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7日,随着乌镇互联网医院的成立,临床外科医生出身的张群华成为了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医院的院长,而“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群众”正是乌镇互联网医院成立最朴素的初衷。
就在日前的4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刚刚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远程医学中心考察“互联网+医疗”、医联体等形式建立的分级诊疗新格局,并特别提出让优质医疗资源普惠更多群众。国家一锤定音:“互联网+医疗健康”。
总理对远程医疗的持续关注,无疑是给“互联网+医疗”注入一剂“强心针”,也指明了互联网医联体成为大医院落实分级诊疗的主流趋势。这让乌镇互联网医院院长、微医首席医疗官的张群华颇感振奋。“我们的见解还是很有洞察力的,并且我们已经付诸了很多的实践!”
一年前,乌镇互联网医院就与总理此次视察的华山医院共建了“空中医院”,实现了跨省互联网医联体的技术下沉。推动华山医院的服务范围从合作的医联体内向全国扩展。
而当下互联网技术已经优化了就医流程。传统的门诊和住院的“二维模式”在互联网思维的驱动下正形成门诊、住院与移动医疗的多维模式。在过去两三年时间里,这些都是张群华和他微医的同事们努力推动互联网医疗的方向。
“互联网造就了我们这一代互联网医生!”50后的张群华告诉《四百味》,医生拥抱互联网是一个时代的轨迹使然。
“线上+线下”造就互联网医疗服务闭环
2018年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一位中国游客在奥地利滑雪时膝盖严重损伤,当地医生推测伤者有可能是韧带撕裂或者断裂,立刻拍了片子,随后进行病情诊断。伤者通过微医互联网联系了千里之外的上海华山医院的专家教授,根据互联网传来的影像结果和伤者膝盖运动的小视频,做出明确诊断——伤者是韧带撕裂但不需要马上手术,只要保护好回国进行后续治疗,患者回国后直接进了华山医院,做核磁共振检查确认结果,“不需要手术可以保守治疗”。
“如果按照过去传统的通讯模式,这个伤者不可能这么快就得到诊疗结果。这就是线上线下互联网医疗的闭环,通过这么一个闭环,医生认可这个模式,患者也喜欢这个模式,医院也大大提升效率,这是个多方受益的结果。”
张群华认为互联网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病人就医的流程被简化,医生的工作效率数倍提升,云端的大量诊疗数据又帮助医院对病患的疾病、慢病进行360°的全程管理。
如果从医者角度出发,互联网医疗在张群华看来有三个重要价值:
1.互联网可以进行医患的精准匹配
医生和患者可以精准匹配,找到合适的医生进行治疗,通过互联网可以与多方医院合作,被称为“预检门诊”,根据患者在医院的初步检查结果,匹配到擅长该病症的医生进行线上问诊及线下就医治疗,可以做到治疗的对症和信息的共享。
2.医生通过互联网建立专业品牌
专科医生的技术和能力可以让受到治疗的患者通过互联网予以评价,从而使医生能够借助互联网树立自己的品牌得到更多患者的认可,从而普惠大众。
3.通过大量临床数据提升医生能力
医术代表了一位医生的能力,而提高医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进行锻炼,对科研也更有价值,深耕其医疗专科领域,在学术上、大众就诊、医生效率等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互联网医疗的本质是医疗,医疗的核心肯定要有医疗资源,而互联网能够高效的集约分散在各处的医疗核心资源——优质医生。
“通过互联网,我们能够让大量的全国优质医疗资源,能够驻扎在我们的微医平台,微医平台有7400多组专家团队,我们有大量的知名教授,乃至院士。我们在乌镇互联网医院成立了12个由顶级专家牵头的远程会诊中心。”
作为微医平台互联网医疗实践的重要的载体——乌镇互联网医院作为一家医疗机构为部分常见病和慢性病患者进行复诊,这本身正是一个创新。张群华说,互联网医院这种创新模式也同样要接受医疗监察部门的监督管制。
“我们说家庭医生也好、基层医生也罢,患者最担心的就是医生的技术,如果可以通过互联网让基层医生更快的获取知识,结合硬件措施、家庭终端、线上APP,能够得到一个更准确的解决方案,通过互联网对基层医疗的覆盖,加上双向转诊系统,能够更好地施展优势。”
乌镇互联网医院是线上+线下结合的运作模式,除了线上一张网,线下还有合作的2700多家实体医院,也有自建的线下实体医疗机构微医全科中心。所以,它一定会形成一个闭环,使患者能够效率最大化的走完他治病的全部过程。
79亿门诊量+国家战略支持——领先全球
“中国人办事讲天时地利人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在推动互联网+的发展战略上像中国一样如此积极;中国有7.2亿网民,60%的患者就诊都要上网查一查相关信息,加上79亿次年门诊量足以说明中国医疗健康数据的量级规模,这些海量数据的价值只要互联网、医疗技术和医生能够有机结合,都是我们领先世界任何一个医疗学科发展的前提。”
2018年或许会成为中国互联网医疗从大国到强国的关键时间窗。
在张群华看来,无论从顶层设计角度,从大市场角度,还是从数据价值挖掘上,都决定了中国互联网医疗领先全球是个必然的事实。而在美国等互联网发达国家也都纷纷预测认为未来互联网医疗肯定中国达到领先地位。
“为什么这么说?现在中国大医院都开始互联网化。由于医改政策,药品加成没有了,药品成了成本,门诊量越大医院成本就越高。很多大院取消了普通门诊,他们希望大量的复诊病人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复诊。所以,这会加快中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从业三十多年,医疗行业的基因跨界互联网思维,让张群华更敏锐的判断到了中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脉络。但从互联网医疗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过程中,这个新兴领域仍然存在边界界定、监管设置、行业自律等一系列问题,也是这个“先锋派”院长,要深思的问题。
