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5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第七期“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召开,会议主题是“医生价值,如何体现”,多位卫生政策研究专家、医药卫生供给方和政府卫生政策决策者,就该主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朱恒鹏以“自由执业与医生价值”为题发表了演讲,以下为演讲摘要。
中国的医疗体制的问题
我要深入地讲一下医生的收入如何真正体现。虽然我也认可医生的社会价值,但是毕竟在世俗化的社会,大部分的价值体现在收入上。 一个国家医疗体系好坏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中国的医疗体制有什么问题?直接表现在这两个方面。
第一,医疗资源明显不足,特别是好大夫明显不足。我们达到中等国家的水平,我们的医生和同等国家的医生差异很大,看医生的质量我们的和别人的差距很大,我们的医生资格中专学历也可以考,实际上要求很低。提美国的医生收入多高的时候,我们是要看工作量,但是如果按照对医生的要求,恐怕我们也不能比。但是不管怎么说,即便是中专也可以拿医生证书,这样的医生也不多。
第二,医疗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并导致看病难,看病贵。我讲的失衡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存在,北京、上海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好大夫也集中在三甲医院。咱们中国是特有的“看病难”,我做过很多调查,也做的调研,看起来其他的国家比我们还难,美国预约一个大夫最长要三个月,最少一个周,咱们看病难不一样,咱们是到三甲医院看病难,在社区可以随时去随时看,我们的社区大夫太差了,这个数据大家看一下,大致讲了在我们这里社区完成20%门诊量,二三级医院都是50%左右。英国90%门诊是由全科医生完成的,其中有90%以上没有进行转诊,98%是处方由全科医生开出,北京和上海就算是社区中心完成的20%门诊量中,有一部分不是门诊,相当一部分去的目的是转诊,你到社区开了转诊是三甲医院。这是咱们的看病难,我们不能在家门口看,必须要去医院。这个看病难带来了看病贵,北京的数据2013年底三甲医院超过了500,诊所门诊很高,中档不到400,关键是这样的诊所400房租跟上面一样,开诊所最大的成本是房租。所以我认为中央放开小产权房是很英明的,咱们现在改革最大的障碍不是老百姓,其实是政府,一个小产权房要放开的消息出来,国土资源部就开始查小产权房,所以改革最大的障碍是在这里。另外还导致了医患冲突,其中有很多原因,有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央视高端的媒体经常报道的是错误的,但是你们要注意的,媒体的素质和医疗行业的素质是一样的,这个国家没有哪一个行业整体的素质比其他行业高。媒体只有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不会因为媒体改善医患关系,或者是恶化关系。
医疗体制的病因
一、公立医院的行政等级制度决定了社区没有好医生,这样就不可能将患者留在社区,大家都挤到大医院和等级高的三甲医院,看病难、看病贵就没法解决。改革就是要让好大夫去社区。
关于改革现在提出的是破除以药补医,但是医和药的关系很难分开。北京的医院号称亚洲最大的门诊,我估计亚洲最大在这方面也就是世界最大,一天两万门诊,门诊药房是必须的,关键是两万人聚在一起为什么要出来买药?
