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回想这三天:没有长篇大论的领导动员,没有任何关于“医学人文”方面的讲座,甚至没有带回家任何纸质的培训材料。而我作为一名即将入职的住院医,却最直接地感受到了NUH医院的底蕴和人情味。
文/高峥 上海交通大学首届八年一贯制毕业生、儿科博士,上海USMLE小组(SHUG)核心创始人、USMLE培训课程核心设计者。毕业后受聘于新加坡卫生部,担任儿科住院医师。
2014年4月25-27日,我作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Singapore 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 NUH)住院医生培训项目(Residency)新学员,参加了一次为期三天的“入职培训”,在新加坡附近海域的“乌敏岛”户外拓展基地与近100名新同事度过了难忘的三天两夜。
这次别开生面的“入职培训”对体能要求之高令我始料未及,不仅因为在拓展基地的住宿条件十分艰苦,而且要涉及攀登云梯等高空动作,以及三人为一组驾驶皮划艇出海航行十几公里,难怪要求参与者在事先进行体检。尤其令我意外的是,所有专科培训项目的负责人们(Program Directors)作为医院里不折不扣的“上级医生”,竟也纷纷换上了运动装,随机分配在各小组里和住院医们一起经历刺激的拓展训练。几个月前,他们曾作为不苟言笑的面试官对培训项目申请者逐一面试遴选;而未来几年里他们又将成为各科室里亲手带教住院医的上级医生、教授、临床导师甚至考官。然而这个长周末里,他们则免去了这些称谓,而是与大家亲切地直呼英文名,同吃同住,用最直接的方式零距离交流。
拓展培训的第一天,大家乘坐大巴车和轮渡来到乌敏岛的拓展基地。经过随机分组后,现在各自小组内进行“破冰”游戏相互认识。Residency新学员大多数是刚刚从国立大学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医学生,他们几周前刚刚通过了以严格著称的医学院毕业综合考试,而几天之后就要在各自选择的专业里开始住院医生的培训。大家都穿着统一的T恤集体合影留念,脸上都带着新鲜感和对住院医训练的期待。
然而接下来的培训却没有那么简单。第一天下午的内容是攀登云梯,两人一组相互配合,在其他同伴牵引的绳索保护下一层层向上攀登。这些新加坡医学生的身体素质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无论男生女生、体型高大或娇小,都咬牙坚持而不愿轻易放弃,同组的好几位女生都成功等到了顶层,真令我刮目相看。就连不再年轻的主任医师(Consultant)们也不甘示弱,纷纷与住院医相互搭档,在十几米的高空挑战体能的极限。
第二天的拓展内容尤其艰苦,因为要以三人为一组,划着皮划艇出海绕行全岛划行10余公里最终回到训练基地。太阳尚未升起时大家已经整装待发,经过简单的路线说明和划行动作指导,甚至每艘船上的三人都进行了翻船后的自救训练,才集体出发。与我同船的是一位主任医师和另一位住院医,尽管一刻不停地划桨绝对是个体力活,但三人一路聊天,偶尔停下喝水和吃些面包,不知不觉中竟已顶着赤道上的太阳航行了8小时!好在当天海上的风浪很小,大家又带着新鲜感,所有船只都早于预期时间顺利回到了训练基地。大家在教练的带领下围成一圈,每人用一个不同的词来形容这天的出海航行,有人说“精彩Wonderful”、“难忘Unforgettable”,还有人说“咸Salty”、“累Tiring”、“晒Burning”等等……
令我记忆犹新的还有第一天晚饭后的全体住院医集会。首先由国大医院的首席运营官CEO(相当于医院院长)和医学会主席(Chairman of Medical Board)对新住院医们寄语。国大医院的CEO言简意赅地介绍了NUH医院的历史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自豪地列举了NUH培训出的杰出校友,他们纷纷在各自临床领域中成为了领军人物,而且很多人已在新加坡卫生部和各大医疗集团中担任要职。CEO以此激励年轻的住院医志存高远,通过点滴努力成为在各自领域做出杰出成绩的领袖。
医学会主席Aymeric Lim除了是一名骨科医生,他在医院的另一项重要职责(Chairman of Medical Board, CMB)主要是负责监督医生的职业表现、不断改进临床服务质量。运动健将出身的他刚刚还在和年轻的住院医们一起攀登云梯,而此刻他却一脸严肃,郑重地说,“我们的CEO Joe今天上午还在参加重要会议,但下午他专程赶来中途加入我们的户外拓展。CEO和培训项目主任们(Program Directors)都如往年一样,无一例外地牺牲了休息时间来到你们中间并毫不犹豫地让素不相识的新住院医踩在自己的肩膀上向上攀登。并不是因为他们对这项运动有多么痴迷,只是因为我们相信任何一所杰出的医院都是因为其中的人们而变得杰出。而NUH愿意在年轻的住院医生身上花费这些时间和精力,把团队合作的精神以这样生动的方式传承下去,或许今天我们所做的已经远远超出了”临床培训“所定义的范畴,但它恰恰是为医院未来的辉煌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医院的CEO Joe也在一年一度的住院医培训项目年鉴中这样写道:“我们坚持每年都在这个远离市区的孤岛上进行三天的入职培训,虽然会让大家受点皮肉之苦,可是当你和新的同事们踩在彼此肩膀上登上云梯、顶着烈日同舟共济十几公里、甚至在上下铺的宿舍里喂过同一只蚊子后,友谊一定会变得不同……”
