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于3月26日落地的北京市辅助生殖技术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工作,目前将暂缓执行。
近日,有网民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咨询:“北京辅助生殖纳入医保3月26号落地实施,去医院问了说没这个政策。请问这个什么时候纳入医保,还会纳入医保吗?”
针对该留言,@北京12345回复称,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回复:经核实,根据医疗保障待遇清单相关规定,按照国家医保局要求,北京市辅助生殖技术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工作暂缓执行。目前,国家医保局正在对相关政策进行统筹研究,北京市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首次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
2月21日,北京市医保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发布《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其中指出,为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通过组织专家论证,在费用可控、确保医保基金可承受的基础上,将门诊治疗中常见的宫腔内人工授精术、胚胎移植术、精子优选处理等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新政策将于3月26日落地,适用于北京市公立医疗机构,非公立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这也是国内首次有地方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
近年来,由于首次生育平均年龄提高,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影响,国内不孕不育率在持续提升。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和生育率跌至1.3,已进入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行列,而辅助生殖,在一定程度上有望助推我国的人口增长。
辅助生殖技术指采用医疗辅助手段使不育夫妇妊娠的技术,包括人工授精(AI)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其衍生技术两大类。根据沙利文的数据,我国辅助生殖市场的刚需正在不断扩大,2017年约有52.7万患者在中国接受辅助生殖服务,预期将于2023年增长至约95.6万名,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0.4%。
当前国内医院开展的辅助生殖基本都是IVF,根据平安证券的分析,目前IVF单周期平均花费约为3.5万元至4.5万元,如果进入医保,医保覆盖约8000元至11000元,将一定程度减轻患者的负担,增加辅助生殖意愿。
因此,彼时这一通知出台后,备受市场关注,A股辅助生殖板块也随之上涨,达嘉维康、康芝药业、悦心健康、汉商集团、麦迪科技、澳洋健康等公司股价当日涨停,思创医惠、共同药业等上涨超10%。
暂缓执行
目前,这一医保支付工作暂缓执行。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致电北京公共卫生服务热线12345后,工作人员告知,3月26、27日已接到相关通知,该政策暂缓执行。同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等多家医院均表示暂无辅助生殖技术医保报销政策,上述医院生殖科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暂未接到官方红头文件”“该政策已暂停”“该政策仍未落地”等。
另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一位三甲医院多年从事辅助生殖的医生表示,暂缓执行“可能还是因为钱的事儿”。目前国内试管婴儿(即前文所述IVF,分为一、二、三代)价格不便宜,一、二代一个治疗周期3到4万元,三代要7到8万元,如果结合试管婴儿的成功率,相关费用可能就更高。“一个治疗周期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妊娠,一、二代试管婴儿的成功率在50%左右。”而据《中国高龄不孕女性辅助生殖临床实践指南》测算,35岁及以下女性平均需要3个IVF治疗周期成功活产,而35岁以上时,所需周期还会明显增多。
除了费用昂贵之外,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王雪梅认为,可能与辅助生殖这类消费级医疗服务不符合国家医保“保基本”的原则有一定关系。2021年8月,国家卫健委在答复政协委员提案时指出,当前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医保筹资能力限制,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只能立足于“保基本”,不具备将支付范围扩大到治疗不孕不育费用的条件。
此外,也有可能是相关方案的细节正在敲定之中。上述三甲医院多年从事辅助生殖的医生表示,“辅助生殖涉及的项目多、治疗流程时间长、患者复诊的次数也多,哪一部分医保可以报,哪一部分不能报,报的话报销多少,这都得逐一确认。”
此前政策规划的北京辅助生殖医保收费详细目录
来源:医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