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公立医院运行中补偿机制不健全,主要靠业务收入补偿。药品收入只能加价15%,医疗器械的检查收入就成为医院正常运行的主要来源。如果医药分开后药品实施零加价,那么靠器械增加收入比重就会加大。今后争相购买昂贵进口医疗器械的现象还会愈演愈烈。
—煤炭总医院院长 王明晓
如何证明一家医院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呢?医院大多会给你如数家珍—核磁共振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全自动化分析仪、体外碎石机……
医疗器械已成为医院医疗实力的一项重要标志。调查发现,国内三级医院中,洋器械占据绝对优势。作为医院院长,他们为啥不选国产品牌?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煤炭总医院院长王明晓。
进口器械占比超七成 大型高端器械选进口的 简单低端器械用国产的
煤炭总医院位于北京市西坝河南里29号,这里是国际“微笑列车”在北京首家定点医院。“微笑列车”治疗以唇腭裂为主的面部畸形,需要医院麻醉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口腔科、儿科、放射科等多个科室通力合作,在整个过程中对医疗器械的要求自然不能低。
哪些器械是国产的呢?王明晓指着手术刀说,“这是国产的,麻醉机、呼吸机等大型器械用的都是进口的。”据王明晓介绍,医院所用的国产器械主要是手术器械、康复器材、理疗设备等,从数量上说,占医院采购数量的20%—30%;从金额上说,比例只在10%左右。
医院所采购的国产医疗器械多是一些小型、简单、科技含量低的产品,价格在10万元以下居多,最高的也不过百万元;而采购的进口医疗器械则有很多“大手笔”,像麻醉机、呼吸机等,价格一般上百万元,高的三四千万元,便宜的也在三四十万元。进口医疗器械“高大上”,国产医疗器械只能走低端,不只是煤炭总医院,国内的三甲医院多是如此。
作为院长,王明晓在选购医疗器械时,首先考虑因素不是价格,而是质量,选择的顺序是质量、价格和售后服务。满足临床需求是采购医疗器械的最重要的标准,简单说来,就是能够提供清晰准确的诊断,能管用,能提供有效的治疗。
并非有意选择洋器械 国产医疗器械在技术上不过关 科技含量低
目前,通用电气、西门子、飞利浦等三品牌已经占据国内市场的绝大份额。有些医疗器械并不是国外企业所独有,但国货依然不受青睐。
王明晓说,医院在采购器械时并非有意要选进口的,“国产的和进口的一对比,你就会明白该选哪一种。从外观来说,国产的设备粗糙笨重,而国外的精致小巧;从操作上来说,国产的不如进口的好用;在售后服务上,两者更是天壤之别。国产器械大多没有专业队伍,只找几个人代理,设备出了问题,连管的人都没有,过几年厂家都找不到了。投诉大多泥牛入海无消息了。”
王明晓认为,售后服务是国产医疗器械的薄弱环节。“相比之下,进口医疗器械有报修时限,厂商都会派人到医院修理,还会提供备用的设备,不会因设备故障影响正常的诊疗活动。对维修服务不满,还可以进行投诉,国外公司特别在意投诉,被投诉可能会丢饭碗。”王明晓说,售后服务一定要能保证,如果出问题没人维修,器械只能报废,那么国产器械就会逐渐失去竞争力。
“医院不会为进口器械做广告,也不排斥国产器械。要想让国产医疗器械在医院能有用武之地,补齐短板是当务之急。”王明晓分析说,国产医疗器械在技术上不过关,缺乏核心竞争力。国产器械一般科技含量较低,是中国制造,而不是中国“智造”。即使是相对高科技含量的器械,不仅技术上常常不过关,售后服务无保证,而且在采购途径上也比较混乱。
买器械就是军备竞赛 取消以药补医 靠器械检查增加收入比重会加大
全民医保推进,医保覆盖面扩大,保障水平提高,医疗服务需求得到充分释放,极大地刺激了医院对医疗器械的需求。
有学者说,医院之间有一种“军备竞赛”,争相购买昂贵的器械,保证竞争力。有时候尽管不情愿,也不得不跟上。王明晓坦言,医院之间购买器械就是一种“军备竞赛”。
王明晓说,当前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不健全,主要靠业务收入补偿。药品收入只能加价15%,医疗器械的检查收入就成为医院正常运行的主要来源。如果医药分开后药品实施零加价,那么靠器械增加收入比重就会加大。
同时高精尖设备还可以提高一个医院的诊疗水平,所以今后,争相购买昂贵进口医疗器械的现象还会愈演愈烈。
“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存在差距不小。品牌的树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树立国产品牌的形象,需要国家有关政策的大力扶持。”王明晓说。
王明晓说,企业要做好内功,能拿得出和国外相抗衡的产品来,用质量来说话。医疗器械是为了满足临床使用,生产厂家也要多听听医院的反馈意见,有利于不断地改进设备。同时,国家需要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让国产品牌获得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当然,医院院长也要提高使用国货的意识,让国产器械尽快在各大医院落户。
来源:人民网
为你推荐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

