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医疗”进展加速度,究竟是噱头还是颠覆?

医疗健康 来源:贝壳社 作者:June
2019
04/29
13:40
贝壳社
作者:June
医疗健康

5G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要追溯到6年前的5月13日,三星电子宣布成功开发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核心技术。

6年后的今天,5G早已不是个新鲜名词。借着5G的春风,各行各业掀起了新一轮“狂欢”。

相比于其他行业,医疗似乎率先迈向5G新时代:“首个5G医疗实验网”、“首家5G智慧医疗示范单位”、“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大带宽、低时延、高速率,5G网络强大的数据传输和连接能力与很多医疗场景有着天然的结合点。

除此之外,5G也可以为未来医疗行业开发更多的业务协同模式提供可行性,进而为整个医疗行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根据IHS预计,到2035年5G技术将推动全球医疗市场销售至1.1万亿美元。

不过也有人持观望态度:5G虽具有多重优势,但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应用尚不成熟。那么“5G+医疗”进展加速度,究竟是噱头还是颠覆?怎么样看待5G在医疗领域的应用?5G会是智慧医疗的重磅砝码吗?

对此,贝壳社采访了中国数字科技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蔡宗辉、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许利群、平安集团首席医疗科学家谢国彤、南京军区福州总院信息办主任陈金雄、中国联通5G创新中心行业总监盛煜、思创医惠董事长章笠中6位行业专家,他们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数字科技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蔡宗辉:

5G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它不仅是4G的一个简单延伸,更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结合了4G、Wi-Fi、终端连接和毫米波的网络技术,同时还运用了云的基础架构、边缘智能服务和虚拟化网络核心技术等。它带给我们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更快的速度,更稳定的连接与更大的容量。

最近5G在医疗领域的创新试点不断涌现,根本原因有几点:

首先,5G网路建设改造小,部署快速,设备占地小。比如(能够)手术室弱电系统前期建设“不足”。

其次,5G灵活的组网能力,能够助力“提速”打通手术室各个信息化系统。

再次,5G稳定性高,接入能力强,安全性强,为手术室更多的移动化设备和物联网设备应用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支撑。更重要的,由于5G高速传输,低延时性,高稳定性,抖动极低——让远程手术“主刀”“飞刀”真正成为可能。

当前我国医疗水平分布不均衡,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医疗资源匮乏。远程医疗的逐渐成熟将打破区域限制,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降低医疗开支、减少看病花费的时间、平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而5G技术容量大、速率高、低延时等特点,将为远程医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目前中国三家运营商都在持续开展5G试验,中国5G网路快速部署,5G商用将对全行业带来积极影响。只不过,5G作为一项即将商用的新一代综合通信技术,需要产业链的不断探索和磨合,这是一个产业周期的演进过程。

除了远程医疗,而5G在医疗领域的部分应用场景还有数据挖掘、智能终端、快速急救等等。

可以说5G的到来,将推动全新的医疗体验,并为医疗领域带来一场革命。

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许利群:

过去我们可能觉得医疗行业相对是比较保守的,现在好像也不是这样了。

我最近参加过很多新医疗生态系统跨界讨论的会议,不管是大会还是小会,好像参会的院长和专家们都愿意去谈这个话题,即医疗和包括5G在内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至于他们理解的角度和程度如何,这是另一回事,但是大家都愿意说这个技术的赋能和潜力,就像现在经常说的这种fashion,“赶时髦”,医院也越来越开放了。

5G技术一旦成熟应用,不管是对医院,医生,还是患者,以及整个医疗服务环境和体验都会带来显著的改变。

对医院来说,它可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就医成本,吸引更多患者在本地就医;

对医生来说,可以提升他们的专业医护水平,比如说要做手术的时候,有人工智能的这种方式来进行远程手术导航、远程专家通过混合现实技术给予及时指导之类的,有病灶的地方,通过增强现实自动地在病人器官上给标示出来等;

对患者来说,它可以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比如把5G和人工智能加在一起,在病人出院后通过可穿戴设备进行持续跟踪、干预及实时康复指导等。

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及民生方面的需求,5G在医疗领域进展似乎更快一些。目前国内运营商都在和合作伙伴积极开展“5G+医疗”的工作,中国移动的业务部门也不例外。尤其在远程医疗方面,比如跟301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郑大一附院等很多著名大医院都启动了相应的“5G+医疗”合作项目。

但我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不要对“5G+医疗”应用在普遍意义上的尽快落地过分乐观,因为不但5G网络技术和运营还在不断成熟中,而且媒体上所见的这些“5G+医疗”的项目都还只是可行性研究,是点对点或小规模的专网试验、试点、示范,距离真正的实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当然还包括满足医疗行业的监管和伦理问题等。

