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谷编者按:前几天,医谷发表了一篇《国有企业医院 未来如何发展?》的文章,探讨国有企业医院发展的问题,很多企业都期望通过并购整合的方式能够打造大型连锁医院,但即使是华润这样拥有深厚背景的央企,通过整合地方医院来进行该方向的打造,都是难上加难的,因为涉及很多的行政、人事、监管等多种问题。而在众多的医院中,有一类医院比较特殊,就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大型企业的下属医院,除了部分转归地方卫生系统外,仍有很多的属于企业性质,他们或许是企业收购重组医院资产的更好选择。
7月12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的医疗集团“中航医疗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实际上,在两个月以前,5月8日,中航工业集团就在官网上发布了一则中航医疗的招聘公告,招聘包括两名副总经理在内的13个管理岗位。
这则招聘公告中对中航医疗介绍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医疗健康产业的专业化发展平台,由中航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资设立,主要从事医疗投资、医院管理、药品流通、器械租赁、国际合作、商业开发、网络服务、健康管理及养老服务等医疗健康产业全价值链业务。
中航工业集团副总经理吴献东在揭牌仪式上的发言揭示了中航医疗成立的两个目的:一是在新医改和健康产业发展的背景下,破解企业医院发展的困境;一是“纵向优化内部医疗资源配置、横向打造医疗健康全产业链”。
而根据中航资产董事长朱幼林的发言则可以看到,新成立的中航医疗主要是整合中航资产旗下的12家各级医疗机构。
来自中航资产官网的信息显示,该公司旗下现有9家三级、二级综合性医院:航空总医院(代号:361)、成都三六三医院、哈尔滨二四二医院、陕西三二O一医院、贵阳三OO医院、安顺三O二医院、襄阳(襄樊)医院(代号:364)、平坝三O三医院、西安医院;现有1家医疗器械公司——北京凯利德技贸有限公司和1家医药公司——贵州振兴医药有限公司。
航空总医院院长高国兰担任新成立的中航医疗的董事长。
企业医院数量庞大,公开数据显示,2007年统计,企业医院数量占全国医疗机构的9.11%。进入2014年,企业医院的改革一直备受关注。一方面是官方表态,年内制定国有企业所办医院改制试点工作方案,推进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城市国有企业医院改制试点;另一方面是社会资本风起云涌的背景下,企业医院被视作进入医疗服务市场的重要渠道。
但且不说企业医院改制操作起来的难度和复杂性,即便从宏观角度来看,企业医院这块儿肥肉想吃到的难度也相当大。企业医院本身也有区分为优质、劣质资产。有些企业医院相当出色,是当地的区域医疗中心,而有些企业医院则经营不善、负债累累。前者显然没有改制的动力,而后者社会资本也望而却步。
以此次新成立的中航医疗为例,其所整合自中航资产的医疗机构中,就有6家是三级综合医院。试问各路人马折腾至今,有哪个医疗集团旗下拥有6家三级综合医院?换言之,如果中航医疗能够有效实现市场化经营管理,其在医疗市场当中的影响力将不可小觑。从中也可以看出,国有资本在医疗服务市场当中巨大的优势。
在健康产业展现巨大前景的时候国有资本早已按捺不住,中信、华润、北京国资这样的央地国企已经纷纷投身医疗产业。而对于那些旗下原本拥有医疗机构的国企,整合医疗资源未必不是企业转型或者多元发展的出路。实际上,中航医疗如今的成立其实正是谋划已久的结果。
早在2012年,中航工业50家医疗机构联合组建了中航工业医院协会,协会的会长是高国兰。 成立中航工业医院协会,始于2010年中航工业医院发展论坛。通过航空总医院一年多的积极筹备, 2011年7月,经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批准,同意成立协会。2011年10月,中国医院协会企业医院分会正式批复协会成立。
这个协会成立的作用之一就是整合医疗资源。在协会成立后的2013年,高国兰曾在当年10月份的一次中航工业医院发展论坛上做了题为《中航医疗健康管理集团组建的初步思考 》的主题报告,指出了组建中航医疗健康管理集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国兰当时还提出了组建医疗集团的初步构想,即以中航工业医院为依托,发展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身养生(养老)-临终关怀的高端医护养为一体的医疗服务模式。
中航工业集团的动作相当快,6个月之后,中航医疗就对外发布了招聘公告,8月后中航医疗即正式揭牌。
从中航医疗的成立可以看到,在企业医院改制的盛宴里,国有企业显然不想袖手旁观。在未来企业医院的改制当中,很有可能出现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个像“中航医疗”一样的国有医疗集团。这些医疗企业凭借其资源、地位上的优势,对医疗机构的整合能力是社会民营资本所无法比拟的。只不过,这些国有背景的医疗集团能否有效实行市场化经营管理,则是其留下的一个巨大的悬念。
来源:健康智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