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自媒体确实很拼但有些也挺low, 过清明节的时候看到朋友圈好多人在转发一篇慷慨激昂的文章《膜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意思是摩拜创始人30岁不到就敢于放弃公职创业,三年就成了亿万富豪,所以你也不要一门心思打工云云。
周二刚传出美团用37亿美金全资收购摩拜,看了收购条款谦哥就快速算了一下摩拜创始团队的套现规模,结果跟上面鸡汤文完全不同。
收购前摩拜创始团队总股权被稀释到20%左右,退出貌似能拿不少。实际上美团给的37亿美金中10亿美金算承担摩拜现有债务,剩下的27亿美金还是12亿现金+15亿美团股票(美团上市还没影呢)。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投资人优先清偿条款,在公司结业或被并购时,投资人的钱比创始团队优先退出,而且是越往后的投资人越优先退出。投资人的钱按本金加约定回报率退,回报率一般不低于银行贷款利率,而且要算复利。等所有投资人都退完了,投资人还可以按原有股权比例跟创始人分剩下的钱(即双重分配权)。只有面对少数强势创业者时,投资人才会同意不参与二次分配的优先清算权(只拿本金加约定回报率)。
摩拜创业四年,融资规模超过20亿美金,被收购时的估值低于最后一轮投资时估值20%以上。按刚刚说的投资人优先清偿规则,投资人就要把27亿美金部分全部拿走,创始团队几乎是空手而归。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是投资人太黑吗?不是,这些都是国际通行的创业风投条款。风险投资本来就九死一生,创始人还可以重头再来,投资人的钱亏了就真没了,因此需要最大限度保护基金的利益,再说基金出资人(LP)跟基金管理人(GP)签的也是这种优先清偿条款。
何况这些条款都是创业者和投资人公平协商结果,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果一个创业主要就是靠资金而不是靠技术或者创始团队运营,投资人拿大份就无可厚非。据说此次摩拜卖身,创始团队非常犹豫,但大投资人(主要是腾讯)一锤定音。
从摩拜案例看到,只有创业项目上市(还得在大A股上市),且市值超越既往融资额不少,创始团队才能大笔套现,不然都是给投资人或者给社会做贡献。我有个朋友的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多年但股价一直不振,每天只有几十万美金的交易,他手头的几百万股也多年无法套现,等于纸面富贵。
因为投资条款是商业秘密,不需要接受外部审查,创业公司对外公布的融资额虚报严重。摩拜跟同行竞争激烈,几个月就融一轮的节奏,我们有理由相信摩拜实际到手的钱没这么多。鉴于摩拜的知名度,也许投资人会接受无二次分配的清偿权。也许创始团队在前几轮卖了一些老股套现。再说得狠一点,有些创始团队是靠给自己开高薪,甚至吃空饷和拿回扣发财。
创业很酷吧?其实是残酷。
四年满怀梦想,风餐露宿,不眠不休,就换了个空手而归,谁会心甘呢?摩拜可是最近几年最出风头的明星创业项目,创始团队也不过这样收场。
我这几年研究医疗创业,也遇到好多在大公司上班却蠢蠢欲动的人来问要不要出来创业。
这真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没有标准答案。
如果创业首要是想发大财,下面这个公式就可以告诉你真相:
创业的回报率=(创业平均套现金额X 创业成功率) ? (加班数量X压力指数 X机会成本)
算完你会发现也许比打工高不了多少。
创业从财务回报看未必最佳,肯定不是适合每个人。它是跟打工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让你更全面了解社会的真实,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潜能,更高频地体验生活的美好和不易,如果想通了这点就可以放手创业了,做医疗医药创业能改变别人的生命和健康,给创业者带来更大的成就感。
就算是决定创业,也可以做一点小而美的生意,不一定就是奔着融资上市去。很多人搞不清生意和事业的区别,以为创业都是做大事业,反而把好好的生意搅黄了。我有个朋友做医疗创业赶上微信走红的头班车,每年都有近千万净利润。头脑发热后拿了几千万融资,团队扩了2-3倍但收入却没有翻番,还把好端端业务做成了微利,现在又忙着裁人收缩。独角兽工作室在研究诊所业务也发现,3家以下的诊所集团利润都不错,但一旦开始连锁扩张后盈利就急剧下滑,而且长期难以改善。
大手笔融资再烧钱改变用户,适合运营轻且扩张边际巨大的互联网相关业务,比如电商、社交、送餐和内容创业,并不适合发展慢,线下重的医疗行业。过高估值和过多融资未必能烧出商业模式,但肯定会给团队增加巨大压力和丧失控制权风险。每次看到XX医疗创业公司大肆宣传自己又完成一轮高达X亿的融资,我都替它捏一把汗。就像摩拜胡玮炜说的:资本对你的支持,未来你都要加倍归还。能借到钱虽然也厉害,以后能还得起才是真本事!
这几年创业基本都是风投基金驱动,创始人纷纷以高负债为荣,靠企业内生利润为主驱动增长的模式似乎被完全遗忘(例如当年的谷歌和腾讯)。这种高风险的创业模式也带来了创业各种造假,急功近利的乱象,往往业务稍微受阻就被迫卖身。15年的移动医疗,16年的精准医疗和17年的医疗AI都有类似苗头,高额融资和大量烧钱催出的1-2个头部公司没能形成垄断,倒是大量稀释了创业团队的控股权。这几年我看过的上千个医疗医药创业项目,成功的都是技术或运营能力驱动的,靠资本驱动的往往死得很惨。
医疗医药的属性决定了它们不是靠融资烧钱就能成功的,有些医疗服务甚至都不适合扩张或者跟风投合作。想为中国落后的医疗体制和医药行业出力,也不一定要自己创业或者创个大业。
创业或打工,做小生意或做大事业,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不存在时尚落伍之比。这些选择本质上就是不同的生活方式,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来源:健康点healthpoint(微信号 caixin-life) 作者:刘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