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民营眼科医院

医疗健康 来源:八点健闻 作者:健闻谭卓曌
2020
09/08
11:31
八点健闻
作者:健闻谭卓曌
医疗健康

就在5天前,2020年9月3日,爱尔眼科股价来到了历史新高,市值2300亿人民币。相较于2009年上市之时,上涨超过50倍,相较于去年8月,也上涨一倍,那时刚刚突破1000亿。

这在中国的民营医疗上市公司中,鹤立鸡群。排名第二的应该是以齿科为主的通策医疗,市值600多亿;此前被称为“民营医院第一股”的恒康医疗,市值最高峰时不过364亿;民营医疗机构中的明星和睦家,去年向新风天域出售时,估值也仅是100亿左右。

眼科的“一哥”如此强大,“小弟”们也不甘示弱。就在一个月之前,7月29日至31日,三家区域眼科连锁——辽宁何氏眼科医院、华厦眼科医院和成都普瑞眼科医院,不约而同赶赴创业板IPO。

民营医院一直“体弱”。截至2019年底,中国有公立医院11930个,民营医院22424个。然而,2019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32.7亿,民营医院5.7亿,民营医院只提供了14.8%的诊疗服务。

新冠疫情再次让民营医院受伤。8月29日,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对八点健闻说,“民营医院只能死掉一片,不是全死,是死掉一部分”。

然而,眼科却又是别样风景。例如爱尔眼科,尽管一季度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26.86%和73.41%,但是到了二季度,分别同比增长0.72%和50.37%。而第二梯队三家也赶在疫情后集中上市。

为什么眼科能够成为民营医院中最靓的仔?连疫情都挡不住上升势头?而三个“小弟”新上市,是否会对龙头爱尔眼科产生冲击,重塑行业格局?

眼科“三英战吕布”缘起

一位知情人士称,早在三年前,普瑞眼科已经在筹备上市。而三家眼科之所以选择这个节点上市,一方面是创业板进行注册制改革后,上市的门槛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目前股市处于牛市,有利于投资者退出。

与老大爱尔的规模相比,三家仍有差距。2019年,何氏、普瑞、华厦分别实现营收7.46亿元、11.93亿元、24.56亿元,而爱尔为99.9亿元,是三家之和的两倍多;分别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67亿元、0.56亿元、1.94亿元,而爱尔为14.29亿元。但一位行业人士认为,平均单家机构的营业水平差距不大。

根据招股书,三家均希望募集资金自建医院,试图由区域向全国扩张。

何氏,占据东北;华夏,盘踞东南;普瑞,发家西南。爱尔,由中南起家,已完成全国布局。这一个版图的起步,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1997年,湖南人陈邦找到了一个谋生的小生意,东拼西凑了3万元,以预付10%定金的方式,从国外买了眼科医疗设备,采取“院中院”的形式与长沙市第三医院捆绑合作,设眼科专科做近视检查和常规近视手术,赚了一笔钱,这就是爱尔眼科的雏形。

由于国家整治“院中院”,陈邦后来搬出了公立医院。失去了资源优势,爱尔眼科几乎陷入绝境。2001年,他开设了第一家专科医院,2003年,选择连锁之路。这时候他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拿到了一把打开2000亿市值医疗公司的钥匙。

也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20多岁的农村小伙苏庆灿放弃了厦门的铁饭碗工作,干起了外贸,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

第二次创业,也就是2003年,苏庆灿将全部身家投入厦门思明区的一家区属医院——厦门眼科中心,成为厦门公立医院改制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一家改制医院开始,苏庆灿实现了第二次华丽转身。在2004年开始,华厦眼科从一家区属二级医院发展成为国家三甲医院、厦门大学附属医院。

2003年时,远在千里之外的辽宁,出身医学世家的何伟,还没有上市梦。他的眼科医院营业8年了,在当地小有名气。1984年,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受教育部派遣到日本深造,他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位攻读眼科博士学位的公派留学生。

有一次,在抚顺为东北老百姓做白内障手术的义诊。一位老人对他说,因为眼睛看不见,不想活了。这让何伟下决心回国建一个眼科医院。1995年12月,借了儿童医院125平方米的一间小房子,何氏眼科医院开业了。

普瑞眼科的徐旭阳,是最后一个加入战局的,2006年才创办眼科医院,从成都起家。此前,他在安徽黄山市人民医院做了一年临床医生之后,先后任职两家与眼科有关公司的销售职位。

眼科的独特性,为何成为最靓的仔?