以英国为例,英国的全科医生是个体户,在欧盟职业分类当中,个体户是自己干自己的,从政府拿订单。这里涉及到主题是自由执业,我们查到的资料当中,除了非市场竞争国家,门诊没有由公立主导的。这就涉及到前面四年犯的很大的错误,咱们又重新收回,收到今天私人门诊没有建立起来。过去搞过国企改革的人一想就通,为什么国企改革最初是抓大放小,没有办法,小业务就得单干。咱们很奇怪把大量的门诊公立化,投入非常大,但是结果连上海和北京都只完成了20%。
首先我们所谓的公立医院只是国营主导,我不喜欢叫公立医院,叫国营医院这个词其实很客气了,咱们连国营医院都算不上,咱们应该是官办医院。公立主导有几个毛病,公立主导必须是行政等级制,医生应该让市场定价,干得好可以多给你钱,不好少给钱,这是市场定价机制。领导不让老百姓给你掏钱,或者是不让老百姓给你定价,他给你划等级,老师有职称,教授有职称,演员也有职称,给你配车要什么档次,这是他给你定的。市场定价不是这样的,老百姓是凭感觉。就算老百姓不会问别人,我就因为宋大夫帅就觉得他好你管不着,医生本来就是这样,安慰剂能治病。咱们的政府应该改变大量的资源投到三甲医院,但是现行体制下这个不可能,只要是官员决定资源分配,好医生肯定是往高等走。
第二,在这个体制下,社区医院在咱们国家的词是基层,就是最低下的。这个政策决定了低层就是烂医生,基层大夫好药不会用。问题是患者不是傻子,你把烂大夫放在社区,让我首诊去社区,我为什么要上当?其实每一个患者自己,以及他的朋友中有大量在基层看病被耽误的血泪史。所以我们改革是如何让好大夫去社区。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除了英国其他的全科医生培养都不好,但是即使是这样,他们的社区大夫,你毕业先到医院去练手,到了40岁首先技术有了,名声有了,离开医院去社区看病。咱们是反过来了,刚毕业的医生的先去社区,拿患者练好手了再去三甲医院。其他国家的好大夫去社区开诊所,你想在这个体制下怎么可能患者会留在社区?
美国的公立医院系统之所以搞的好,因为他们有选择,公立医院之外有私立医院作对比。美国人认为公立医院达到了私立医院的水平就是好的。所以不要以为国外公立医院能干好,中国的公立医院也可以干好。香港公立医院医生工资怎么定?不是绩效考核体系,私立医院一个月15万港币,公立医院乘以70%,私立医院不但要求你不犯错还要干得好,公立医院只要不犯错就行。这个根据私立医院打7折,比说绩效考核简单很多。而且我们医院的定价不可能定准(下文有阐述),价格不准,绩效考核能考核准?这就很荒唐了。
外面有私立医院做标杆,就能比出好与坏,好与坏不是绩效考核体系,没有私立作为比较什么绩效考核都是很扯的事情,想通过绩效考核体系来改革是典型的前苏联的计划经济。苏联扎扎实实把计划经济干到极致,最终还是垮了。绩效考核尽管听起来很好,但是看了前苏联最优计划理论是如何垮台的,就明白绩效考核是行不通的。
二、官医体制使改革变得非常困难、医生不能又想当干部,又想拿三倍工资。
首先我强调一点,我们要认识现在是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体制不一样,计划经济体制下医生是螺丝钉,政府让你去哪就去那,现在谁都不可能随便让医生去大山沟,我可以不当医生,可以不在公立医院当医生,去私立医院,去外资药企,去内资药企,所以在医生有选择权的情况下,老百姓有选择权的情况下过去的体制是不可能的。
现在医疗体制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咱们是官医体制,我们的医院不是公立医院,是官办医院。我们省长可以罢免院长,英国、香港是公立医院,香港没有一个人能罢免公立医院院长,他是法人治理结构,香港的院长是在理事会任命或者是罢免。咱们医生政府部门的正式称呼是国有事业单位职工,是国家干部。
为什么我们有很多问题存在?现在咱们医疗服务定价有问题,挂号费太低了,手术费太底了,大家想过一个问题吗?这么简单的问题总理不知道吗?他知道为什么解决不了,1997年党中央国务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决定中明确提出,要解决医疗服务定价问题,我们力争一到三年解决,今年多少年了?17年了,挂号费在解决不了,不是5块提到200怎么就这么难,更复杂的问题是医生其实市场价值大,医生是和我们健康生命相关,其实不完全取决于工作多辛苦和医生的在职教育,这些是原因但是不是成本定价理论决定。我们到现在的逻辑是按照成本定价,价格其实是由主要需求决定的,成本是底线。邓丽君、周杰伦为什么收入那么高?一晚上唱五首歌有什么成本?卖门票两千块钱一张,歌迷排队非要买,你不要问为什么,就愿意。医生也是这样的,因为你呵护我们的健康和生命,我们的生活超过了小康我们明白了没有健康其他的都是零,所以这个关心我们生命健康的人我们愿意出高价,为什么律师收入高?他呵护我们的安全和尊严。医生的价值取决于市场,而不是由领导决定,一方面想拿市场化收入,另一方面我们想拿国家干部的保障,这个想法是不行的。
