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通苑居民盼了十年的三甲医院终于要开了。《法制晚报》记者8日获悉,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将于今年10月底试运营,第一期设置了1000张床位。将引入约500人的志愿者队伍,打造“云医院”信息系统,并实施“先就诊、后付费”的管理制度。
硬件设施 首期开设1000张床位
记者昨天了解到,根据北京市卫生局的批复,新建于天通苑内的三甲医院,正式命名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是属于清华大学的附属医院。该院规划床位1500张,第一期设置1000张,将于今年10月底试运营。
据了解,该院为公立非营利性医院,规划设置39个临床医技科室。医院将重点发展心脏医学、神经医学、普外科和妇产科,未来还将发展肿瘤学、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开业后的日门诊量,预计将达3000人次。
医院管理 引入500名志愿者队伍
该院医学教育委员会主席董家鸿介绍,医院实施国际通行的主诊医师负责制。即由一名主诊医师(具有副主任及以上资格医师)、一名副主诊医师(具有主治以上资格医师),和一名住院医师组成医疗小组。主诊医师率领该小组,全权负责患者门诊、住院、手术、会诊、出院后随访等一系列医疗活动。
医院还将引入志愿者队伍,负责导诊、分诊、推送轮椅等技术性不强的工作。相较于护士,志愿者更能与患者“将心比心”。他们的服务将得到激励,如优先参加医疗健康教育、医院个人帮扶等活动。医院将在8月开始招聘约500名志愿者,周边居民可以报名参加。
探访地上、地下车位 可停近千辆车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天通苑北一区南侧的长庚医院建设工地,这里距地铁五号线天通苑站,只隔着一条马路。医院的办公楼已投入使用,主楼和配楼的外部装修、院内道路的铺设也已完成,只剩一些绿化设施还未完工。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医院的停车位包括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可以停放近千辆机动车,地下停车场有连廊和电梯直接通往医疗大楼。
“十年了,就盼着这家医院赶紧开门,以后就不用进城看病了。”天通苑西三区的居民单女士说,她经常扒着工地大门的门缝,看看里面的施工进度。
对话医院患者 可先就诊后付费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FW”):运营一家三甲医院,清华大学是否储备了足够的医护人员?
清华长庚医院总执行长助理杨长青(以下简称“杨”):我们从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引进的学科带头人有20多位。还从台湾长庚医院、美国华盛顿大学附属医院等医疗机构,引进了心脏、整形和神经外科专家。他们都会在天通苑上班。目前,市政府已与清华达成共建医院的协议,人才引进工作还在进行。
FW:天通苑周边医疗设施匮乏,医院如何解决看病难问题?
杨:我们将建设医院联合体,以托管等方式对周边二级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进行共建。医院将通过绿色通道、床位互通互转等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医院将建设医疗信息系统,打造“云医院”。医生掌握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为需要的患者提供居家急救、看护、慢性病治疗等服务。
FW:挂号难也是老问题,医院有何新举措?
杨:我们会全面推行预约就诊,在家里就可挂号。同时实施“先就诊、后付费”的管理制度,患者在网上挂号后,到医院直接去诊室看病,不用到挂号大厅排队。
医院也在开发候诊优化系统,将候诊人数、预计等待时间等信息发送给患者,方便患者灵活安排时间。
来源: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