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2厘米到170厘米,在开始衰老之前,人体的成长似乎一直都在做加法,尤其是在那不见天日的10个月里,加得飞快。5周的时间,加上了原始心血管;7周的时间,加上了四肢;10周的时间,加上了全部器官。好像没有人在意都有什么被减掉了,毕竟人体这么精密,减掉的大概都是进化中不需要的东西。
可是现在,科学家们需要将一个“被减掉”的东西重新找回来。
50年的时间,几代科学家的努力,在本月的《自然遗传学》杂志上终于有了答案,来自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破解了胎儿血红蛋白的“消失之谜”,掌握了重启它的“基因钥匙”,那些成人血红蛋白有缺陷的,比如β-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病患者或许将迎来新的治疗希望[1]。
β-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病都属于β-血红蛋白病,根本原因都是红细胞中β-珠蛋白(HBB)基因的突变。不过β-地中海贫血表现为正常β-珠蛋白产生不足,而镰状细胞病则是产生了结构变异的β-珠蛋白。
对于镰状细胞病来说,患者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出现症状,除了贫血还会出现反复感染和周期性疼痛,镰刀状的红细胞分解比正常红细胞迅速,会导致黄疸。这种“形态奇怪”的红细胞还会卡在毛细血管中,导致疼痛和器官组织供氧不足,出现器官损伤。更加严重的,有大约1/3的患者会出现肺动脉高压,导致过早的心衰。
镰状红细胞堵塞血管
β-地中海贫血患者也同样发病很早,虽然有些轻型患者甚至不需要输血,但他们仍然要和其他患者一样面临铁超负荷的风险,尤其是在肝脏中。更不用说那些需要输血的中重型患者,反复输血导致的铁超负荷和铁毒性会导致各种问题,包括肝硬化和心衰,很多重型患者还因为脾脏功能亢进需要手术切除脾脏。如果不积极干预的话,重型患儿通常活不过5岁。
全世界镰状细胞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高达7%,主要分布在非洲、地中海地区和东南亚,而β-地中海贫血除了在地中海地区外,在我国南方,尤其是广东省和广西省发病率也很高,基因缺陷率能达到10%和20%。按照估算,广东省每年出生的重型患儿能达到500例[2]。
那么我们开头所说的胎儿血红蛋白又和治疗这些疾病有什么关系呢?
β-血红蛋白是成人血红蛋白,而胎儿血红蛋白的“代号”是γ。血红蛋白从我们还是一颗胚胎的时候就存在了,像接力一样,胚胎时期是胚胎血红蛋白,到了10-12周就变成了胎儿血红蛋白,再到了婴儿出生后6个月左右,又会被成人血红蛋白替代,胎儿血红蛋白的量不超过1%。
之所以有这样的转变是因为不同时期,血红蛋白需要承担的功能有一定差异。比如胎儿血红蛋白结合氧气的能力就远远优于成人的,这样才能帮助胎儿更好地从母亲的血液中获得氧气。
胎儿血红蛋白(蓝色)的氧饱和度曲线与成人血红蛋白(红色)相比显示左移,因为胎儿血红蛋白对氧气有更大的亲和力
而胎儿血红蛋白的量急剧减少是因为在出生后,胎儿血红蛋白基因会被沉默,不再表达。但是凡事总有万一,有些人的胎儿血红蛋白基因会发生突变,使他们能够一直产生这种蛋白。神奇的是,如果是一个β-血红蛋白没有问题的健康人,那么一直产生胎儿血红蛋白对他也不会有任何不良影响。
可是这对于β-血红蛋白病患者来说就不一样了。胎儿血红蛋白可以弥补成人血红蛋白的缺失,如果他们同时也携带胎儿血红蛋白基因突变的话,病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轻,有些甚至可以将总血红蛋白提高到接受治疗后的水平[3]。
所以,自从20世纪60年代在一些非洲人和希腊人中观察到了胎儿血红蛋白的持续高表达之后[4],科学家们就再没有停下过对“重启”这个蛋白以治疗β-血红蛋白病的探索。
大量的研究表明,胎儿血红蛋白基因的沉默是有多个抑制因子在发挥作用,他们也鉴定出了一些,但是这些抑制因子谁起着“必需”的作用,它们又得结合在基因的什么位置才能使基因被完全沉默,这些还都尚未解决。只有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精准地、效率最高地、重启被沉默的基因,最大程度地产生胎儿血红蛋白。
踩在那么多巨人的肩膀上,这个问题被新南威尔士大学Merlin Crossley教授的三名博士生花了5年的时间解决了。他们找到了两枚“基因钥匙”——BCL11A和ZBTB7A,它们分别结合在胎儿血红蛋白基因的转录起始区域上游的115和200bp位点。
两个基因,两个位点,就是50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追寻的答案。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红细胞中制造出这两个点突变后,研究人员成功地观察到了胎儿血红蛋白水平的大幅增加。
Crossley教授表示,基于他们这个研究的基因治疗相比其他基因治疗来说,不用引进新的基因,而是让已有的基因发生良性突变,它的安全性应该更高。未来,这个领域中的研究人员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将它发展为真正的基因疗法[5]。
参考资料:
[1] Martyn G E, Wienert B, Yang L, et al. Natural regulatory mutations elevate the fetal globin gene via disruption of BCL11A or ZBTB7A binding[J]. Nature genetics, 2018: 1.
[2] 王燕燕, 李晓辉, 徐西华。 地中海贫血诊治进展与我国现状[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3, 28(6):473-476.
[3] Wilber A, Nienhuis A W, Persons D A.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fetal to adult hemoglobin switching: new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J]. Blood, 2011, 117(15): 3945-3953.
[4] WHEELER J T, KREVANS J R. The homozygous state of persistent fetal hemoglobin and the interaction of persistent fetal hemoglobin with thalassemia[J]. Bulletin of the Johns Hopkins Hospital, 1961, 109: 217.
[5] https://www.genengnews.com/gen-news-highlights/crispr-use-could-lead-to-organic-gene-therapies-for-blood-disorders/81255649
来源:奇点网 作者:应雨妍
为你推荐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CT球管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同时发起产业竞争力立案调查
产品描述为适用于16排及以上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设备的进口医用X射线CT球管以及适配以上球管的管芯(包括单独管芯、球管半成品、完整球管等多种形式)。
2025-04-04 23:10

