥肉啊!丁香园也够狠,一下子咬下了一大块!
去年的GSK事件把所有的制药公司搞得够呛,没被杀鸡儆猴的也吓出了一堆冷汗。这种情势下最需要的是“合规”,而不是“业绩”。所以辉瑞诺华等制药巨头们恨不得把销售的奖金全砍掉,以后大家都拿工资作数。
另一方面的影响是,巨头们开始把他们深邃的目光投向了互联网。丁香园庞大的用户群使其可以理直气壮地摆出时下最炫地“大数据精准营销”的招牌,一举超越了万千小医药广告公司。
这块收入,在去年于丁香园,我想是突发猛进的。而且丁香园的前面一马平川,后面的竞争对手用望远镜都看不到。
问题是,人情社会的中国,互联网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医药营销?虽然现在看起来欢乐无限,可是这些投入对于巨头们来说不过是毛毛雨,等到市场越来越大,巨头们真的会买“大数据”的账么?
未来丁香园的业务布局大概就是这样啦。企业业务继续自己玩儿,腾讯配合下。面向大众业务的和腾讯一起玩儿,医生和医院的业务大部分时间自己玩儿,偶然腾讯过来串串门。
最大的块“自由执业”仍然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不过也没关系。反正收着企业的钱,靠着腾讯的山,看春雨先去开疆拓土当先(lie)行(shi)者,自己可以在背后慢悠悠地赶——毕竟有了腾讯做靠山,还愁没有患者么?患者和医生数量都秒杀春雨,春雨有什么资格和我斗!
来源:医谷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