“互联网医院”这个新兴名词在医疗服务与互联网的跨界联姻中,呈现出超级强韧的生命力,但也因为认知限制和发展可能存在的未知问题,随时被踩“刹车”,所以厘清边界和本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卫计委明确指出医疗分为核心医疗与非核心医疗。所谓核心医疗,其实就是有没有明确的“诊断”。而目前,在很多互联网平台上,很多患者通过互联网咨询医生,医生给出诊断意见,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存在界线问题的。
在张群华看来,互联网医院首先一定得是医疗机构,必须有资质为患者做出诊断;如果不是医疗机构,仅仅做挂号或者简单咨询,不做诊断,就不算越界医疗规范。这是很清楚的边界,并不难划分。当然,互联网医疗机构如何做互联网医院,如何规范自身行为,这本身是需要在创新的同时要去考虑的管理要素。
“对要做互联网医疗的人,特别是互联网医院的机构来说,最需要关注的是互联网医疗的安全性。我们乌镇互联网医院一直是主张做复诊病人,不做首诊病人,就是考虑医疗安全问题。而且,乌镇互联网医院本身也是建立在一个实体医疗机构之上的。”张群华说。
而从更大的层面上说,互联网医疗之所以成为传统大医院竞相建设的必然一步,也和医联体、分级医疗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像微医这样的平台则扮演着共同建设者或者技术平台提供方的角色。
目前,微医已经与北京天坛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广东中医院以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等大型三甲医院共同建立了近百家的互联网医联体,更深层次的意义也在于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帮助这些大医院完善其医联体体系,更好为基层医疗赋能。这同样也是需要通过不断的政策完善,逐渐使互联网医疗固化为一种常态。
而未来中国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发展过程中将会经历怎样的阶段?张群华解释道,首先就是群众认知度的提高,具备健康意识,积累可信度,其次患者能否形成对于线上治疗过程付费意愿,作为一个崭新的业态,新的模式时至关重要的一环。随着政策的导向进一步纳入医疗保险,成为医生日常门诊工作的工具,配合互联网积累的大数据能够给AI提高有效的运算。进而助推医疗行业进步。
行业发展瓶颈——数据共享
在互联网医院的发展进程中,据张群华的介绍其遇到的最大的瓶颈就是数据共享的问题。“这个问题能否解决,取决于国家数据库的建立”,数据不能共享的原因,就怕它泄密。那么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兴起,能否有效的帮助医疗数据的建立,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医疗数据的安全性乃是重中之重,如果说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是病例数据的贡献,是影像数据的贡献。如果在数据这个问题上我们能够有更合理的政策制度,那么肯定对互联网医疗而言是一个爆发的前提。张群华说。
因此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医疗,前三年是互联网大国,而政治导向从今年起实施互联网强国,各大医院都在开始进行互联网化。张群华以医改举例:“由于医改的政策,药品加成已经没有了,药品就成为医疗成本。门诊量越大,医院的成本越高。所以现在很多大型医院取消了普通门诊,希望大量的病人能够在互联网上进行复诊,这也就使互联网医疗更快的发展。”
乌镇互联网医院的技术平台有一个比较安全的保障,三甲医院与其合作,也是看重了其技术平台的安全保障性,在线上为患者服务的时候进行数据的调配,使用后就回流到医院的数据库中,保障医院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张群华说:“这些都是数据上的创新,我们也看到了互联网医疗必然会涉及到大数据的共享,而数据共享肯定是在国家政策层面下进行调配和使用才更有保障。”
常见的医联体远程会诊模式,通过互联网这个工具来完成,其实也就是最早互联网医疗的一种雏形,在医联体中进行的检查数据共享是合法的,所以医联体实际上20年前就已经成型,但是它是一个“信息孤岛”。现在通过互联网打破了信息孤岛进行数据的变动,能够充分的让医生劳务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现在讲的医联体也好,医共体也好,都是中心化、区域化的形态”,那么互联网的加持就可能就会打破这种区域化、属地化,让医联体共建,比如说有一个中心医院,其千里之外的门诊也可能是它联合体里面的一部分。张群华说。
张群华以甘肃互联网医院举例,“一位省医院的医学教授能够一个上午为40位百里之外的县医院患者查房,这是多么大的进步”,所以,互联网今后的改变,我相信就像是扫二维码一样便利。如果互联网医疗能够做到极致,让AI花一点时间去做诊断辅助的技术,我相信基层的医生技术在不久将来就能上去。
对话张群华:
互联网时代造就了我们这批医生
《四百味》:微医是怎么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张群华:我们原来像挂号网这些数据,包括虚拟数据,使用完成之后就回到医院去,这是不外传的,确保医院的数据保证完整,这都是技术上的创新。互联网医疗必然会涉及到大数据的共享,这种大数据共享肯定是在国家政策层面下,我们医疗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不一样,采用的标准每个医院差异也比较大,这也会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四百味》:医疗服务是一个重属地化的服务形态。在互联网与实体医院之间用怎样的形态进行连接?
张群华: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是一个闭环,像乌镇互联网医院也有线下实体,比如说我们有全科医学中心、有合作的医院,也有线上互联网的运作模式。
《四百味》:你理想当中未来的智能医院会是怎样的一种场景?
张群华:首先大部分患者在线上进行复诊,其次要完善医疗服务的智能化配套,当患者进入医院,快速的进行信息的导入,不单是医疗服务也让患者享受不同的服务,所有东西的出发点实际上还是为患者服务。所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现场与远程结合,个体和共享结合,虚拟和现实结合的医疗模式正在不断出现。
来源:四百味(微信号 e-qika) 作者:严睿 丛名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