携手共绘“个性化近视手术”新蓝图:爱尔眼科与爱尔康启动100家医院全光塑技术战略合作
双方将以技术共享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科研协作为纽带,全力推进屈光手术标准化诊疗体系建设,加速前沿技术在临床领域的普及应用
文/ 屈慧莹 2025-04-19 23:35

CDE: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审批申报资料及技术要求
允许香港、澳门特区本地登记的生产企业持有,并经香港、澳门特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且在香港、澳门特区使用15年以上,生产过程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的传统...
2025-04-18 18:54

君德医药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加速推进创新药械组合平台建设与产品上市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首个减重口服器械的注册及生产销售,以及加速多个核心创新药械组合技术平台的产品管线研发进程。
2025-04-18 14:34

礼来首个小分子口服GLP-1RA药物orforglipron 3期临床研究成功
Orforglipron是首个成功完成3期临床研究的小分子GLP-1类药物,各剂量组平均A1C降幅为1 3%至1 6%
2025-04-18 14:12

WSOPRAS 2025落幕:中国眼整形闪耀国际舞台,李冬梅教授代表爱尔眼科获2027年大会主办权
4月10日至12日,世界眼整形重建外科学会(WSOPRAS)2025年国际峰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盛大举行。
文/李林 2025-04-18 09:27

华东医药2024年报出炉,营收超400亿,创新产品密集上市
报告显示,2024年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19 06亿元,同比增长3 16%;实现归母净利润35 12亿元,同比增长23 7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3 52亿元,同比增长22 48%。
2025-04-17 21:18

讯飞医疗与爱奥乐医疗联合首发AI血压计,开启高血压管理新时代
4月11日,在备受瞩目的乌镇健康大会上,讯飞医疗与爱奥乐医疗联合首发AI血压计,作为行业首款搭载医疗大模型的AI血压计,引领家用医疗器械从单一检测工具进化为全周期健康管理解...
2025-04-17 20:34

又一款常用药物被暂停采购资格
近日,上海阳光采购网发布通知,因未按要求调整药价,自2025年4月15日24时起暂停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盐酸地芬尼多片(25mg*12片 板 盒,铝塑)采购资格。
2025-04-17 15:29

超16亿元,达仁堂“清仓”中美史克
日前,达仁堂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分别向赫力昂(中国)、Haleon CH SARL(简称“赫力昂(英国))转让所持有的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简称“中美史克”)4 6%股权份额、7...
2025-04-17 15:08

上海发布10款重点监控品种
根据上海此前发布的相关规则,医疗机构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在阳光采购平台采购药品是,“红黄绿线”议价将实时提醒采购产品的价格是否存在问题,从而保证临床需求,并避免不合理调价。
2025-04-16 22:15

马斯克称今年将首次在人体植入“盲视”设备,让失明者重见光明
4月初,马斯克在多个场合宣布,公司计划于今年底首次在人体内植入名为“Blindsight(盲视)”的脑机接口设备,目标是让完全失明者重见光明。
2025-04-16 14:28

诺令生物完成数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加速出海步伐和多元化产品布局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核心产品“便携式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仪”的产能扩充、全球化推广,以及围绕NO缓释与发生技术的创新管线研发
2025-04-15 17:12

扬帆出海正当时:Cytiva 为中国生物药企绘制全球合规航海图
峰会聚焦法规解读、国际监管环境、中国生物药企业出海案例等关键议题,通过专家分享和深入解读,为中国生物药企提供全球化战略指导和合规支持;
2025-04-15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