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深圳华大基因,腾讯马化腾有一段评价:用大数据的算法,与以前的医学理论不一样。看一个人的疾病,只是看他得病的特征与哪种病吻合,推导出具体对哪个部 位对症下药。到时,药可能是治基因的某一段。基因哪一段出问题,就拿相应的药去治。这个思路很开放,用了大数据,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带领华大基因建立大数据的是37岁的CEO王俊。尽管华大基因目前的年收入七成以上来自基础的基因测序服务,2013年只有十几亿元人民币的收入。 但是,基因行业和健康产业交织出的诱人前景,使人们相信这家公司是生物界的腾讯,正成为深圳继万科、华为之后又一个标杆公司。
王俊是一名科学家,2012年,他被国际顶级科学杂志《自然》评为科学界年度十大人物。他还兼着管理者职责。今年,他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2013年“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第八名,接棒去年入榜的京东商城CEO刘强东。
2013年12月28日,在北京上地九头鸟酒家,王俊邀请北医三院糖尿病专家纪立农教授等人共进午餐,商谈合作事宜。对于糖尿病,王俊希望纪立农从 临床的角度切入,华大基因从基因的角度来研究,最后两边碰撞出火花。午饭后,王俊向《财经天下》讲述了他眼中的未来的健康和基因运用前景。
英国人Richard Durbin比我大十岁左右,跟我有长期的合作。基因界每年有两次会议,一次在英国,一次在中国,那一年在西藏召开学术会议,正值高通量的基因测序仪刚面 世,我们在一起走走的时候,看到一个温泉就跳进去了。在温泉里我和Richard Durbin谈科学,谈到有了新一代测序仪,我们能做什么?做一个人不合适,我们可以做一千个人基因。这就是千人基因组计划的最早想法来源。
样本越多,意义越大。从1个人,到1000人,现在,从1000人,再拓展一百万,这是一项巨大的必要的工程,如果你只做一千个人基因,你可能弄不 懂。因为一千人的样本数量太小,重复的可能性也太小。做到一百万人,从这里面找出规律性东西,在另外一百万人里面找重复的可能性多很多。重复比例会高很 多。百万基因组并不是一个终点,后面还会有更多的基因组。这是一个逐步和渐进的过程。
具体如何安排现在筹划中。我们预计三年内完成百万人基因组计划。
但是,百万人基因组的数据库需要一个平台,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今年三月份,我们成功地、完整地和彻底地收购了一家美国上市公 司,Complete Genomics是中国第一例成功收购美国上市公司的案例。从此中国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测序仪和试剂的制造能力。对于基因,有读——懂——用三个阶段,我 们之前更多是懂和用的环节,现在收购上游公司CG,加强了读的实力,在读懂用三个环节全产业链条的配备。
收购的过程很复杂,从去年六七月份开始,一直到今年三月份,九个月时间。在我们的前面,正好有三一重工收购美国一家公司的失败案例。能否成功也不知 道。我们是一堆科学家,没有任何并购经验。居然还做成了。因为中间有一些波折。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美国国家安全局审批,反垄断审批等等。最轻松的时候是美 国政府同意我们的收购行为,
大数据的前提,首先是有大数据,虽然我们现在的数据是最多的,但数据量还没有达到对健康重新认识的级别。还在积累数据当中。我们在全球动植物基因的 贡献率超过80%,但是这些大数据也在积累当中。这是一个长期工作,需要在做的过程当中,不断地读懂和应用。并不是全部读完了才去应用。
像用基因做唐氏筛查,我们积累了20万例,发现弄懂了,就可以运用。通过基因做唐氏筛查,只需要抽5毫升孕妇的血样,就可以准确地判定胎儿是否存在 有“唐氏综合征”等因基因问题引发的先天缺陷。中国的出生缺陷是5.6%,有很多遗传病,都是和基因有关。如果早些发现、干预和治疗,是利国利民的事。
再比如糖尿病,其中一型和二型糖尿病中有一定比例是与基因相关的,我们叫单基因糖尿病——单个基因决定的糖尿病。如果早些时候把这些糖尿病人筛选出来,他们就可以得到对应于他们的基因的一些治疗方案、干预方案。这些人就可以得到更好的个性化的治疗。
比如把你的基因都检测出来,然后将一些对你未来的生活和健康有明确影响的东西都告诉你。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基于现有的有限的数据预测基因与健康之间 的关系。我们认为要做到百万人基因组以上,才能够对很多复杂疾病有很深的了解。现在可以给出一些基因检测后的结果和建议,但是是基于当前的事实和数据。有 更多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做这件事会更好。
做百万人基因组计划很需要钱,华大提出产学研资联盟,需要资本的参与。去年,华大基因下属企业华大科技通过股权融资14亿人民币。明年我们还会有医学、健康方面的融资计划,规模与上次差不多。
List:
梦想:华大基因的愿景就是基因科技造福人类。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科学家的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长期以来,大家知道21世纪是一个基因的世纪,但是基因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还不知道。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科研力量将这些一步步地变成现实。
比如,在农业方面,我们通过基因组的辅助育种,可以做出更好的种子。将传统育种的方式再缩短、规模再加大。与盖茨基金会合作超级绿色水稻,致力于发展中国家农业。
最佳建议:
我所在的基因组学行当,我参与进来的时候,基因组学这个词才刚有,人类基因组的工作也刚刚开展。最佳建议是听从导师汪建、杨焕明、李松岗建议,走上基因组学研究道路。
来源:财经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