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teven Zhang,眼科专家,曾在上海某三甲医院任职多年,现任百汇医疗(Parkway Health)和全康医疗(Global Health)眼科顾问。据透露,他是外资医院里年薪最高的医生。作为从体制内跳到体制外的佼佼者,Steven Zhang的个人经验值得分享。
我年轻时被分配进入公立医院,一直梦想成为一个“体面的医生”,在“体面的场所”从事“体面的工作”。这个“梦想”一直推动着我不断学习:出国向同行学习、向德艺双馨的老前辈学习、向对手学习、向高端病人学习(学习他们的言行举止、专业思维、生活态度)。
在不断的学习和从业生涯中,我认识到,医生是要寻找“靠山”的,这个“靠山”不是主任或是院长,而是那些信赖你的病人。虽然在公立医院没法挑选病人,但对一个有品牌意识的医生来说,我们至少可以善待那些素质高、信赖你的客户。这就要求医生做到“技术+服务+道德”缺一不可。要知道,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锤炼出来的品牌、声誉,是牢不可破的,这样的“靠山”是不会倒的。
在公立医院时,我把维护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病人说的最多的就是“你的条件不适合做角膜激光手术”,我这么说,院长也不能对我怎么样。说这些的意思是:年轻医生们,不要屈服于强权,某些公立医院会压指标订效益,这样会逼迫你盲目扩大适应症。但是你若屈从,就会伤害病人、丧失声誉和客户。以前我对病人的善意得到了回报,现在的好多病人都来自于“口口相传”。
医改,顶层设计有问题
一个行业发展到如今人人喊打的地步,说明顶层设计错了,基础架构也错了,这样糟糕的体制,是不可能受外力改变的,只会从内部崩溃。现行的公立医疗体系就像一个“伟大的”庞氏骗局,位高权重的医生享受或明或暗的红利,年轻医生在基层卖命,等待以后爬上去,享受后来者的进贡。这类“庞式骗局”就像传销,怎么可能长久呢?年轻医生把本事学到手,就没必要再陪他们玩了。
国外医生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国外一部分医生在体制内,也是起早贪黑但公平竞争;一部分以合伙人的形式成立“poly-clinic”或者专病各亚专业合伙,从体制上就避免了主任剥削小医生、上级压迫下级的局面,从根本上防范了医院把经济指标分解到科室、个人,这就是年轻医生的方向,又回到了“梦想”话题。
为什么公立医院不值得留恋?
一直听到有人说,“公立医院保障好”,所谓的“保障好”,难道是生病能报销两次医药费?还是允许你长病假睡在家里?“公立医院退休金高”?假设目前双轨制的退休金制度永远不变(国营退休拿4000,社会退休拿1500),那公立医院的人至少要活300岁才够本,要活500岁才能超过我。再说了,以后连公务员的退休优惠也会取消,怎么还有可能“退休金双轨制”?
再回头来看非“公立医疗”的人们,比如外企,哪一个在纠结“工龄、保障、退休”?他们不也活的很开心、很体面、很有尊严嘛。可反观公立医院医生呢?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