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球5540万死亡病例中,10大死因占55%。
全球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按死亡总人数排列)与三个大的主题有关: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中风)、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下呼吸道感染)和新生儿疾病——包括出生窒息和出生创伤、新生儿败血症和感染以及早产并发症。
死亡原因可分为三类:传染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以及产妇、围产期和营养状况)、非传染性(慢性)和伤害。
全球主要死亡原因
在全球一级,2019年10大死亡原因中有7个是非传染性疾病。这七个原因占所有死亡的44%,或前10个原因的80%。2019年,所有非传染性疾病合计占全球死亡人数的74%。
全球最大杀手是缺血性心脏病,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16%。自2000年以来,死亡人数增加最多的是这种疾病,2019年增加了200多万人,达到890万人。中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是第二和第三大死亡原因,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11%和6%。
下呼吸道感染仍然是世界上最致命的传染病,排在主要死亡原因的第四位。然而,死亡人数已大幅下降:2019年死亡人数为260万人,比2000年减少46万人。
新生儿疾病排名第五。然而,新生儿疾病导致的死亡是过去二十年全球绝对死亡人数下降幅度最大的类别之一:2019年,这些疾病导致200万新生儿和幼儿死亡,比2000年减少120万。
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正在上升。气管癌、支气管癌和肺癌死亡人数已从120万上升至180万,目前在主要死亡原因中位列第六。
2019年,阿尔茨海默病和其它形式的痴呆症在主要死亡原因中位列第7。妇女受到的影响更大。从全球来看,65%死于阿尔茨海默病和其它形式痴呆症的人是女性。
死亡人数下降幅度最大的疾病之一是腹泻病,全球死亡人数从2000年的260万下降到2019年的150万。
自2000年以来,糖尿病增幅高达70%,已成为10大死亡原因之一。在十大死因中,糖尿病也是男性死亡人数增加最多的原因,自2000年以来增加了80%。
2000年位居前10位死因之列的其它疾病已不在此列。艾滋病毒/艾滋病就是其中之一。在过去的20年里,艾滋病毒/艾滋病导致的死亡人数下降了51%,从2000年的世界第八大死亡原因变成了2019年的第十九位。
肾病已经从世界第13位死亡原因上升到第10位。死亡人数从2000年的813 000人增加到2019年的130万人。
按收入组别分列的主要死亡原因
世界银行根据国民总收入(GDP)将世界经济体分为四个收入组别——低收入、中低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
低收入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
生活在低收入国家的人死于传染病的可能性远远高于死于非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尽管传染病在全球有所减少,但低收入国家的十大死亡原因中有六个是传染病。
疟疾、结核病和艾滋病毒/艾滋病仍然位列前十。然而,这三种疾病都在大幅减少。就这一组别而言,十大死亡原因中,艾滋病毒/艾滋病死亡人数的下降幅度最大,2019年的死亡人数比2000年减少了59%,分别减少161000人和395000人。
在低收入国家,腹泻病是造成死亡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这一收入组别而言,腹泻病排在死亡原因的前5位。尽管如此,腹泻病在低收入国家正在减少,是十大死因中死亡人数降幅第二大的(死亡人数减少了231000人)。
与其它收入组别相比,慢性阻塞性肺病导致的死亡在低收入国家尤其少见。该疾病没有出现在低收入国家的十大死因中,但在所有其它收入组别位列前5。
中低收入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
中低收入国家的十大死因差异最大:五种非传染性疾病、四种传染病和一种伤害。糖尿病在这个收入组别中是一个呈上升趋势的死亡原因:从第15位上升到第9位,自2000年以来,这种疾病的死亡人数几乎翻了一番。
作为这一收入组别的十大死因之一,腹泻病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然而,这类疾病的绝对死亡人数下降幅度最大,从2000年的190万下降到2019年的110万。绝对死亡人数增加最多的是缺血性心脏病,自2000年以来增加了100多万,达到310万。2000年位居前十个死亡原因之列的艾滋病毒/艾滋病的排名下降幅度最大,从第8位降至第15位。
中高收入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
在中高收入国家,肺癌死亡人数显著上升,增加了411000人;是其它三个收入组别死亡人数增长总和的两倍多。此外,与其它收入组别相比,中高收入国家胃癌的发病率很高,胃癌只在这一收入组别位居10大死亡原因之列。
就绝对死亡人数而言,下降幅度最大的疾病之一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人数减少了近264000人,降至130万人。然而,死于缺血性心脏病的人数增加了120多万,就死于这种疾病的绝对人数而言,是所有收入组别中增幅最大的。
在中高收入国家的十大死因中,只有一种传染病(下呼吸道感染)。值得注意的是,自2000年以来,这一收入组别的自杀死亡人数下降了31%,2019年降至234000人。
高收入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
在高收入国家,除两种疾病外,所有十大疾病的死亡人数都在增加。2000年至2019年期间,10大死亡原因中总死亡人数下降的只有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分别下降了16%(或327000人死亡)和21%(或205000人死亡)。高收入组别是这两种疾病的死亡人数一直在减少的唯一收入组别。尽管如此,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仍然位居这一收入组别的三大死亡原因之列,2019年死亡人数总计超过250万。此外,高血压心脏病的死亡人数正在上升。这一疾病已从第18位主要死亡原因上升到第9位,反映了一种全球趋势。
在高收入国家,阿尔茨海默病和其它痴呆症导致的死亡人数有所增加,已经超过中风,成为第二大死因,在2019年导致了814000人死亡。另外,与中高收入国家一样,高收入国家的十大死因中只有一种传染病——下呼吸道感染。
来源:WHO
为你推荐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