眼科疾病拥有庞大的患者群体基础,例如青少年近视人口数预计在 1 亿左右、成年近视人口数 4.5 亿以及黄斑眼底病变疾病约6400 万人。

视光配镜、近视手术、白内障手术,眼科医院最赚钱的三大业务。无论是爱尔,还是何氏这几家无疑都瞄准了这一方向,开始攻城掠地。

2009年,爱尔眼科上市。此后,华夏、何氏、普瑞,也都先后加快扩张之路,民营眼科迎来了黄金时代。

根据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的数据显示,2012~2018年,眼科医疗市场规模从461亿元增长至10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3%。其中,民营眼科年复合增长率达21%,高于行业平均增速,市场占比从13.88%增长至18.56%。中商产业研究院预估,2019 年,眼科市场规模达到 1116.9 亿元。

这些年,也是民营医院整体的上升期,不过,大部分民营医院是在公立医院的夹缝中生存,但民营眼科并不一样,它更容易与公立医院形成差异化竞争。

一位眼科诊所创始人告诉八点健闻,验光配镜、近视手术都属于消费医疗,并不被纳入医保。因为设备投资大、医生激励难到位,因此公立医院并不重视这方面业务。

眼科是个赚钱业务,俗称“金眼”。但是,根据国元证券的研报,眼科整体收入水平和利润贡献度在公立医院相对较低,不及心内科、肿瘤科等。统计样本中,眼科在三甲综合医院年平均收入为 0.2 亿元,收益率为-7%,两项排名均中等靠后。目前从公立医院剥离、社会资本大量涌入的专业科室,基本为综合医院内边缘科室,包括儿科、眼科、口腔等。

民营医院“体弱”的一个表现,就是现金流较差,抗风险能力弱,在疫情中体现特别明显。根据艾力彼的调查,有近50%的民营医院称现金流不超过2个月。接受八点健闻采访时,庄一强说,“这次疫情,再一次告诉我们民营医院,(要活得好)第一必须集团化,再单体已经不行了。第二个就是上市”。

而眼科,又是特别适合连锁经营、集团化的专科。

国元证券的研报中说,眼科服务赛道,具有极强的可复制性和龙头效应,一方面,不受到严苛的牌照束缚;另一方面,眼科资金投入处在恰当的中间位置,单体诊所的投资金额大多不到 3000 万,不受制于超过上亿的资本扩张压力(如精神科、妇产科等),又不羁绊于成本太低而造成医生自主执业(如牙科)。而从业务模式上来看,受益于术式的发展,眼科服务易实现标准化、流程化推广。

带着这些独特的优势,几家眼科医院都扩张着自己的版图。

一超多强,黄金时代

2019年8月,爱尔眼科在上市10年后,市值突破千亿,此时,已经是市值最高的民营医疗上市公司。此后,又用了一年时间市值再翻一倍。

其余三家也并非等闲之辈。苏庆灿立足东南,他的事业版图,已经从一家单体医院,发展成为拥有51医院、18家视光中心的大型眼科医疗集团,覆盖17个省、45个城市,辐射国内华东、华中、华南等广大地区。但劣势也显而易见,只有厦门眼科中心是一家三甲专科,一家独大。

徐旭阳进军全国时采取了布局重点城市策略——主要省会城市建医院,最终形成全国连锁经营的格局。目前,除了位于四川眉山与乐山的2家医院、位于安徽庐江的1家门诊部外,普瑞旗下的16家医院、2家眼科门诊部,均地处省会城市或直辖市,且发展较为均衡。

“专家型创业者”何伟的模式倒不太一样。在这25年时间里,除了创建何氏眼科集团,还创建了二本大学——辽宁何氏医学院。同时,创建了何氏眼产业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眼科药物、手术耗材、人工智能设备等。

而当前的何氏眼科集团里,他借鉴分级诊疗理念,创建了“市-县-乡三级防盲扶贫模式”。目前,拥有3家三级眼保健服务机构、30家二级眼保健服务机构和56家初级眼保健服务机构,实现了辽宁省内地市级医院全覆盖。但在辽宁之外,仅拥有2家医院管理公司、3家医院、2家诊所及1家眼镜销售公司。

除了这四家之外,市场上还有盘踞于川渝地区的爱瑞阳光眼科,起家于香港地区的希玛眼科(3309.HK)和来自德国的德视佳(1846.HK)也先后进军内地市场。民营眼科医院,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