平安集团首席医疗科学家谢国彤:

5G核心是一种通信手段,所以它提高的是数据传输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话,我觉得在医疗领域有三个比较有价值的场景:

第一个是基层医疗,这也是国家一直在强调的,如果分级医疗不做好,基层的能力不提升,那么医改是不可能成功的。

从平安自己的角度来讲,这也是我们做医疗人工智能一直关注的一点,无论是影像筛查,还是辅助诊断,辅助治疗的模型,都是聚焦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那如果要把这种能力输送到农村等边远地区,数据网路传输就是第一步要面临的问题。

举个例子,我们之前和诊疗一体机的企业合作,把我们的辅助诊断、辅助治疗的模型嵌入到一体机硬件里面,这样就可以让村医提着一体机在边远地区移动行医。但是如果没有网络,就没办法从云端服务器获取智能推荐的信息。而如果有了5G这样的网络覆盖和能力的话,很多事情就变得可行了。

第二个是远程医疗,这个也属于基层医疗的一部分。比如远程会诊,大医院的医生对远端的医生作指导,以前这些事情要推广,可能挑战会比较高,因为它对网络设备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购买一些比较昂贵的网络传输设备,才能达到医疗上的要求,否则视频传输质量不好,有停顿或者有失真,做出诊断或治疗就会不准确。所以5G有望解决远程医疗对高成本的硬件的依赖,对远程会诊的普及性也许有更好的推动作用;

第三个是跟物联网相关的场景,像可穿戴设备或者医院内的智能传感器,比如耗材或者手术器械,可移动的查房机器,或者医疗传感器,这些机器都有上网的需求。如果有了5G覆盖,从智慧医院的角度来说,它能收集到的数据就会更加的丰富,进而借助这些数据的分析,去提升整个医院的诊疗能力和安全性。

原福州总院信息办主任陈金雄:

在我看来,近期的“5G+医疗”热炒宣传占有很大的成分。医疗是个大市场,运营商们争抢这一块的蛋糕,可以理解,但是要说5G是智慧医疗的重磅砝码,我觉得至少目前还谈不上。

不同于其它行业,医疗的特点一是不可逆;二是人命关天,所以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会特别慎重。

5G在医疗领域我觉得有几个应用场景:

第一个是远程手术,但远程手术通常是大医院对小医院的指导,而且需要先进的手术机器人设备,但小医院未必有这么先进的设备。另外手术室场所比较固定,用光纤等有线方式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因此目前报道的还是演示的案例,宣传大于实际意义;

第二个是VR/AR,这个对带宽要求比较高,那4G有可能满足不了的,5G也许就可以;

第三个是远程医疗,影像等方面对数据传输的要求也比较高;

第四个是医疗云,5G高带宽低延迟对云服务还是很有意义的;

第五个是医疗物联网的应用,满足海量的物联网数据传输;

第六个就是医院内部的应用,比如院内移动医疗和移动护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取代原先的Wi-Fi,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应用亮点。

那么一家医院在考虑部署5G网络的时候,可能要考虑四个因素:第一个带宽;第二个覆盖率;第三个安全性;第四个性价比。

目前5G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很多的基础设施还处在建设当中,物联网还没有看到比较成熟的应用,要实现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要看在5G的生命周期内,能不能出现一个类似4G和智能手机的这种“天作之合”的契合点,快速演变出很多行业的新的应用,否则有带宽用处也未必很大。

我一直认为,技术和创新是手段,不是目的。但我们有时会不知不觉把手段当目的。我们一定要围绕目的谈手段,不管是5G还是6G,一定要把应用想清楚,踏踏实实地做事情,让新的技术落到实处。

中国联通5G创新中心行业总监盛煜:

说医疗率先迎来5G时代,其实并不完全是,可能跟其他的行业相比,最近医疗的新闻多一点。今年年初的时候,媒体类的5G应用会比较多,包括像两会、春晚直播都应用了5G技术,实现高清的直播回传和全景拍摄。

其实,5G跟医疗机构或者是跟医院的结合确实还是比较多,因为5G强大的数据传输带宽和海量连接能力在医疗的这种场景下会更加实用。另外,利用网络切片以及边缘云等技术,可以去构造面向医疗行业的专网能力,为医疗去定制一些专业化的服务,更好地为医疗赋能。

但是我们在推广5G,在跟医院合作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

第一,5G是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标准版本还没有完全冻结。不同形态的网络设备性能有所差异,芯片、模组在产业链条上还相对滞后。而对于医疗这一相对专业性更强,社会影响较大的传统行业,大部分的应用更多是要考虑安全、可靠。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行业与新生事物的结合就要有一个融合的过程,想要全面普及5G与医疗的应用尚需时日。

