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季加孚做客新华网2018全国两会特别访谈。季加孚建议,将胃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纳入医保报销范畴,以有效扩大高危人群胃镜筛查覆盖率,提高我国胃癌患者生存率水平。
以下为访谈内容:
新华网:今年两会,您重点关注哪些话题?
季加孚:我的工作与胃癌相关,今年两会也带了了与胃癌有关的建议。胃癌患者全球每年新增100万人,中国占了将近50%。由于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例如空气污染)和生活方式不健康等因素(如饮酒、饮食习惯等),我国胃癌防治形势严峻。还有一个特点,我国的大部分胃癌患者确诊时已经发展为晚期,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成为关键。
所以,45岁以上要定期体检,有癌症高危因素的人要定期做癌症筛查,这样至少可以保证能够早期发现癌症,早期治疗。同时,建议将胃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纳入现有医保报销范畴,以有效扩大高危人群胃镜筛查覆盖率,提高我国胃癌患者生存率水平。
此外,公众教育也是提高早期胃癌发现率的关键因素。中国人传统上讳疾忌医,因此即使没有太多经济负担,让他们在常规体检中接受胃镜筛查也需要展开一些教育活动。许多人对于侵入性内镜操作带来的身体不适有所顾虑。为了减轻公众对内镜检查的恐惧,应着重宣传其早期发现胃癌的有效性,并尽量缓解检查操作引起的不适感。
新华网:近几年,中国在胃癌治疗和防控方面有哪些新的进展?
季加孚:30多年前,我国就已开始进行胃癌防治工作。我们到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寻找胃癌的病因是什么。我们也在思考,环境因素到底和胃癌发生有什么样的关系?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细菌感染。相对于其他因素而言,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的相关性更强。已根除幽门螺杆菌和未根除的人群相比,前者癌前病变和胃癌发生率都大幅降低。
这组前瞻性随机对照干预的研究,证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有效预防胃癌,可使干预人群胃癌发病率降低39%,并明确了其对重度癌前病变人群和老年人群也具有预防胃癌的作用。同时,大规模人群研究成果推动了世界卫生组织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策略的制定和颁布。
新华网:不久前,您负责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取得了哪些突破?
季加孚:这个项目确立了我国进展期胃癌手术及围术期治疗的规范与方案,推广标准化的胃癌手术方式可以提高手术根治性切除率。项目的研究成果有效解决了进展期胃癌疗效差的国际性难题,制定了胃癌亚洲诊疗共识和首部国家级胃癌诊疗规范。在整个肿瘤治疗过程当中,除了规范手术以外,我们在肿瘤药物治疗、新的靶向药物研究,特别是临床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此外,我们创建了国际标准的样本资源平台。通过样本研究,发现了能显着逆转胃癌癌前病变的靶点。生物样本可以揭示疾病背后的机理,要从分子生物学的层面来探讨肿瘤到底是怎么回事,由此来给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患者为什么需要做手术,为什么需要用这种化疗药物,为什么选择这个治疗方案,其实都由疾病背后这些基础性的医学研究来决定。希望我们的治疗从过去传统的个人经验,提升到现在的精准医疗。
我们这项工作获得国家的鼓励和表扬,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胃癌诊疗界同道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来源:新华网 作者:薛枫、王坤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