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科研、轻临床已成恶性趋势 呼吁体制改革

医疗健康 来源:光明网
2014
01/07
08:56
光明网 医疗健康

长久以来,重科研、轻临床已经成为临床医学界的一种恶性趋势。因此出现很多怪现状:医院里没有下过一天临床的临床医学博士和副主任医师比比皆是;很多有着丰富临床经验,但是不擅长跑课题、发SCI论文的医生,却难以得到体制内的认可。临床医生培养和晋升机制的改革,成为各界呼吁多年却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的一道难解之题。

一篇留洋医生文章引发的医学界大讨论

“每个人或早或晚都可能成为病人,谁希望将来躺在高级病房里,却接受着劣质的医疗服务。”2013年11月28日是西方一年一度的感恩节,这一天,一篇名为《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亲人》的文章开始在微博圈里流传。

文章的作者自称是毕业于国内一所着名医学院的学生,现在美国霍普金斯医院担任医生职务,文章中他讲述了自己4年前回国看望老院长的经历,这位院长曾经对他过有知遇之恩。当时老院长刚刚做了大手术,已经病重。

“作为医生,我注意到他没有使用深静脉血栓和误吸的预防措施。我反射性地看了看他的双下肢,结果右侧小腿明显红肿,Homas明显,提示深静脉血栓形成。”他马上把问题反映给护工,一位二线的值班神经科副教授也很快出现在病房里,可是这位副教授对于这个神经内科常见的并发症却不知道如何治疗,还纠结于用阿司匹林还是法华林。

文章中说,他看了老院长的病历,手术后采用了利尿剂降眼压,但是没有立即监测电解质,却做了很多昂贵的检查。

“你很难责备这位神经内科的副教授,也许他的住院医师培训大部分在实验室度过,为如何发表SCI论文而神伤”,文章中充斥着作者对母校临床医生培养机制的控诉,认为学校对医生的培养过度重视科研,只培养出会写科研论文的“论文医生”,而忽视对他们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他认为,这样的培养机制导致当前临床医生实践水平越来越差,从而让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劣质医疗的受害者。

“我一个大三的医科生都知道的知识,他居然信口胡说,药理课上老师再三对我们强调利尿剂降眼压要注意电解质,抗凝剂的使用老师也讲解的很清楚,一个二线的副教授会不懂?”网友“不良反应ADR”看过这篇文章后表示,他并不是第一个对文章所述经历产生质疑的人,很多网友都认为文章作者就是这个医院的“高级黑”,装高端,目的是抹黑对方。

网络红人、原协和医院医生“急诊科女超人于莺”也在微博上对文章了表示了质疑,“我觉得利尿治疗后监测出入量,电解质,长期卧床病人必须预防静脉血栓,这是常识,对这篇文章存在质疑。尤其神经内科教授难道不知道抗凝?”

虽然很多临床医生也在质疑这篇文章的真假,但是对于文章所反映出的当前临床医生培养过程中,过于偏重科研而导致实践能力低下的问题都颇为认同。

“或许协和没有不知道抗凝的神内副教授,其他医院却并不在少数,我就亲眼见过不知道什么是白蛋白的临床医学博士。”网友“浅笑低吟8”也是一家地方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对于于莺医生的怀疑她这样回答。

温州医学院附一院医师董逢泉也提到,他听过两位国内最着名大医院的专家讲课,课讲得很好,但一问实际问题,立马乱了阵脚,明明是临床很常见的情况,却说这种情况很少,临床不会碰到。“可能是他们应酬太多、讲课太多、课题太多、进修医生太多,早就不上临床了吧。”

“这篇文章应该能引起很多临床医生及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共鸣,你可以见到很多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硕士、博士,但是你见过临床医生硕士、博士直到毕业都没有上过一天临床的么?在国内这样的硕士博士比比皆是。”“外科医生孙礼刚”在微博中也认为,国内临床医生培养中轻临床、重科研的程度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SCI本没有错,错在唯SCI论英雄

蒋金妍在当地一家知名教学医院肿瘤科任职16年, 2012年她选择从单位辞职,像很多流失掉的一线医生一样,她选择到私立医院任职,接着还准备开自己的诊所。

“我现在还是主治医师,要升到副主任医师太难了,不但需要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还要求在国外期刊发表多少篇以上的SCI论文。我觉得自己不适合搞科研,也不擅长跑课题、写论文”,蒋金妍认为自己无法适应现在临床医生的考评体制,这是她选择从体制内医院走出来的原因。