悦唯医疗完成近亿元A++轮投资,加速重症冠心病诊疗全流程创新器械研发与国产替代
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深化冠心病诊疗全流程创新器械和脉动式左心室辅助系统等新产品的研发,以及加速已获准上市的心脏稳定器等产品的市场推广。
2025-04-03 09:28

海尔盈康一生启动孤独症儿童关爱行动,创新罕见病可持续公益新生态
本次活动聚焦孤独症儿童的诊疗,探讨交流AI赋能全流程防治康体系创新、前沿性生物科技诊疗技术等话题,旨在通过生态联盟的力量推动医学研究、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的融合,让“星...
2025-04-03 09:11

《NPJ digital medicine》刊发李冬梅教授团队成果:AI赋能高效识别眼睑肿物
亚太眼整形外科学会主席、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副组长李冬梅教授团队携手爱尔数字眼科研究所,在《NPJ digital medicine》(影响因子:12 4)学术期刊发表团队...
文/李林 2025-04-02 10:27

默克全球执行副总裁周虹:合作与创新是默克未来五年战略的两大关键词
近日,德国默克医药健康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及国际市场负责人周虹带领医药健康中国及国际市场管理团队开启了2025年度首次“中国行”。
2025-04-01 17:11

首个且唯一,阿斯利康PD-L1单抗获FDA批准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作为新辅助治疗,随后度伐利尤单抗作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的辅助单药治疗,用于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成年患者。
2025-04-01 14:37

全国首个,湖北为脑机接口医疗服务定价
昨日(3月31日),据“湖北发布”消息,湖北省医保局发布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其中,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6552元 次,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3139元 次,非侵入式脑机...
2025-04-01 11:03

一款国产创新流感药,获批
近日,据国家药监局官网信息显示,青峰医药下属子公司江西科睿药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玛舒拉沙韦片(商品名:伊速达)正式获批上市,用于既往健康的12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单纯性...
2025-04-01 10:22

26省联盟药品集采启动,聚焦妇科用药和造影剂
近日,山西省药械集中招标采购中心发布《关于做好二十六省联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品种数据填报工作的通知》,开展相关采购数据填报工作。
2025-03-31 21:48

优时比罗泽利昔珠单抗注射液(优迪革)中国获批,全球首个且唯一双亚型创新药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
作为唯一人源化、高亲和力且具备创新修饰结构的IgG4单抗,关键Ⅲ期MycarinG试验证实罗泽利昔珠单抗注射液(优迪革®)较安慰剂显著改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多个临床终点与结局。
2025-03-31 15:58

从手术麻醉到生命全周期护航,麻醉学科发展拓宽生命边界
3月26日,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等23家学协会共同举办的2025年中国麻醉周学术活动的启动仪式举办,该活动以“生命之重,大医精诚——守生命保驾护...
2025-03-31 15:30

欧狄沃联合逸沃成为中国目前唯一获批的肝细胞癌一线双免疫联合疗法
欧狄沃联合逸沃对比仑伐替尼或索拉非尼,可显著改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一线患者的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可改善近3倍,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达30个月
2025-03-31 13:45

罗氏制药榜首 “现金牛” 产品罗可适(奥瑞利珠单抗)在华获批:开启多发性硬化症一年两次治疗新时代
罗氏制药今日(3月31日)宣布,其旗下创新药罗可适®(Ocrevus®,通用名:奥瑞利珠单抗注射液 ocrelizumab injection)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每六个月静脉输...
2025-03-31 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