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开放,许多医生及医疗行业从业者都对“开一家诊所”跃跃欲试。但是从定位、选址、申办、拿证到装修、采购再到人员招聘等,每个环节新诊所的开办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坑”。而设备作为占诊所整体投入25%左右的大头,究竟如何在采购和维护上有效“避坑”,节约成本,也是重中之重。
在3月30日独角兽工作室举办的“2018全国新医疗新诊所高端论坛”中,贝登医疗创始人邵小分享了新诊所在设备耗材采购方面如何省钱省力、有效避免设备采购中的那些“坑”。
新诊所难逃设备“坑”
设备耗材的采购是开办新诊所中必不可少的支出,据了解设备成本大概占诊所开业整体投入的25%左右,其中通用设备包括化验、影像、监护、急救、检查设备等等,除此之外,儿科、口腔、康复、眼科、医美等专科诊所都有对应的不同解决方案。因此,医生开诊所买设备必然会面临对设备采购不够了解、对设备专业性难以评判、不会跟供应商讨价还价等诸多问题。
因此,不会买、买贵了、买错了、用不着等等现象,这都是开诊所时前期没有经验时容易跌的跟头。
设备采购五大避坑法则
设备投入一定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投资回报、场地成本、人力成本、试剂成本。开诊所不只需要情怀,虽然设备能够成为一家诊所名片和宣传工具,但最终还是需要落实到性价比和经济效益。
那么该如何在设备投入中有效避坑呢?这里有5条准则供参考:
第一,不要追求“贵全大”,对于大部分全科或者专科领域的诊所均是如此。从设备的品牌选择来说,诸多一线国产品牌品质好、服务好、价格优惠,只有进口同等品牌质量的50-70%左右,这对于诊所来说,是节约成本的非常好的选择。从设备的品类来说,诸多不必要设备买过来如果用得很少,既占用场地,配全科室检查相应的医生人力成本也高,实际上采用第三方检测中心合作等方式更加省钱,可以节约至少几十万的成本。
第二,秉持“够用就好”的原则,与实际需求相匹配。一款机器可能有十几种型号,到底买哪种?此时需要从实用角度考虑,充分考虑门诊量。如果一个小诊所,一天标本量不大于50个,不建议大家买自动递样的,手动的就可以了。此外,买设备还要考虑医生的使用情况,医生是否有专业的操作水平和技能很重要,否则买了以后根本不会用,那也只是一堆废铜烂铁。每年国家为了支持基层医疗发展,每年投入很多经费供给设备,但大部分都是落灰的,因为下面的村医不会用。因此,综合考虑临床应用端实际需求和医生的能力问题,这是核心问题。
第三,未雨绸缪,提前规划设备的“家”。大部分新开诊所都缺乏提前考虑和规划设备摆放的意识,都是等装修好了才抓紧去买设备,这时就可能出现门进不去,或者买了之后没地方放、实验室小了、设备买多了等各种问题。必要时,在装修之前做CAD图纸阶段就可以考虑设备放的位置、怎么摆放、如何做前期电水、如何做放射防护等等。以下几个代表性东西如DR、CT、手术室、承重、灭菌、牙科设备对给排水的要求等等,诸如此类均是在采购设备和装修时要考虑的问题。
第四,学会杀价。许多从公立医院出来创办诊所的医生,采购设备时喜欢沿用公立医院的采购模式。但民营医疗跟公立医疗的采购流程完全不同,公立医院首先是要招投标,其次付款方式大多是“361”,而民营医疗讲究的是简单、高效,然后杀到一个相对比较理想的价格。
这里有三招“杀价”技巧:第一招,直接亮明身份,我就是一个私立的诊所和医院老板,没有像公立医院这么多其他费用,直接给底价就行了;第二招,采取最节省的付款方式,在好价格和付款方式间要有权衡和取舍,如果成本节约、资金不短缺情况下,建议全额付款而不是“361”;第三招,货比三家,同一个品牌型号的东西多去位,因为设备耗材最大的特点是标准化的,它的品牌、型号、配置是标准化的,医疗设备的成本是最可控的因素。
第五,注重采购合法合规。这是买设备时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合法合规”包含两点:一是医疗证照是否齐全、是否在有效期。国家对医疗药品监管越来越严格,很多厂家设备不断升级换代,很多进口医疗设备到国内销售,但是它们是否有医疗器械的生产许可证?不光厂家要有,而且产品的品牌型号也要有,而且要看是否在有效期。二是供应商的资质是否齐全,是否有完整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尤其是二、三类的器械。试剂是重点,因为试剂资质难拿,对供应商的仓库、配送等有严格要求,很多小的分销商是不具备的。其次,最好是不使用二手设备,因为买卖二手医疗设备一旦出现问题双方都会承担法律责任。
总体而言,新诊所设备采购需要关注两点:一是效率,二是性价比。在注重性价比的前提下,提前设计与规划,拿出整体方案,再借助平台实现一站式采购,降低各个环节的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效率。对于想要快速扩张和复制的新型连锁诊所来说,可能还需要额外的金融方案支持、信息采集和管理系统能力以及稳定靠谱和平台合作方等。
来源:Unicorn独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