之后,由医学会主席亲手向每位新住院医发放代表NUH医院员工身份的胸牌。对于年轻的医学院毕业生们而言,在毕业后能够继续在学术氛围浓厚的国大医院接受住院医培训,当属一份来之不易的荣誉。而我作为一名来自中国的医学院毕业生能够成为其中一员,更是深感幸运。当我自己的名字被念到,上台从医学会主席手中接过印着“Dr. Gao Zheng”的胸牌并接受他祝贺的一刹那,同样值得铭记。
最后一天的拓展相对比较轻松,形式是团队策略性的“通关游戏”:要用有限的皮划艇、聚乙烯管、绳索、木桶等材料,在时间限制内造出两艘能承载16人的“方舟”。所有成员分为5个小组分别完成“神秘任务”,每成功完成一项,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材料作奖励。最终大家成功完成了6项神秘任务中的4项,赢得了足够的材料和时间,造出了两艘船,甚至设计和手绘了一面代表全体NUH新一年级住院医的“战旗”。
当32名“船员”驾着两艘方舟划桨前行并象征性地夺回战旗时,大家纷纷欢呼呐喊,庆祝整个团队胜利完成任务,以及三天的拓展培训圆满结束。
在最后的小组总结环节中,大家再次围坐一圈。教练邀请小组里的每个人轮番发言,除了畅所欲言过去三天里自己的感悟,同时也展望自己在未来几年住院医训练中最担心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人担心起初接触真正的病人没法迅速取得他们的信任,有人担心因自己经验不足而影响到病人的诊疗,等等。还有人说“担心工作量太大而没时间看书”、“担心遇到不太和善的上级医生而惊慌失措”……轮到小组里的几位高年资医生发言时,他们先是仔细回忆了自己在住院医阶段曾碰到的不少麻烦事,并以自己的经历帮新住院医们出谋划策。“至于那些不太和善的上级医生,我们则不妨假定他们的苛刻态度都是对事不对人的,作为住院医应该努力把工作做得更漂亮,而不是因为诚惶诚恐而影响工作效率。”当然也不忘提醒大家可以随时联系负责培训项目的Program Director或临床导师,因为他们都是从住院医阶段一路走来的,更何况确保住院医的声音得到反馈和重视、类似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本来就是他们的一项份内的重要职责!最后轮到一位刚刚医学院毕业的住院医发言:“刚才听了大家尤其是几位高年资医生的分享,我觉得我对下周就要正式开始的医生生涯没那么不安了。因为我知道经过了痛苦的毕业考试,我们的医学知识已经储备好,现在只是需要把它们激活并应用在临床情境中,再加以关爱之心(Compassion)和团队精神(Teamwork),就能让自己开始慢慢接近一名真正的医生。”
结束了三天的培训,周日下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回想和新同事们度过的艰苦而又极其值得回味的三天:没有长篇大论的领导动员,没有任何关于“医学人文”方面的讲座,甚至没有带回家任何纸质的培训材料。然而作为一名即将入职的住院医,这三天的拓展训练经历已经让我最直接地感受到了NUH医院的底蕴和人情味:医院高层管理者用心关注住院医的成长并致力于改进细节;多数上级医生愿意主动了解每位住院医的独特个性,对其平等沟通和认真倾听;医院鼓励住院医在临床工作中遇到挑战时主动提出来(speak up)而非遮遮掩掩;激励住院医追求卓越和锻炼领导力。作为一名国内的医学院毕业生有机会接受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的住院医训练,我深感幸运。尽管前路上一定会充满未知与艰险,但看到兢兢业业的带教医生和踌躇满志的年轻同事,自己也没有理由不努力,在点滴工作中踏实提高临床水准。
为期三天的入职培训才只是Residency培训真正开始前的序曲,而我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尚属于“管中窥豹”。但在国内即将广泛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际,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临床培训也许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要保证一个培训项目的真正成功、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临床专科人才,也许不仅要着眼于临床轮转的硬指标如病例病种、结业考试、主管床位数等;同时也要在“软指标”方面下功夫:例如,医院和各科室是否对待“规培医生”与本院住院医一视同仁?如何确保“规培”医生迅速融入医院文化并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规培医生的声音能否得到及时反馈、他们的切身利益能否通过正常渠道得到维护?如何通过制度来保证上级医生对带教规培医生的持续热情和质量、如何从长远出发保证带教医生队伍的良性循环?等等……广泛普及临床“规范化培训”是医疗体系现状下的大势所趋,然而倘若这一初衷与现行体制下医院的行为动机相互排异,且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规范化培训”一味推广,则不免会导致南辕北辙。
来源:医学界
为你推荐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