第二,安全方面的问题,也是院方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因为现在整个医疗的数据,相对来说是比较封闭的,医生也好,院方也好,可能会有顾虑,担心数据一旦通过5G传输就会存在不安全的隐患。

但是,我个人还是比较看好5G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包括和医疗相关的一些行业,比如养老、健康、医药管理、保险等等,都会跟5G有进一步的融合。

总之,还是希望大家可以平和、客观地去看待5G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不能过于激进地说5G可以立刻实现全面的医疗行业智慧化、远程化,比如说对于5G的远程手术,我们可以做示范,可以用一些间接的方式让大家看到5G在这个场景下带来的改变,但从目前看还远没有达到一个非常成熟的环境。

同时,也不要过于保守,5G应用是可以给医疗带来很多改变,无论是医生或者是相关的医疗从业人员,需要去接受新技术给行业带来的效率与能力的提升。

思创医惠董事长章笠中:

随着5G时代的来临,我认为5G在医疗健康领域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

5G通信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首先5G有高带宽,每秒1Gb以上的带宽能支撑高清晰图像、大数据量的传输;

其次,5G具有更大的设备接入量,每平方公里可以达到100万台设备的连接;

最后,5G具有极高的抗干扰能力,可以在保证传输稳定性的同时保障数据的安全。

医疗服务本身跟其他服务相比具有其特殊性,它对流程的连贯和服务的可及性要求非常高,只有将患者院前、院中、院后的全程数据都通过业务系统全部获取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患者诊疗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通过5G能够构建一张超大型规模的医疗物联网生态系统,涵盖甚至高达数十亿的互联网医疗和健康监测设备、临床可穿戴设备,医生能依靠这些设备持续接受患者无论院内还是院外的医学数据,如生命体征、身体活动、药物服用情况,从而有效地管理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来实现患者全程管理。

另外,例如现在的远程医疗更是可以通过5G使得大数据量的患者信息能够实时共享,包括4K高清晰度的手术直播,还有一些像现在热门的VR技术,在5G时代就可能实现医生通过3D/UHD远程为患者提供虚拟诊疗,使患者足不出户就能看医生。

总之,5G通信技术能够让我们的智慧医疗生态体系内在应用场景、应用环境和使用成本上发生一次革命性的改变。

来源:贝壳社   作者:June

标签

为你推荐

百特医疗肾脏护理业务现已正式成为万益特,一家全新独立的重要脏器疗法公司资讯

百特医疗肾脏护理业务现已正式成为万益特,一家全新独立的重要脏器疗法公司

2025年2月3日,万益特(Vantive,前身为百特医疗肾脏护理业务)宣布,随着全球投资公司凯雷(Carlyle,纳斯达克股票代码:CG)管理的基金完成了对百特医疗(Baxter Internation...

2025-02-04 09:45

赛可益获批成为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与标准治疗VRd联合的抗CD38单抗,治疗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资讯

赛可益获批成为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与标准治疗VRd联合的抗CD38单抗,治疗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

1月24日,赛诺菲抗CD38单抗赛可益®(艾沙妥昔单抗注射液)今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与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VRd)联合,治疗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

2025-01-24 22:43

国务院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药品领域的反垄断指南资讯

国务院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药品领域的反垄断指南

本指南所称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配方颗粒和中成药等;化学药包括化学原料药和化学药制剂;生物制品包括预防用生物制品、治疗用生物制品和按生物制品管理...

2025-01-24 17:30

Ellansé 伊妍仕 M型注册申请获受理,华东医药持续发力高端医美资讯

Ellansé 伊妍仕 M型注册申请获受理,华东医药持续发力高端医美

旗下三类医疗器械注射用聚己内酯微球面部填充剂Ellansé®伊妍仕®M型注册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

2025-01-24 16:26

9岁男孩在红房子医院完成HPV疫苗接种,9-26岁男性都可以打资讯

9岁男孩在红房子医院完成HPV疫苗接种,9-26岁男性都可以打

1月23日,以“和合共生,健康共护”为主题的“HPV男女共防计划”区域媒体圆桌会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杨浦院区举办

2025-01-24 15:27

复宏汉霖私有化计划失败,将保留H股上市地位资讯

复宏汉霖私有化计划失败,将保留H股上市地位

宣布其关于吸收合并及私有化复宏汉霖(02696 HK)的特别决议案未获通过,因此吸收合并计划将不予实施,复宏汉霖将继续保留H股上市地位。

2025-01-23 10:57

国家药监局:关于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审批的公告资讯

国家药监局:关于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审批的公告

本公告适用于由香港、澳门特区本地登记的生产企业持有,并经香港、澳门特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且在香港、澳门特区使用15年以上,生产过程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2025-01-22 17:48

