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我国支架数从几万例上升到40万例,但是中国急性心急梗死的死亡率十年来纹丝不动,没有任何降低。”中国心脑血管疾病专家胡大一教授指出,这一事实让人“让人痛心疾首!”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死亡率高达40%。胡大一教授认为,心脑血管疾病控制,出路在前端预防,“最重要的当然是全民健康行为的转变”,“医改要重塑整个体系”。
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权威专家,胡大一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中国推广以导管为基础的介入技术,治疗心血管疾病。近年来,他突然宣布转向,今后将聚焦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
亟待转型的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模式
胡大一告诉健康界,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模式似乎已经走向歧路。进入医院,医生先推荐患者进行价格颇高的冠脉CTA;如果还无法确认,医生就冒着让患者遭遇二次放射的风险,建议他们进行成本更高的冠状动脉照影。一旦确认血管狭窄超过70%,医生就建议做支架和搭桥手术。
在胡大一看来,一些医生“看见蛛丝马迹就做治疗,坚持认为血管狭窄达到70%就放支架,有些并未仔细考虑症状和病灶部位”。而且,过度检查、过度医疗已经深入人心,一般患者也固执地相信,血管狭窄超过70%还不做支架,就有心肌梗死的危险。
“公立医院现在办得这么大,几乎全部都是针对疾病终末期的治疗,关注最具有经济效益的生物技术的运用。这不是挽救中国老百姓健康的根本出路。”胡大一明确指出,由于过度治疗,一些患者在术后生活并没有感受到快乐,反而感觉自己“被当成机械进工厂修理了一次”。他们没有体会到搭桥手术和支架对健康的意义,病前有痛苦,术后痛不欲生。
也曾有很多患者从外地来找胡大一,希望能将外地医生手术植入的支架取出来。胡大一只能遗憾地表示:这一手术往往是不可逆的。
“其实,我觉得宁愿不做支架。患者或许一辈子都带着心肌梗死的风险,但不一定会发作。一些低危和中威人群,只要改变生活方式,服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血压,即使不做支架手术也可以避免患病风险。”胡大一说。
在他看来,现在的医疗服务体系中,疾病预防、术后康复、临终关怀等功能都很缺乏。
比如,心血管疾病早期筛查和评估,实际上效果是很好的。胡大一和美中心血管中心都告诉健康界,钙化积分等一些疾病风险评估工具,有助于预测50岁到80岁之间的患病风险。一旦提前发现风险因素,医生就可根据风险积分,对患者进行分层管理,可以给低危和中危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用药建议;而只有症状明确的患者才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阜外、安贞、协和等大医院已经太忙了,其实没有精力去关注预防、康复和临终关怀,而且它们的空间有限也并不适合。我觉得应该让民营资本、二级公立医院承担疾病预防、疾病管理、康复和临终关怀功能,形成一个服务链条,形成一个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分工的服务格局。这样,整个医疗体系才能完整。”胡大一指出。
心血管疾病早期预防起步艰难
胡大一告诉健康界,他见证了介入、搭桥等技术在中国从幼小到成熟的过程,这些手术例数越来越多,医院逐渐形成激烈竞争的局面。
但作为医生,胡大一却高兴不起来:“作为医生,令我痛心疾首的事情是,得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得病的患者越来越年轻,就医花费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心脑血管疾病早期预防和评估却起步艰难。
“现在的问题就是,大家都不愿意做患者早期评估和风险分层,都愿意一步实现经济利益最快的路子上去。谁都愿意直接做来钱最快的CTA、照影,然后那个‘鬼推磨’的循环很快就能推起来了。”胡大一指出。
“如果一个人40岁时突发心脏病,很可能他的冠状动脉早在25岁时就可以检查出一些状况。”美中心血管健康中心拥有40年执业经验的Dwight Clark医生道出了疾病早期筛查预防的潜在价值。
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管理上,一些高端健康管理机构正在跃跃欲试,但是针对普通患者的还未起步。爱康国宾董事长张黎刚告诉健康界,他曾在相关培训中发现,中国的医生甚至缺乏疾病早期预防评估的基本技能,比如钙化积分的相应技能。
胡大一进一步补充:“台湾香港可能做的更多一些,因为他们的医疗体系和报销体系非常规范,如果没有早期评估和风险分层,就不进行费用报销。”
胡大一指出,也许只有10%的医生掌握了早期评估的医学技能。“由于传统诊疗模式关注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治疗,现在公立医院的心血管病医生不懂早期预防和评估,而且他们实际上也不做这个。患者也习惯了到大医院直接做CTA、照影,效果似乎更直观。”
在谈到转型早期预防和风险评估推广,胡大一说:“我的设想是能省点钱,也让患者损伤和二次放射能少一点。”
“医保付费的限制,再加上临床培训跟进,也许才能改变这一局面。”胡大一最后强调,“医改要重塑整个医疗体系”。
来源:健康界
为你推荐

全国预防接种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启动
由新华网主办,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中国社区医师》杂志联合支持的“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于4月23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2025-04-24 14:07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

携手共绘“个性化近视手术”新蓝图:爱尔眼科与爱尔康启动100家医院全光塑技术战略合作
双方将以技术共享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科研协作为纽带,全力推进屈光手术标准化诊疗体系建设,加速前沿技术在临床领域的普及应用
文/ 屈慧莹 2025-04-19 23:35

CDE: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审批申报资料及技术要求
允许香港、澳门特区本地登记的生产企业持有,并经香港、澳门特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且在香港、澳门特区使用15年以上,生产过程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的传统...
2025-04-18 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