公立体系下绩效考核是无法实现的,最后只能排资论辈。医生不能又想当干部,又想拿三倍工资。绩效考核的前提是要有严格的绩效考核,知道谁多劳了,知道谁比较优才给谁钱多,一个局长管了这么多医生,他怎么可能知道谁多劳了,特别是医疗这个行业。怎么办?论资排辈。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当医生是国家干部的时候,你的工资只能和公务员和老师一定的水平,院长和医生和教师公务员相当的工资就是考核,因为你是国家干部,这个各国都是如此。所以你不能又想当干部,又想拿三倍工资。
一方面是国家干部给你一个月五千,另外你的水平值两万,剩下1万多怎么办?就是红包,这的确是市场经济体制一种扭曲的机制。按职称院长给的奖金一个月是3千,院长是按照这个标准来拿,净利润高的科室奖金系数低,净利润低的科室奖金系数高,最后就是拿一样的,这样领导才好干,不闹事。公立单位院长不但要规避难度,还要避免你闹事,公立单位领导不好干。
改革之路:自由执业实现医生价值
我们怎么改革,我个人体会是咱们不是找模板吗?不用问英国、美国,台湾50年在公立医院占90%,80年代占40%,90年代占34%,现在占31%,台湾建的和大陆一样的保障体制,50年代公务员有医保,60年代国企有医保,到了95年全民都有医保,其实我们可以按照这条路走,台湾绩效很好,人民收入超过2万,医疗GDP占7%,关键是态度患者满意度很高,医院管理效率很高。
最终我们应该看一个体制,简单讲放开医生自由执业,放开医院改制。经济下滑,现在我们国家开始没有钱了,现在医保,社保空缺越来越大,再过十年我们的养老金哪里去了都不知道,这时候你再不改,医院、医生怎么办?医疗服务的需方是政府的社会医保,你保基本,兜底线,让人人都可以看得起病,你只要不挑选医生,不挑选医院,富人想住高级医院就得自己掏钱。
医生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大家看看我们的钱,我用的北京的数据。财政直接投资是36亿,城职保和城居保超过328亿,社区门诊机构能完成80%的门诊量,获得60%的医保门诊支出。药费超过50%,有一半的药其实用不着,我们把15%的钱给医生,改成增加医生收入。考虑医生和护士之间收入有差距,所以医生就可以干到20%,医生如果再把三甲医院完成的门诊拉过一半就可以干到30万,医保投入不用增加,财政投入不用增加,体制理顺一下,把浪费在药上的钱拿出来,医生的收入就可以提高,为什么要吃那么多药。所以到现在很多大夫也在讲,为什么搞不好好像是政府投的不足,政府投的够了,咱们占5.4%可以了,咱们医保也超过了,不是没有钱,是浪费的太多了。
钱掉到地上怎么捡回来?关键的问题是怎么形成这样的体制?所谓的医生自由执业不是多点执业,他的含义是医生的价值让市场决定。他愿意在公立医院干,愿意在私立医院干,愿意在社区干,他愿意干什么,这个是他说了算,你不要担心60平米的诊所不符合要求,他是只要患者去就可以了。老百姓的需求很旺盛,咱们好大夫如果干得好,还可以挖出来钱。改革的核心实际上是医生自由执业。当然医生自由执业怎么实现?我盼望最高领导可以看明白这个道理,放开医生自由执业,老人老办法,新毕业大学生没有工作事业编这么一说,60%的大学生心里轻松了,现在只有30%可以拿到事业编,现在学生很紧张,都想争取30%的事业编,只能拼爹,现在如果告诉大家都没有编制,爹轻松,儿子也轻松。所以这个看领导能否想开。修改医生职业法那么难吗?最优的演进路是怎么样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能否给改革趟开一条新路?新的模式可以突破我们的约束,不用担心没有那么多医生建不起来,医院内科大夫、急诊大夫在英国是按照1000到1500设一个医生,按照这个咱们国家不够,但是100个全科医生可以服务150万人,70%的多发病,医生和护士都可以干,用信息化系统可以做支撑,这样新的模式其实可以突破现在的资源约束,我看好市场这一块。
来源:中国医疗产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