携手共绘“个性化近视手术”新蓝图:爱尔眼科与爱尔康启动100家医院全光塑技术战略合作
双方将以技术共享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科研协作为纽带,全力推进屈光手术标准化诊疗体系建设,加速前沿技术在临床领域的普及应用
文/ 屈慧莹 2025-04-19 23:35

CDE: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审批申报资料及技术要求
允许香港、澳门特区本地登记的生产企业持有,并经香港、澳门特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且在香港、澳门特区使用15年以上,生产过程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的传统...
2025-04-18 18:54

君德医药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加速推进创新药械组合平台建设与产品上市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首个减重口服器械的注册及生产销售,以及加速多个核心创新药械组合技术平台的产品管线研发进程。
2025-04-18 14:34

礼来首个小分子口服GLP-1RA药物orforglipron 3期临床研究成功
Orforglipron是首个成功完成3期临床研究的小分子GLP-1类药物,各剂量组平均A1C降幅为1 3%至1 6%
2025-04-18 14:12

WSOPRAS 2025落幕:中国眼整形闪耀国际舞台,李冬梅教授代表爱尔眼科获2027年大会主办权
4月10日至12日,世界眼整形重建外科学会(WSOPRAS)2025年国际峰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盛大举行。
文/李林 2025-04-18 09:27

华东医药2024年报出炉,营收超400亿,创新产品密集上市
报告显示,2024年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19 06亿元,同比增长3 16%;实现归母净利润35 12亿元,同比增长23 7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3 52亿元,同比增长22 48%。
2025-04-17 21:18

讯飞医疗与爱奥乐医疗联合首发AI血压计,开启高血压管理新时代
4月11日,在备受瞩目的乌镇健康大会上,讯飞医疗与爱奥乐医疗联合首发AI血压计,作为行业首款搭载医疗大模型的AI血压计,引领家用医疗器械从单一检测工具进化为全周期健康管理解...
2025-04-17 20:34

又一款常用药物被暂停采购资格
近日,上海阳光采购网发布通知,因未按要求调整药价,自2025年4月15日24时起暂停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盐酸地芬尼多片(25mg*12片 板 盒,铝塑)采购资格。
2025-04-17 15:29

超16亿元,达仁堂“清仓”中美史克
日前,达仁堂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分别向赫力昂(中国)、Haleon CH SARL(简称“赫力昂(英国))转让所持有的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简称“中美史克”)4 6%股权份额、7...
2025-04-17 15:08

上海发布10款重点监控品种
根据上海此前发布的相关规则,医疗机构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在阳光采购平台采购药品是,“红黄绿线”议价将实时提醒采购产品的价格是否存在问题,从而保证临床需求,并避免不合理调价。
2025-04-16 22:15

马斯克称今年将首次在人体植入“盲视”设备,让失明者重见光明
4月初,马斯克在多个场合宣布,公司计划于今年底首次在人体内植入名为“Blindsight(盲视)”的脑机接口设备,目标是让完全失明者重见光明。
2025-04-16 14:28

诺令生物完成数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加速出海步伐和多元化产品布局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核心产品“便携式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仪”的产能扩充、全球化推广,以及围绕NO缓释与发生技术的创新管线研发
2025-04-15 17:12

扬帆出海正当时:Cytiva 为中国生物药企绘制全球合规航海图
峰会聚焦法规解读、国际监管环境、中国生物药企业出海案例等关键议题,通过专家分享和深入解读,为中国生物药企提供全球化战略指导和合规支持;
2025-04-15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