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北京中心)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建设工作全面启动。这既是北京落实中央关于设立“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战略部署,也是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
研究脑认知、意识与智能等本质与规律的脑科学,被称为人类理解自然和人类本身的“终极疆域”。随着脑成像、生物传感、人机交互以及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涌现,脑科学已成为多学科交叉的重要前沿科学领域,发达国家近年来先后启动了相关研究计划。由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饶毅教授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罗敏敏资深研究员担任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对标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北京中心,将采取怎样的运行机制、在哪些方面攻关发力?
对接国家科技创新2030
主攻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等
早在2006年,我国就开始前瞻布局脑科学研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将“脑科学与认知”列入基础研究8个科学前沿问题之一。
近年来,脑科学研究被列为事关未来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之一,我国的脑科学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面向2030年,力争在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上有所突破,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就是其中的重点方向之一。今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对脑科学等重大科学问题做出部署。
记者从北京中心建设推进会上了解到,从基础研究到创新应用,北京的脑科学研究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脑认知、脑医学以及类脑研究领域,北京拥有全国最完整的学科布局、多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国际一流的实验条件、丰富的临床病例资源。为落实国家脑科学领域的战略布局、加快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市先期成立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以积极承接和完成国家重大项目相关任务,完善科学布局,促进资源共享,提升北京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据悉,北京中心将结合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围绕国家重大项目研究方向,立足北京的工作基础和优势特色,搭建关键技术平台,在认知障碍相关重大脑疾病研究、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儿童青少年脑智开发、脑认知原理解析等研究方向集中开展科技攻关,实现前沿技术突破,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产出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将北京中心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研发机构。
创新管理运行机制
人员聘用接轨国际科研机构
据北京市科委主任许强介绍,市科委于2017年9月组织开展北京中心候选人的全球遴选工作,邀请15位知名专家组成候选人推荐专家委员会,在全球范围内推荐中心主任候选人,共计93人次,最终有13位候选人入围终审;在2017年12月举行的终审会上,麻省理工学院麦戈文脑研究所所长、美国科学学院院士罗伯特·戴西蒙等国际顶尖科学家作为评审专家,对候选人进行评审,结合专家组意见并经理事会推举出北京中心主任。
这只是北京中心体制机制创新的一个缩影。据许强介绍,作为新型研发机构,北京中心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产物,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在组织架构上,北京中心是由北京市政府发起成立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不定机构规格,不核定人员编制,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理事会是北京中心的决策机构,由北京市政府部门、相关优势研究机构组,下设评估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并按照相关规定设立党组织。
在运行机制上,北京中心打破原有的科研单位编制化、工资额定化的模式,实行与国际科研机构接轨的人员聘用制、薪酬灵活化等模式,引导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人员以全职、双聘方式参与北京中心工作,推动人才自由流动,同时建立知识产权和利益共享机制,通过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设立研究与成果转化基金,并引入专业化服务机构,推进科技成果应用技术的转移转化。
在保障机制方面,由北京市科委联合北京市相关委办局,通过央地联动、市区联动,为人才营造“类海外”的科研环境,并将在人才引进、资金支持、政府采购等方面做好政策保障和服务。
瞄准世界研究前沿
要产出领跑型原始创新成果
建设推进会上,北京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军事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8家单位共同签署了《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据悉,8家单位本着“战略引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从建立存量资源整合与新增资源共享机制、人才互补与双聘双赢机制、科研成果与知识产权共享机制、联合招生与人才培养机制、共同争取国家重大项目落地等方面开展合作。
据了解,北京中心将瞄准世界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前沿和国家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的战略急需,通过建立协同创新、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汇聚全球顶尖科学家及其创新团队,整合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优势资源,搭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综合性实验和研发平台;推进脑科学领域高水平研究创新,产出一批“领跑型”原始创新成果,实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等环节的有机链接,发挥北京中心在国家脑科学计划中的引领作用。
“脑科学可以说是最为重要、难度最大的科学问题,还有许多难题有待解决。”饶毅表示,希望通过10—15年的努力,能在重大发现上有所突破,在应用方面有所推动,同时培养一批脑科学和类脑科学的优秀人才。
来源:人民网
为你推荐

全国预防接种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启动
由新华网主办,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中国社区医师》杂志联合支持的“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于4月23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2025-04-24 14:07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

携手共绘“个性化近视手术”新蓝图:爱尔眼科与爱尔康启动100家医院全光塑技术战略合作
双方将以技术共享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科研协作为纽带,全力推进屈光手术标准化诊疗体系建设,加速前沿技术在临床领域的普及应用
文/ 屈慧莹 2025-04-19 23:35

CDE: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审批申报资料及技术要求
允许香港、澳门特区本地登记的生产企业持有,并经香港、澳门特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且在香港、澳门特区使用15年以上,生产过程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的传统...
2025-04-18 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