在蒋金妍看来,导致当前临床医生越来越远离临床的原因,是当前对临床医学生培养和医生晋升“一刀切”的评价机制。“没有一定的论文数量,硕士就不能毕业,博士不能毕业,不能评副教授,不能评教授,这些都是硬性指标,反过来对临床的要求却没那么严格,要求可能仅限于没有出过事故。”

“你现在是想继续读书,还是马上去工作?”过去每逢科里分配来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的实习生,蒋金妍都会先问这个问题。对不想考研的,她都会要求必须完成实习科目;而对于要考研或考博的,她则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他们时间去复习。

所以现实中的情况是,很多临床实习生为了考研大多都在啃书,硕博生也大多在啃资料、做实验,而拼命做科研就只能挤掉临床的时间。博士毕业后的临床轮转也是在实验室度过,毕业有幸留在医院的大多数也都是SCI拿高分者,临床轮转完就赶上评副教授,下到医院工作就当住院医生,几年的住院医生过程可能也有很多时间是在做实验、写论文。

“有了科研才能留校,有了科研才能提级,这是所有教学医院的评价标杆。”蒋金妍感慨,这也就导致了医院里有很多头衔很高的临床医生,却没有什么太多的临床经验。然而病人在看病时并不知道这些头衔里面的门道,轻易地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他们。

因此也就有医生遗憾地表示,按现在医生的标准,王忠诚和林巧稚这样的国宝级医生恐怕也评不上教授,因为他们都没发表过多少论文,如果他们把心思都放在写论文上,恐怕也就成不了名医了。

“SCI并没有错,错在唯SCI。”于莺也在微博中表示,即使是协和这样的医院里,一线大夫的流失率也很高,剩下的都被科研所累,一心考研、考博、写文章、晋升职称,因为论文课题,几乎成了医生晋升的唯一标准。同是医生的网友“爱流浪的迷迷”也认为,科研不是错,但太多强调就得不偿失,被强加的趋利性改变了科研和行医的本质才最要命。

正是如此,很多人也就彷徨,现在的临床医学生和医生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怎么拿课题和发论文上,而没有真正地放在临床上,不是没有投身临床、治病救人的激情,而是被一道道考核标准压得没法去学。在这样的选拔机制和晋升机制下,临床思维、能力弱的人混了进去,相反一些临床能力强的人却被打压了。

“医生做科研应该是凭兴趣,而非任务、指标,做医生最重要的是把临床问题解决掉,基于SCI评价医生,最终的结果就是轻临床、重科研,只会申请项目基金不会治病。”妇产科医生、中国妇产科网创始人龚晓明这样认为。

临床医生培养和晋升机制呼唤彻底变革

面对当前临床医生的培养和晋升机制,医生们一方面感慨导致轻临床、重科研的大环境,极大挫伤了那些热爱医生职业、热爱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接下来出现的医疗水平下降的问题,则更加担忧。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谢汝石医生在微博上表示:“如果这个问题没有改进的话,大量只会写文章的医生很快就成为了所有年轻医生的老师。他们带着新一代‘文章医生’给大家治病,恐怖不?”

网友“花果山小农”也担忧,临床医师被繁重的科研所累已成不争的事实,更可怕的是,“唯SCI论”已严重影响医学生的培养,现在的学生几乎视临床实习为负担,认为发论文比下临床重要。“试想二十年后的中国,医者以何医,患者何所倚。”

钟南山此前接受采访时也曾经表示,“在高水平的杂志上发表论文,不是衡量医生高下的唯一标准。”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变革临床医生培养和晋升机制的呼声也越来越多。

抛弃对临床医生“唯SCI”的评价标准,使得晋升考核标准多元化,成为很多业内人士的愿望。因此,很多医学界人士认为应该向国外学习。在很多欧美国家,临床医生的晋升主要是两种途径:一种是研究型医生,考核的水平就偏向学术,晋升就是要求要有文章,有基金,有科研成果;另一种是从临床途径晋升,是通过临床水平考核,评判标准就是继续教育的情况、工作量、临床诊治的水平,其中临床诊治水平是由同行评判。

很多临床医生认为,与外国的评价体系相反,国内临床医生的培养和评价体系是通过考核逼着搞临床医学的人,在不适当时候,脱离实际去搞科研,把科研当作任务去完成,而不是研究临床中发现的问题,这只能成为纸上谈兵。

