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上海某大学的教授,发现自己的孩子是一名ASD患者,身为父亲的他,忍心把这个孩子和装有10万块钱的行李包送上了不知何处是终点的火车,母亲回来后得知此事,立即寻找孩子,未果、愤怒、吵架、离婚、抑郁、家破人亡……
今日(4月2日)是第11个“世界自闭症日”,今年的主题是“有你,我们不孤独”。昨日上午,一场主题为“携手改变,拥抱未来”的沉浸式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在自闭症早期干预的应用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本次研讨会有来自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温洪、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科教处处长张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徐一峰、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教授刘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教授杜亚松、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翟广涛、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 医疗行业总经理吴闻新等研究学者齐聚一堂,一起探讨和迎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自闭症的康复治疗带来新的变化,为ASD的儿童和家庭带来新的希望。
1.什么是ASD患者?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又称自闭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全球每160个孩子当中就有一个人患自闭症。在中国,自闭症人群占人口总数的1%左右,当前中国自闭症患者数量已超过1000万,每年新增20万病例,其中14岁以下的儿童超过300万。
研究表明:自闭症的核心症状就是所谓的“三联症”,即社会交流障碍、语言交流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刘靖教授在《孤独症的早期识别与生物标记物研究》的主题演讲中指出:了解孤独症的早期症状对早期识别和诊断孤独症具有重要作用。早期症状包括目光对视少、听觉反应异常、语言与非语言交流发展落后等。孤独症的早期识别和诊断可以通过多种生物标记物鉴别,其中包括:大脑体积的大小、脑功能连接、脑电学、影像学、蛋白质组学、行为学(眼动、嗅觉等)。
图: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刘靖
研究显示,ASD是一种致残性很高的疾病,50%左右的孤独症患者社会功能严重受损,需要终生照顾和养护。这300万名自闭症儿童的家庭饱受着这种障碍的煎熬。
2.如何治疗ASD?
自闭症的最大痛点在于如何准确地筛查,以及如何正确地干预。目前,由于对自闭症的成因没有完全弄清楚,所以自闭症的治疗还只停留在干预阶段,自闭症不能治愈,一旦诊断成立,意味着自闭症的孩子终身残疾。但在早期有一些干预的手段。自闭症干预治疗分为教育干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在《ASD的基本特征及非药物干预》主题发言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杜亚松教授表示,目前突出的问题是,精神科医师本就不够,对自闭症儿童社交障碍方面的训练人员、特教人员更是紧缺。他举例目前比较有效的几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地板时光、重复经颅磁刺激、结构化教育、PEERS训练系统等。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现实对ASD儿童的早期干预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让儿童在虚拟现实的环境里接受训练,操作是由电脑程序完成的,大大的减少了对人力的需求。同时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也增加了针对性的训练计划的可实施性。也就是说,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将给我们走进孤独症儿童的内心世界带来新途径。
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杜亚松教授
3.AI、VR等新技术为ASD带来新希望
现在,关于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应用于自闭症儿童的诊断筛查与介入治疗的学术报道越来越多。
2017年2月,根据科学期刊《自然》的报道,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精神病学家Heather Hazlett带领团队开发出了可以在儿童12个月大的时候预测他们是否会患上自闭症的人工智能系统。这种预测方法具有 81%的准确率与88%的灵敏度,与行为问卷50%的准确率相比,可靠度大幅提升。
2018年2月FDA批准了一项AI成果——Cognoa公司用于检测儿童自闭症的人工智能平台,这也是FDA监管许可的首个用于自闭症筛查的II类诊断医疗设备,该应用程序用于18个月至7岁的儿童,虽然它不提供诊断,但父母可以将评估项目提供给儿科医生。
图:Cognoa
2018年3月,一个名叫Ethan Doherty的4岁英国小男孩同时也是自闭症患者,在一位特别的医生“Kasper”的陪伴和引导下,Ethan不再疯狂叫喊挣扎,而是会慢慢平静下来吃饭。(Kasper是科学家们专门为自闭症儿童设计的机器人,内部装有独特的程序,可以与自闭症儿童进行沟通,帮助他们提高社交能力,减少精神的隐患。)
图:Ethan Doherty与机器人Kasper的合影
本次研讨会上,一款用于辅助治疗自闭症儿童的沉浸式VR系统(ITA)正式发布,该产品由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杜亚松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翟广涛教授团队和医微讯历时多年、共同研发而成。该系统集成了最新的微软混合现实头显、英特尔RealSense实感及人工智能分析、DELL VR ready主机等新技术,目标通过智能识别情绪及活动状况,借助身体和自然语言交互以及视觉沟通,让自闭症儿童更容易专注,并提高干预效率、减轻教师及家长负担。
上海交大翟广涛教授在《虚拟现实技术在儿童自闭症治疗中的应用》的主题演讲中表示,虚拟现实技术近年来的发展为实现儿童孤独谱系障碍提供了新的机遇。虚拟现实技术的核心特点为沉浸性(immersive)、交互性(interaction)和想象性(imagination),即3“I”特性。孤独谱系障碍患者的基本症状可以归纳为其在社交、互动及想象力方面的欠缺,虚拟现实技术的3“I”特性很好的对应了这三个方面的欠缺。
图:上海交大翟广涛教授
目前,该治疗系统已在上海普陀区展翼儿童培智服务中心、五彩鹿上海校区、上海爱好儿童康复培训中心、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科、舟山市彩虹堂特殊儿童关爱中心等机构试用。首批试用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也在以《虚拟现实技术在自闭症干预领域的应用探索》为主题的圆桌会议环节上纷纷表达了该产品用于临床方面的感受与体会,并对产品的优化和改进提出了如:情绪化差异、年龄差异、语言交互、群组交互等的意见和建议。
图:圆桌讨论
据现场专家介绍,未来,自闭症的诊断和治疗将是多系统、多学科、多层次的研究课题,但是有三条很可观的研究方向:1.AI、VR、物联网为代表的的新技术;2.基因检测;3.大数据,探索一条打开“星星的孩子”的心路是漫长且布满荆棘的,但是只要家长、医生、社会“不抛弃、不放弃”,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帮助下,千万孤独症家庭将走出阴霾,关爱孤独症儿童,我们一直在路上!
来源:医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