多一些竞争者,

老百姓能享受性价比更高的服务

疫情初期,民营眼科也受到重创。8月26日,爱尔眼科披露的2020年半年报称,由于报告期内疫情对公司主营业务的冲击,导致公司门诊量264.11万人次,同比减少16.53%;手术量23.63万例,同比减少21.13%。

但多位民营眼科负责人告诉八点健闻,因为疫情期间网课普及,视力矫正手术的预约数量实际大幅上升。“有一些VIP用户,之前没有时间做近视手术,在疫情期间反倒有时间去消费。”

何氏眼科在招股说明书中也表示,疫情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通过互联网上课、办公、娱乐、社交,用眼强度大幅增加,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更加严峻。随着疫情逐步控制,眼科医疗服务需求会持续释放。

爱尔眼科迎来了业绩的回升,而第二梯队三家医院,迎来了上市申请的获批。

上市冲关,三家目的出奇一致——拿下资本,自建医院,进攻全国。

这是否会撼动行业局面,对爱尔眼科产生影响?

陈邦的回答是“乐见其成。爱尔当年闯出上市这条路,就是希望更多眼科同行跟上,利用资本市场支持中国眼科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众人拾柴火焰高!”

而在2018年股东大会上回答中小股东提问时,他说,“眼科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公司营收破80亿元,但公司市场占有率不到10%,目前来看,公司营收没有天花板。”

他们四家之外,一位民营眼科医院负责人认为,“资本只是搅局的一方,他们三家上不上市,对我没有影响。眼科是个精耕细作的行业,每个区域都会有一个龙头老大,没有谁能一口吞下整个中国眼科市场,哪怕是爱尔眼科。”

一位业内人士则向八点健闻分析,“(三家上市)对爱尔肯定有影响。一个是正面,一个是负面。强中自有强中手,多了几个优秀的竞争对手,会让大家跑得更快;但另一方面,有了竞争对手,就有比下去的风险。但,增加多了一些竞争者,对市场总归是有好处,老百姓可能会享受到更低价、性价比更高的服务。”

来源:八点健闻   作者:健闻谭卓曌

为你推荐

CDE:生物类似药说明书撰写技术指导原则资讯

CDE:生物类似药说明书撰写技术指导原则

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已发布的说明书相关规定及指导原则的基础上,重点讨论生...

2025-02-25 21:34

国内首个,恒瑞口服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启动II期临床研究资讯

国内首个,恒瑞口服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启动II期临床研究

近日,据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显示,恒瑞医药已启动GLP-1 GIP双受体激动剂HRS9531片剂的首个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每日一次服用HRS9531片在肥胖受试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25-02-25 15:16

全球首发,强生旗下特诺雅达和特诺雅获批成为中国首个用于克罗恩病的白介素23抑制剂资讯

全球首发,强生旗下特诺雅达和特诺雅获批成为中国首个用于克罗恩病的白介素23抑制剂

今日(2月25日),强生公司宣布,特诺雅达®(古塞奇尤单抗注射液(静脉输注))和特诺雅®(古塞奇尤单抗注射液)已在中国获得批准,用于治疗对传统治疗或生物制剂应答不充分、...

2025-02-25 11:04

全球首个乙肝功能性治愈药物Bepirovirsen有望明年上市资讯

全球首个乙肝功能性治愈药物Bepirovirsen有望明年上市

Bepirovirsen是一种反义寡核苷酸(ASO)类药物,由葛兰素史克与Ionis Pharmaceuticals合作开发,专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设计。

2025-02-25 10:02

上市不足一年便成“弃子”,辉瑞终止基因疗法BEQVEZ的开发资讯

上市不足一年便成“弃子”,辉瑞终止基因疗法BEQVEZ的开发

近日,据外媒Endpoints News报道,辉瑞将终止其上市不足一年的B型血友病基因疗法BEQVEZ的开发和商业化。

2025-02-25 09:55

2025年卫生健康系统为民服务八件实事项目,地市内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超过200项等资讯

2025年卫生健康系统为民服务八件实事项目,地市内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超过200项等

全国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均提供儿科服务,地市内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超过200项,常住人口超过10万的县均能提供血液透析服务等。

2025-02-24 21:43

索诺瓦正式发布首款峰力太极AI超算力助听器,开启听力健康新篇章资讯

索诺瓦正式发布首款峰力太极AI超算力助听器,开启听力健康新篇章

该平台通过突破性的双芯片技术——超响应ERA芯片和超算力Deepsonic芯片,搭载深度神经网络DNN的超强听觉认知声音处理算法,大幅提升在嘈杂环境下的声音处理速度和解析能力