不久前,有地方开始探索完善医务人员职称晋级考核体系,上海一些大医院借鉴国外经验,将临床科研人员分门别类,改变以往医、教、研“一人挑”的模式,让年轻医生有时间做感兴趣且擅长的工作。

为上海改革叫好的人不少,但是采访中医生们还是希望整个临床医学界重大环境能彻底改变,一时、一地、一院的改革只能是杯水车薪。在国内临床医生培养和晋升机制只论SCI的背后,是整个临床医学界普遍蔓延的“唯SCI论”。

有医生在采访中表示,院领导明确地向医生灌输的这样的理念,医院要想在竞争中抢夺学术地位,不被同行甩开,一定要想办法在科研上独占鳌头,这也就是医院为什么把论文指标一级一级地压向临床医生的原因。

“欧美国家的确有研究型医生和临床型医生之分,但是能否在国内行得通还是需要一个大环境的支持。”正前在丹麦国家医院做访问医生的北京安贞医院张楠医生认为,对临床医生的临床水平做出评价很难,目前国内外都还没有很好的量化评价经验,而科研领域,比如发表文章数量、影响因子累加值、被引用次数,以及获得基金的层次、额度,甚至学历、资历等都较容易量化。这也就导致国内行政部门评价医院,医院评价医生都只能以科研指标来看差距,所以医院和医生对科研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于临床。

现实中,对很多医院而言,科研可以带来课题经费、科研基金。在争夺这些资源时,每年发表了多少篇SCI论文,就是最重要和最实际的指标,至于医生技能的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如何,这些难以量化的指标,则被放在阴暗角落里不予理睬。

在张楠医生看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又出现了很多怪现状,“医院不重视临床医生培训,只是把接受临床培训的人当作廉价的人力资源,又有谁会热衷于这样的培训?国内医院评价首推科研,但是工作内容又重在临床,科研人员经费受限、待遇偏低,所以医院里很多优秀的科研人员都愿意非常勉强地给自己戴上一顶‘临床专家’的帽子。”


来源:光明网

为你推荐

超10亿美元,映恩生物创新临床前ADC药物授权GSK资讯

超10亿美元,映恩生物创新临床前ADC药物授权GSK

12月4日,映恩生物宣布与GSK已就一项抗体偶联药物(ADC)DB-1324达成独家授权协议。根据协议,GSK将获得全球(不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的独家授权,以推进该ADC药...

2024-12-04 09:56

拜耳在2024年北美放射学会年会上展示其放射学组合创新资讯

拜耳在2024年北美放射学会年会上展示其放射学组合创新

拜耳继续推进其全面的放射学产品组合,在开发管线和人工智能(AI)领域的创新都取得了进展。公司将在2024年12月1日至5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北美放射学会年会上展示Gadoquatrane...

2024-12-03 15:44

优时比与博锐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加速倍捷乐®中国上市进程资讯

优时比与博锐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加速倍捷乐®中国上市进程

在中国,比奇珠单抗已于2024年7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常规疗法效果不佳或不耐受的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成人患者,并于9月获批用于治疗放射学...

2024-12-03 10:35

一问一答,外商独资医院开放政策资讯

一问一答,外商独资医院开放政策

外商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

2024-12-02 21:48

华东医药首个国产乌司奴单抗注射液新适应症补充申请获受理资讯

华东医药首个国产乌司奴单抗注射液新适应症补充申请获受理

乌司奴单抗注射液(研发代码:HDM3001 QX001S)用于儿童斑块状银屑病的补充申请获得受理

2024-12-02 21:23

又一款国产地屈孕酮片获批上市资讯

又一款国产地屈孕酮片获批上市

日前,据国家药监局官网信息显示,博瑞制药的地屈孕酮片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国产第四款。

2024-12-02 16:27

HIV检测试纸使用调查研究资讯

HIV检测试纸使用调查研究

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前夕,一项以青年学生为主要群体的HIV 检测试纸使用者网络调查在全国33个省市,直辖市和自治区完成。

2024-12-02 14:51

CPL-01有望开启镇痛新时代,远大生命科学集团与加立生科达成战略合作资讯

CPL-01有望开启镇痛新时代,远大生命科学集团与加立生科达成战略合作

根据协议约定,远大生命科学将向加立生科支付首付款,以及里程碑款;同时加立生科授权远大生命科学为其CPL-01项目在中国的独家商业化合作伙伴,并根据协议约定向远大生命科学支...

