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资本和光大股份牵头,共16家PE共同投资华大科技,华大要求签订双向对赌协议
在深圳,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深圳有三大宝,即腾讯、华为和华大基因。
前二者已名满天下,而华大基因却显得低调神秘,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个半机构半公司的组织。在资本界,它被视为是生物界的腾讯,其业务在中国独一无二。
“你听过华大基因吗?赶紧带团队去看看,这个公司很了不得。”早在一两年前,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就催着他的投行高管“赶紧关注华大基因”。
成群的PE、投行、各种资金掮客们都铆足了劲,试图通过各种关系,想和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汪建搭上线。而华大基因的强势和众多PE/VC公司的众星捧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难以想象:数以亿计的资本为什么如此狂热追逐这家低调地隐在深圳盐田北山工业区的一家公司?
PE踏破华大门槛
你很难想象,一批批的机构,络绎不绝地往盐田郊区的一个跑路老板留下的旧鞋厂。华大基因把这个鞋厂租下稍作改建,变成自己的总部。这个旧鞋厂里,盘踞着世界上最大的人类基因测序公司。
华大基因旗下有科技、健康、农业、信息等四大块资产。
2012年下半年,投资机构几乎踏破了华大基因总部的门槛。华大基因有意向融资去收购美国CG公司时,敏锐的机构们纷纷闻风而动。
“大大小小的机构一波波,说有上百家一点都不夸张。”一名曾组队去过华大基因的机构人士回忆。
不过,他们虎视眈眈的是华大健康这块肥肉。华大健康是2010年7月才成立的公司,被看好的是旗下子公司华大医学,主要业务是产前业务诊断。不过2012年华大医学刚开始商业化,并未有融资打算。因此众多机构转而投资华大科技。
据接近华大基因的人士估计,当时国内知名的机构都有去做过调研,尽调时大概有五六拨机构投资者去过华大位于深圳的总部,最后确定的16家机构当时是组团去的。
从最终入围名单上来看,光大控股、红杉资本、深创投、云锋投资、景林资产、泰山投资、软银中国、盛桥投资等位列其中。投资对象为华大基因科技公司。
“关系不错,我们和王俊比较熟,因为他是北大毕业,我们都属于北大体系,另外,我们对华大这个公司有种特别的感觉,华大基因世界领先,而且做基因测序很重要。”松禾资本内部人士透露。
一名知情人士透露:“投资华大科技的投资机构,大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希望以后伸手华大医学。”而汪建此前在媒体中也公开表示,华大健康也会考虑通过PE方式融资,而华大科技的投资人拥有华大健康业务的优先认购权。
在做完尽职调查后,机构们对于基因测序发展前景很是看好。“当时我们负责华大科技项目组成员有4-5个左右。我们尽职调查,主要考察主要测序点,香港那个测序点也去看了。那时候和我们一起尽职调查的还有红杉资本、光大控股、软银等机构。”一名投资华大科技的PE项目负责人说。
牛气华大:16机构签双向对赌
但华大科技的高要求,还是让很多机构在尽调后打了退堂鼓。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华大科技在筛选投资机构时会有几条硬性标准,包括在PE行业中知名度、知名案例、品牌、资金实力、投后增值服务。
初步筛选后,华大科技再和机构谈具体估值问题。据悉,华大科技当时估值为40亿,主要是基于4至5倍的华大科技年收入核算。华大科技2009年至2012年营收分别为3.43亿、10.37亿、12.63亿元、11.05亿。
一名接近华大基因的人士告诉记者,“当时确定估值额度就是扯皮扯到的。”投资机构和专门负责华大出价议价的部门开始讨价还价,这个话语权博弈的过程很漫长,从调研到最终确定投资花了大概半年时间。
前述松禾资本内部人士介绍:“很多高科技企业都有估值高的特征,华大科技也不例外。因为公司对自身未来发展很有信心,如果基因测序成本下降,可以为每个人做这种服务,市场是很大的,因此他就认为值那么多钱。”
对于小型机构来说,40亿元的估值绝不是一个小数目。一般而言,投资一个项目都在几千万,而华大属于比较大的项目。因此很多小型机构虽盼望从中分一杯羹,但是出于公司资金周转方面的考虑还是放弃了。最终确定下来的是由红杉资本和光大股份牵头,和其他14家投资机构共同投资的方式。
除了估值外,华大科技在刚和机构谈时提出的投资时间也让投资机构望而却步。“华大提出了希望机构能够在6-10年左右持续地投入,而不是3年内就IPO,据了解,最终没有一家机构同意。”一名接近华大的人士透露。
当时,投资机构不答应投资这么长时间,而华大科技眼看着已经接近2012年底,收购美国CG公司的计划已逼近,出于资金快速到账的需要,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条款。
很多和华大有过接触的投资机构均表示,“华大很强势”。据悉,华大要求和投资机构签订双向对赌协议,而这对于国内的投资机构来说并不普遍。
前述知情人士向记者解释称,一般双向对赌协议在高成长性的公司签订的多。“这说明公司很强势或者很好。如果估值后来增长,超过的部分就得稀释,类似于股权缩减。”
据悉,对赌协议主要就华大科技年度净利提出要求,若不能达到规定利润,则需要出让一定股份给投资人。理财周报记者多方了解,投资机构对于华大基因业绩完成情况、规范化治理都很满意,“比较符合当初的预期”。
PE股东急推进,上市提速
在PE进入后这一年里,华大基因发生了很大变化。
前述知情人士介绍,在融资阶段,投资机构提出公司治理方面的愿望其实是大于公司接受的愿望,华大之前一直是个特立独行的闭环机构,后来有投资机构介入后,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的磨合,在商务流程、上市审计、投资人关系方面改进较明显。
当然,这些都是在为华大科技上市做准备。一方面,PE/VC要寻求上市退出,因此催促华大科技尽快上市,另外一方面公司上市愿望也很强烈,希望就此扩大团队和产品流程。
理财周报记者最新了解到的情况是,前不久,华大科技刚召开董事会讨论上市事宜。去年,公司已完成股份制改制,目前已确认了相关券商和审计机构,上市步伐正在一步步推进。前述知情人士透露,在1-2年内会准备上市,最快今年年底。
来源:理财周报
为你推荐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

携手共绘“个性化近视手术”新蓝图:爱尔眼科与爱尔康启动100家医院全光塑技术战略合作
双方将以技术共享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科研协作为纽带,全力推进屈光手术标准化诊疗体系建设,加速前沿技术在临床领域的普及应用
文/ 屈慧莹 2025-04-19 23:35

CDE: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审批申报资料及技术要求
允许香港、澳门特区本地登记的生产企业持有,并经香港、澳门特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且在香港、澳门特区使用15年以上,生产过程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的传统...
2025-04-18 18:54

君德医药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加速推进创新药械组合平台建设与产品上市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首个减重口服器械的注册及生产销售,以及加速多个核心创新药械组合技术平台的产品管线研发进程。
2025-04-18 14:34

礼来首个小分子口服GLP-1RA药物orforglipron 3期临床研究成功
Orforglipron是首个成功完成3期临床研究的小分子GLP-1类药物,各剂量组平均A1C降幅为1 3%至1 6%
2025-04-18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