宫颈癌关注月:预防到治疗,夯实“消除宫颈癌”的全链条管理体系资讯

宫颈癌关注月:预防到治疗,夯实“消除宫颈癌”的全链条管理体系

宫颈癌是中国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在宫颈癌防治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形势依然严峻。

2025-01-22 15:14

国家医保局21日上海调研交流提纲资讯

国家医保局21日上海调研交流提纲

国家医保局决定1月21日由国家医保局负责同志带队,联合卫生健康、工业信息化、药品监管部门,赴上海当面听取相关委员、专家关于药品集采政策及中选产品质量保障的意见建议,并重...

2025-01-20 21:41

一款国产肺癌药物2024年大卖超30亿元资讯

一款国产肺癌药物2024年大卖超30亿元

日前,艾力斯发布了2024年业绩预告,数据显示,该公司预计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5 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 32亿元,同比增加75 90%;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

2025-01-20 20:47

华东医药MaiLi Extreme国内获批上市,深耕高端医美领域版图再扩张资讯

华东医药MaiLi Extreme国内获批上市,深耕高端医美领域版图再扩张

据悉,MaiLi系列共有4款产品,包括MaiLi Precise、MaiLi Define、MaiLi Volume 和 MaiLi Extreme,均已在欧洲上市,通过多种配方可适用于面部不同部位,为求美者提供面部美容填充的整体解决方案。

2025-01-20 19:49

华东医药高端玻尿酸、PARP抑制剂于中国上市,创新医疗器械美国获批资讯

华东医药高端玻尿酸、PARP抑制剂于中国上市,创新医疗器械美国获批

2025年1月20日晚,华东医药同时发布三个产品获批上市公告,其在创新及医美领域连续获得多个里程碑进展。

2025-01-20 19:38

快舒尔推出全球首款女性专属无针注射器资讯

快舒尔推出全球首款女性专属无针注射器

快舒尔推出一系列备受瞩目的创新成果,在京东平台首发开售全球首款药械结合“QS - X”无针注射笔。

2025-01-20 16:26

早筛与创新疗法并进,共筑前列腺癌防治堡垒资讯

早筛与创新疗法并进,共筑前列腺癌防治堡垒

前列腺癌偏爱“高龄+遗传”的双重风险人群,特别是55岁以上的男性、有家族史者及携带特定遗传变异(如BRCA1 2基因突变)的个体。因此,提高公众对前列腺癌的认知,加强早期筛查...

2025-01-20 14:49

国家医保局将赴上海当面听取医生关于集采药效反馈资讯

国家医保局将赴上海当面听取医生关于集采药效反馈

近日,上海两会期间,来自上海多家三甲医院的 20 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的提案》,其中提到集采药药效不稳定的情况。其中,该提...

2025-01-20 13:50

中粮集团领航央地合作,2025年大兴区CGT项目路演专场活动成功举办资讯

中粮集团领航央地合作,2025年大兴区CGT项目路演专场活动成功举办

历时17个月的精心筹备与建设,国内首个细胞与基因治疗特色产业园——中关村(大兴)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园,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落成,并于1月17日举办2025年...

2025-01-20 12:25

“和合共生,健康共护”四价HPV疫苗男性适应证上市暨“HPV男女共防计划”启动新闻发布会成功举办,共筑HPV预防新生态资讯

“和合共生,健康共护”四价HPV疫苗男性适应证上市暨“HPV男女共防计划”启动新闻发布会成功举办,共筑HPV预防新生态

今日(1月18日),默沙东(默沙东是美国新泽西州罗威市默克公司的公司商号)举办的“和合共生,健康共护”四价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男性适应证上市暨“HPV男女共防计划”启动...

2025-01-18 18:31

四同药品价格治理已基本实现,正建设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资讯

四同药品价格治理已基本实现,正建设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

目前,我们正在建设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全量汇总展示各地挂网价格信息并对首涨、高涨幅等异常价格行为予以标识,敦促各地持续纠正不合理的挂网高价。

2025-01-18 12:15

关于丙类药品目录,国家医保局最新的思考与规划,2025年发布第一版资讯

关于丙类药品目录,国家医保局最新的思考与规划,2025年发布第一版

丙类目录与每年的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同步开展,计划于今年年内发布第一版。

2025-01-18 11:34

2025年全国80%左右医保统筹地区基本实现即时结算,2026年底全部实现即时结算资讯

2025年全国80%左右医保统筹地区基本实现即时结算,2026年底全部实现即时结算

1月16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根据通知,以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为支撑,2025年全国80%左右统筹地区基本实现即时...

2025-01-18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