2024-12-02 09:25

全国中药饮片采购文件正式发布,涉45个品种资讯

全国中药饮片采购文件正式发布,涉45个品种

本次联合采购中药饮片45个品种,分别为黄芪、党参片、金银花、当归、红花、麦冬、太子参、白芍、川芎、丹参、山药、蒲公英、牡丹皮、桔梗、炙黄芩、白术、炒白芍、炙甘草、茯苓...

2024-11-30 11:20

国家药监局发布医药代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资讯

国家药监局发布医药代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医药代表应当具有医学、药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或者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药品临床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或者具有药品研发、生产、检验、质量管理等岗位工作经...

2024-11-29 18:50

三高共管,三慢共防:2024中国医药城大健康产业论坛“慢病协同共管”专题圆满举办资讯

三高共管,三慢共防:2024中国医药城大健康产业论坛“慢病协同共管”专题圆满举办

大会以“三高共管,三慢共防”为主题,聚焦共病共管、心肾保护、跨界融合、慢病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产业技术等前沿内容

2024-11-29 15:03

被调出2024年版国家医保目录的部分药品资讯

被调出2024年版国家医保目录的部分药品

昨日,2024年版国家医保目录正式公布,其中,在新增91种药品的同时,有43种临床已被替或长期未生产供应的药品被调出。

2024-11-29 14:12

挂牌1.9亿元,一家上市上市公司拟出售子公司资讯

挂牌1.9亿元,一家上市上市公司拟出售子公司

年关将至,又到了一年一度盘点资产的时候,上市公司罗欣药业选择在这一时刻卖掉其子公司。

2024-11-29 10:35

湖南省视觉功能及儿童眼病学术研讨会暨世界近视眼大会成果宣讲会在长沙举办资讯

湖南省视觉功能及儿童眼病学术研讨会暨世界近视眼大会成果宣讲会在长沙举办

11月28日,由爱尔眼科湖南省区视光学组、爱尔眼科湖南省区小儿眼科学组主办、长沙爱尔眼科医院承办的“湖南省视觉功能及儿童眼病学术研讨会暨世界近视眼大会成果宣讲会”,在长...

2024-11-29 09:09

一个手功能康复训练仪器的设计资讯

一个手功能康复训练仪器的设计

系统由3个模块组成:指示锻炼情况和治疗持续时间,并为气动螺纹管提供动力的驱动泵;穿戴在健康一侧手臂的镜像手环,及穿戴在患肢的康复机器手套。

2024-11-29 09:02

阿来替尼ALK阳性早期NSCLC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成功纳入医保资讯

阿来替尼ALK阳性早期NSCLC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成功纳入医保

2024年11月28日,国家医保局公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5年)》(以下简称:国家医保目录),安圣莎®(通用名:阿来替尼)ALK阳性早期非小细胞...

2024-11-28 18:58

全球首款口服TYK2变构抑制剂颂狄多®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资讯

全球首款口服TYK2变构抑制剂颂狄多®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可及性升级,“手护”更多银屑病患者回归美好生活

2024-11-28 16:57

全球首个胰岛素周制剂诺和期(依柯胰岛素注射液)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资讯

全球首个胰岛素周制剂诺和期(依柯胰岛素注射液)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11月28日,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最新公布,依柯胰岛素注射液(商品名诺和期®)被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目录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

2024-11-28 15:52

一款国产PD-1被首次被纳入,多款“全球新”在列,2024国家医保谈判结果发布(附完整版目录下载链接)资讯

一款国产PD-1被首次被纳入,多款“全球新”在列,2024国家医保谈判结果发布(附完整版目录下载链接)

今日(11月28日),2024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名单正式公布。

2024-11-28 14:49

首个抗HER2复方皮下制剂赫双妥纳入国家医保目录,5-8分钟靶向治疗助力乳腺癌患者拥抱自由新生资讯

首个抗HER2复方皮下制剂赫双妥纳入国家医保目录,5-8分钟靶向治疗助力乳腺癌患者拥抱自由新生

2024年11月28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最新公告,罗氏抗HER2乳腺癌皮下生物制剂赫双妥®(通用名:帕妥珠曲妥珠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正式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

2024-11-28 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