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医改的表述,让民营医院再度回到医改的舞台中心。上海为全国医学高地,知名三甲医院云集、医疗资源相对富集、各级公立医院地理空间布局基本到位,留给民营医院的空间很小。那么,作为医改突破点的民营医院,它们的现状如何,有哪些难处?为此我们走访了一些在沪的民营医院。
医保、新农合申请难
公立医院从“出生”之日就有医保定点资格,而民营医院要经过层层审核,甚至耗费几年时间才能获批。上海现在拥有社会医疗机构1715家,只有102家获得医保定点资格。一家外资医院的院长抱怨说,医保不开放,商业保险也不开放,好多医院只有国外的商业保险。商业保险的品种太单一。医保和商业保险准入困境加大了民营医院的融资难度。
比医保定点资格更难获得的是新农合定点资格。目前上海社会医疗机构拥有新农合定点资格的只有11家。相较于102家医保定点,新农合定点更少。一家资深民营医院院长说,随着全民保障体系的建立,他们反而更受伤。很多民营医院的目标群体是外来务工者和新上海人。随着全民保障系统的建成,这些不是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单位的民营医院遭到很大冲击,原来的这些市场份额流失严重。在没有全民保障的时期,民营医院70%的就医对象是外来务工者或新上海人。“农民工生病难道还要回老家去治吗?而且现在各地允许这些新农合对象在异地看病,再回老家报销。但就医医院必须是医保定点或新农合定点单位。”一位资深民营医院院长说,“新农合不要本地政府负担一分钱,为什么定点资格不能给?医保定点每年在增,为什么新农合在原地踏步?”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今年医保申请难度加大了,“医保办最近发文件,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要一视同仁,只要符合规划都要进医保。但就是这份文件,让医保资格的申请遇到了更大麻烦。去年只要有专科特色,有床位,愿意做老年护理就给医保,今年先要符合规划。这个规划是要区里认可,但规划在哪里,规划的内容是什么,都没有答案。”
医保之外,人才制度也是大难题。公立医院在人员保障、学科支撑、科研待遇等方面有优势。民营医院申请学科建设没有经费,公立医院动辄获得百万计的经费。现在上海已打破学科申请障碍,民营医院医生已连续两年获得高级职称。关于多点执业,诸多业内人士认为最大障碍就是三甲医院院长,没他们首肯,多点执业很难实现。
有专家建议要探索公立医院和社会医院之间的技术合作,适当维护三甲医院原有利益,让人才有序流动起来,推进多点执业真正落地。
隐形运营成本高是民营医院生存艰难的另外一大原因。医疗机构要符合各种标准。根据医疗废弃物处置方法,医疗垃圾不能乱扔。在监管中,对民营医院的责罚力度和监督频次要大大高于公立医院。业内人士指出,刚性检查是需要的,但通过批评教育和培训就起作用的就没必要处罚。“如止血棉花球在公立医院肯定是扔到垃圾箱,但在民营医院被查到,一个棉球就要扣除1分。”医院一年只能被扣12分。扣完之后评比、奖励、申请都将失去资格。
上海民营医院水准高
即便如此,上海民营医院发展,还是得到了外界肯定,一位外地医院院长认为上海的民营医院领先内陆地区10年左右。而上海的主管部门也在不断修补医改细则。3月下旬,上海市政府发布鼓励社会办医“28条”新政。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闫东方表示,“28条”显示了未来上海医疗服务市场开放决心,有关方面正在商讨具体的实施细则。
闫东方介绍说,上海已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社会医疗机构、一些特色专科。比如,上海民营眼科医院实力比较突出,它们的技术水平在上海居于一流。其中爱尔眼科是A股上市企业。上海社会医疗系统第二强项是口腔领域,有700多家机构。在公立医院口腔医疗大部分没有医保,这给民营口腔医疗的发展提供了空间。第三是医学美容,绝大多数需求是流向社会医疗机构的,这个行业做到了盈利。还有健康管理,全国最大的体检连锁机构总部都设在上海,如爱康国宾、美年大健康,爱康国宾已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还有一些很强的专科医院,如远大心胸,远大心胸的手术量和公立医院相比居于第三或第四的位置。技术实力很强的还有道培、德济、蓝十字等医院。
在医改愿景的描述中,民营医院被视为医改的倒逼者。但伴随着医改的深入、民营医院的发展,公立医院的自我改革越来越被看衰。主导了多家公立医院改制的张海鹏、从华山医院跳出开办民营医院的医生宋冬雷,都认为公立医院自己改自己不会成功,公立医院无法自己实现去行政化。而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也成为此看法的一大旁证。或许,目前仅仅被定位为搅局鲇鱼的民营医院,未来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在这个盛行颠覆的年代,谁能小看谁呢?
(作者系《东方早报·上海经济评论》记者)
来源:东方早报(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