2025-02-24 11:32

专注基因疗法的蓝鸟生物,卖了资讯

专注基因疗法的蓝鸟生物,卖了

日前,专注于基因疗法的蓝鸟生物宣布,已与一支资深的生物技术高管团队达成最终协议,由全球投资公司凯雷(NASDAQ:CG)和SK Capital Partners, LP(“SK Capital”)管理的基金对其实施收购。

2025-02-24 10:53

记一名医药管理领域的领先者与智能创新的践行者资讯

记一名医药管理领域的领先者与智能创新的践行者

在中国医疗健康领域,西安友德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尹雪芳女士无疑是一位杰出代表,更是一位具备深厚医药专业背景和丰富管理经验的专家。凭借其在医疗及健康管理领域的卓越贡献,...

文/刘娜 2025-02-24 10:07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研究提升工程首个成果落地:加速研究型医院建设,带动区域医疗高质量发展资讯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研究提升工程首个成果落地:加速研究型医院建设,带动区域医疗高质量发展

2月21日,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签署“肿瘤临床研究协作联盟”合作备忘录,将整合双方优势资源,进一步推动宜昌市及湖北省肿瘤科研与治疗发展,让当地癌症患者在...

2025-02-24 09:30

牵头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安徽省医保局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资讯

牵头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安徽省医保局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安徽省医保局2025,年,明确开展省级省际药品、耗材集采不少于1个批次;持续推进大型医用设备集采,牵头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继续推进慢性病按人头付费机制建设;建立全省统一...

2025-02-23 16:22

药价查询,药价查询,全国已有29个省、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上线定点药店比价小程序资讯

药价查询,药价查询,全国已有29个省、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上线定点药店比价小程序

据新闻联播报道,国家医疗保障局消息,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上线定点药店比价小程序,可实现药品价格在手机上一键查询、实时比对和位...

2025-02-22 21:28

CDE:晚期胃癌新药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资讯

CDE:晚期胃癌新药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

胃癌(Gastric cancer, GC) 是我国高发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其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分别位列我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第 5 位和第 3 位。

2025-02-21 21:19

首款依视路星趣控眼镜于上海眼镜展全球首秀 专为近视管理设计 延缓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资讯

首款依视路星趣控眼镜于上海眼镜展全球首秀 专为近视管理设计 延缓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

依视路星趣控眼镜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镜架,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面部结构和尺寸上的显著差异,尺码范围广,覆盖38号至50号,为3-5岁儿童,6-9岁和10-12岁青少年年龄段提...

2025-02-21 17:33

恒宇医疗完成超亿元融资,加速构建全球领先的血管介入腔内影像学平台资讯

恒宇医疗完成超亿元融资,加速构建全球领先的血管介入腔内影像学平台

恒宇医疗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注于光学与超声医用成像技术及激光消蚀技术研究的高科技企业。

2025-02-21 14:07

百林科完成A+轮战略融资数亿元,多家投资机构联合投资资讯

百林科完成A+轮战略融资数亿元,多家投资机构联合投资

百林科成立于2021年9月10日,是一家专注于疫苗、抗体药物、重组蛋白、细胞治疗、基因治疗、血液制品以及其他生物制品关键工艺设备与耗材研发和制造的高科技企业。

2025-02-21 13:30

深研生物完成超3亿元B+轮融资,越秀产业基金领投资讯

深研生物完成超3亿元B+轮融资,越秀产业基金领投

深研生物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细胞与基因治疗(CGT)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核心技术与设备的自主研究和开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2025-02-21 13:23

阿斯利康以1.6亿美元收购珐博进中国,获得罗沙司他在中国的独家权利资讯

阿斯利康以1.6亿美元收购珐博进中国,获得罗沙司他在中国的独家权利

昨日(2月20日)晚间,阿斯利康在其官微宣布与珐博进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将以约1 6亿美元收购珐博进中国。

2025-02-21 10:20

快速崛起的中国创新药公司,真实生物赴港IPO资讯

快速崛起的中国创新药公司,真实生物赴港IPO

2月18日据港交所披露,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真实生物“)递交上市申请书,中金公司为其独家保荐人。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生物科技企业,以创新药物研发为核心,专注于...

2025-02-20 20:57

华东医药经皮肾小球滤过率测量设备获批,有望提供GFR监测新方法资讯

华东医药经皮肾小球滤过率测量设备获批,有望提供GFR监测新方法

2025年2月19日晚,华东医药(000963 SZ)公告,其全资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申报的创新产品三类医疗器械经皮肾小球滤过率测量设备注册申请获得上市批准。

2025-02-19 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