携手共绘“个性化近视手术”新蓝图:爱尔眼科与爱尔康启动100家医院全光塑技术战略合作
双方将以技术共享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科研协作为纽带,全力推进屈光手术标准化诊疗体系建设,加速前沿技术在临床领域的普及应用
文/ 屈慧莹 2025-04-19 23:35

CDE: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审批申报资料及技术要求
允许香港、澳门特区本地登记的生产企业持有,并经香港、澳门特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且在香港、澳门特区使用15年以上,生产过程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的传统...
2025-04-18 18:54

君德医药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加速推进创新药械组合平台建设与产品上市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首个减重口服器械的注册及生产销售,以及加速多个核心创新药械组合技术平台的产品管线研发进程。
2025-04-18 14:34

礼来首个小分子口服GLP-1RA药物orforglipron 3期临床研究成功
Orforglipron是首个成功完成3期临床研究的小分子GLP-1类药物,各剂量组平均A1C降幅为1 3%至1 6%
2025-04-18 14:12

WSOPRAS 2025落幕:中国眼整形闪耀国际舞台,李冬梅教授代表爱尔眼科获2027年大会主办权
4月10日至12日,世界眼整形重建外科学会(WSOPRAS)2025年国际峰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盛大举行。
文/李林 2025-04-18 09:27

华东医药2024年报出炉,营收超400亿,创新产品密集上市
报告显示,2024年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19 06亿元,同比增长3 16%;实现归母净利润35 12亿元,同比增长23 7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3 52亿元,同比增长22 48%。
2025-04-17 21:18

讯飞医疗与爱奥乐医疗联合首发AI血压计,开启高血压管理新时代
4月11日,在备受瞩目的乌镇健康大会上,讯飞医疗与爱奥乐医疗联合首发AI血压计,作为行业首款搭载医疗大模型的AI血压计,引领家用医疗器械从单一检测工具进化为全周期健康管理解...
2025-04-17 20:34

又一款常用药物被暂停采购资格
近日,上海阳光采购网发布通知,因未按要求调整药价,自2025年4月15日24时起暂停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盐酸地芬尼多片(25mg*12片 板 盒,铝塑)采购资格。
2025-04-17 15:29

超16亿元,达仁堂“清仓”中美史克
日前,达仁堂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分别向赫力昂(中国)、Haleon CH SARL(简称“赫力昂(英国))转让所持有的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简称“中美史克”)4 6%股权份额、7...
2025-04-17 15:08

上海发布10款重点监控品种
根据上海此前发布的相关规则,医疗机构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在阳光采购平台采购药品是,“红黄绿线”议价将实时提醒采购产品的价格是否存在问题,从而保证临床需求,并避免不合理调价。
2025-04-16 22:15

马斯克称今年将首次在人体植入“盲视”设备,让失明者重见光明
4月初,马斯克在多个场合宣布,公司计划于今年底首次在人体内植入名为“Blindsight(盲视)”的脑机接口设备,目标是让完全失明者重见光明。
2025-04-16 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