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许多中国医院管理群和医生群中展开了对医院人才激烈争夺的讨论!有些观点,仍然沿用十多年前的人才文章的观点来讨论医院的人才状况,这是非常落后的。有些文章形象地描述了医院的人才重要性和医院人才的争夺状况。大医云谷群魏群主邀我做一个主题在线专访,我婉拒了。这里,我也想对此谈几点自己的粗浅体会与认识。
第一,医学人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各级医院的高度关注和激烈争夺。
过去,我们虽然也谈到医学人才的重要性,也有很多的医院在医学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上,有过许多创新和自己的改革举措。然而,随着中国医改的深入和医疗实体的剧烈增多,特别是公立医院的层次化和民营医院的裂变式增长,社会与市场对于医学人才的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剧烈性震荡。
一方面,医学的根本在人才,医学的本质在人才,医院的发展依靠和核心竞争力也是医学人才。这些重要性的认识已经深入人心。特别是在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医学人才的拥有,医学人才的水准,成为医院成败的关键,也是各医院能否生存的一把钥匙。
另一方面,医疗市场的需求变化和患者的择医导向以及心理需求都随着医学人才的变动而改变。很多患者都是因选择医生而选择医院,而选择专科。因此一个医生的知名度,一个医生的专科水准成为一个专科和一个医院的兴旺之根本,也是患者的寻医求诊的最根本动因。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流动性和交互性以及医学人才的易动性等特点,在一些医学人才的成长与使用过程中,过去那种依一家医院而生存,依靠一个专科而成长的人才成长与路径和现象已经越来越在减少。很多的医学人才,可能都是在变动中成长,在变动中增值,成为一个个大家、一个个名医、一个个更加体现价值的医学精英。
上述特点,构成了今天各级医院人才激烈争夺的客观基础和根本动因。
第二,各级各类医院在医学人才成长与培养引进上肯投入,有对策,成为医学人才激烈争夺的新状况。
过去,都是一些有困难,有特别需求的医院,才会在医学人才的争夺上动脑筋、想办法、举措施。而那些高高在上的国家队和省级医疗单位大多数是等着人才上门,捧着金饭碗引人才,医学人才则往往是被动性的选择,没有什么主观能动性。而一些县级以下的医院,往往又由于客观条件较差,人才吸引力不强,放弃了许多高端的人才争夺。他们对医学人才,大多是望尘莫及。
可是今天,对于中国的各级各类医院来说,几乎没有人才引进的盲区。国家级医院、省级医疗单位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对医学人才予以吸引和关注;成千上万的地市级医院成为医学人才争夺的主力军;同时上万家县级医院和民营医院也正在成为医学人才争夺战中新的主力军。他们频出新招、高招,成为医学人才吸引的新高地。因此,今天的医学人才市场,已经逐渐实现了供需反转,成为以需方争夺为主的新领域与新焦点。
今天的中国医学人才成长的路径也很多。有一些直接从国外引进培养和成长;有一些是通过中国的国家级医院和省级医疗单位来重点培养而成长;另外一些则是通过地市级和县级医院的学科带头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医院倾注了心血和财力来培养。这些都成为今天中国医学人才市场上争夺的焦点与关键。另外,在我们的医学博士和留洋博士的争夺上,各家医院从未来发展与长远需要上考虑,也大多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与投入性争夺。
过去,我们有些医院拿出几十万年薪、一百万安家费和几十万甚至一百多万的科研经费,就能抓住一些高端人才,甚至用一两百万的年薪就开出争夺院士的底价。这些在今天的医学人才市场争夺战中,已经基本上烟消云散了,也根本不足以吸引真正的精英人才。因此,今天对于医学人才的争夺,除了客观条件与物质基础以外,还有许多复合型的新条件与新要求,成为了今天医学人才争夺的新特点。
第三,中国亟需制定医学人才引进、培养和争夺的管理规范与制度保证。
现在中国大地上的医学人才争夺,其实可能就是一种乱象,也是一种完全无序性的秒杀竞争,从对医院的发展和人才的成长与培养来看,并非真正有利。因此,这种乱象也亟待改进与改变。我们希望政府和主管部门要研究这种异军突起的管理问题与乱象。
其实,从技术层面上分析,中国医改的难,可能还主要难在公立医院改革这个关键点上!为什么这么分析呢?中国医改的绝大多数的医疗任务,目前都是通过公立医院来提供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满足,更重要的是中国老百姓对中国医改的评价也主要来源于对医疗服务的满意性上。因此,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能不能让社会和百姓满意就成为中国医改成败与否的决定性标志。
来源:健康界 作者:易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