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关于建议将不孕不育治疗纳入免费医疗的提案,国家医保局日前答复,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并鼓励中医医院开设优生优育门诊,提供不孕不育诊疗服务。
国家医保局表示,医保部门始终高度重视人口问题,目前已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如溴隐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提升了部分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2022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等17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指导地方综合考虑医保(含生育保险)基金可承受能力、相关技术规范性等因素,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基金支付范围。下一步,国家医保局表示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指导地方研究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的具体举措,努力减轻不孕不育患者医疗负担,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国家医保局在另外一份答复中还表示,2018年,国家卫健委组织开展了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研究相关项目,对照研究了部分中医药在治疗女性子宫内膜薄性不孕不育症、男性少弱精症等方面的疗效作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要求进一步加强妇幼领域中医药工作,为有生育需求的夫妇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并梳理总结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的临床经验,形成不孕病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在全国推广使用。
在答复中,国家医保局还透露,目前,国家中医药局正在编制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鼓励中医医院开设优生优育门诊,提供不孕不育诊疗服务。国家卫健委等相关部门也将组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成药用药培训、中医药健康教育,制订推广有关不孕不育治疗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推动中医医院开展不孕不育诊疗服务。
在加强妇幼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国家卫健委提出加强骨干人才培训培养,鼓励西医妇产科临床医师学习中医,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医妇科医师多点执业。国家中医药局将深入推进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在相关人才培养专项中,统筹加强不孕不育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到2025年,在每省(区、市)妇幼保健机构建立不少于2个传承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培养不少于10名中医药业务骨干。
近年来,由于首次生育平均年龄提高,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影响,国内不孕不育率在持续提升。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和生育率跌至1.3,已进入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行列,另据国家统计局日前最新发布的数据,2022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而辅助生殖在一定程度上有望助推我国的人口增长。
去年5月,浙江省医疗保障局曾发布《关于支持“浙有善育”促进优生优育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指出,浙江计划扩大生育保险支付范围,将分娩镇痛、早孕期胎儿结构超声筛查、胎儿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诊疗项目纳入生育保险支付范围。同时,浙江将制定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等治疗不孕不育的辅助生殖相关技术医疗服务价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适时将其纳入生育保险支付范围。
而在去年2月,北京也曾发文明确将门诊治疗中常见的宫腔内人工授精术、胚胎移植术、精子优选处理等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但后被暂缓执行。
来源:医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