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预测,随着国家放开医生区域注册,实现跨省执业无障碍,以及举办医生集团、诊所、医院方面政策的持续大尺度放开,医生多点、自由执业大军很快将超过10万级别的规模。
那么,目前都是哪些医生群体在率先走向市场多点、自由执业呢?《看医界》为您带来独家盘点:
一、厌倦了公立医疗环境的青年医生
据《看医界》了解,目前越来越多的主治级青年医生批量走出体制,而且备受私立医疗机构和医生集团的青睐。
这些青年医生,往往是知名医学院校毕业,对于编制、体制一般很看得开,不容易被几十年后的所谓养老金差别所羁绊。
而且这些青年医生对于医生执业环境要求较高,对于目前的现状不满。一天看一百多病人,一夜开十台八台手术,公立医院连轴转的工作状态,阳光收入低……让这些青年医生在无尽的疲惫之外,还会陷入对于未来的迷惘。
而随着近些年中高端私立医院、诊所、医生集团的发展,能够为这些青年医生提供理想执业环境的载体越来越多,也就出现了越来越多青年主治医加速流失的情况。
二、希望通过办医改变中国医疗的医生
在国家大力鼓励社会办医的情况下,是还待在公立医院里等退休返聘,还是通过加入社会办医大军,创办心目中理想的医疗机构?一些年资较高的医生选择了后者。
从《看医界》连续多期举办的中国医生集团实战训练营上获悉,大批公立三级医院高年资医生正在投身创办医生集团、医院的大军。
仅仅以医生集团为例,目前已经有近200家医生集团成立,而且据了解,超过半数的医生集团都是奔着办实体医疗机构方向去的。
业内人士预测,中国社会办医正在迎来的新一轮浪潮,将由医生们唱主角,并有望主导中国社会办医走出声誉和体量的低谷。
三、国有企业医院改革冲击下的医生
据《看医界》了解,仅仅2016年,全国就有一百多家公立医院被改制,而且根据国家层面的改革精神,国企医院改制的浪潮正在到来。
根据前不久,六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全国数千家国有企业医院的剥离就做出了具体规划和路径:坚决执行剥离时间表:2018年底完成!
事实上,这些年很多国企医院的日子并不好过,伴随着实体经济、重工业的低迷,很多国企医院没有资金投入,缺乏市场竞争力,医生收入低,因此不少人才加速流失,甚至发生了贵阳的国企医院精神科主任带着医护和患者集体出走的事件。
据了解,随着国企医院改革时间表的逼近,越来越多的国企医院医生将走向市场。
四、部队医院改革下走向市场的医生
随着部队停止对外有偿服务改革时间表的临近,未来一到两年大批医生将脱下军装。据了解,不少部队医院的优质医生资源已经成为了市场争抢的香饽饽。
一些部队医院大医生甚至干脆哪都不去,直接自由执业,计划办医生集团的办医生集团,办医院的办医院。
可以预见的是,比起公立医院,市场对这些面临脱下军装的医生们来说吸引力越来越大,一大批部队医院医生走向市场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五、市场竞争落败的公立医院里的医生
前段时间,一个中西部省份连续传出多家三甲医院希望按照二级医院标准收费的消息,引起业内一片哗然。
也就是说,在大医院虹吸力量惊人、市场激烈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连一些三甲医院都混得非常惨。
事实上,还有更惨的,就是大批城市二级公立医院,真是要患者没患者,要资金投入没投入,如此背景下,有水平的医生正加速流失,不少医生的选择也已经不再是公立医院。
六、希望兼职实现市场价值、拿到阳光高收入的医生
医生究竟应不应该拿高薪?这在国际上早已经没有争议,但在公立医院医生占主体的中国,医生们如何才能拿到阳光的高收入呢?
对此,业内人士直言,靠财政来涨工资达到医生们的实际市场价值目前根本不现实,而且国家已经为医生们指出了一条更靠谱的途径:到市场上兼职获取收入。
据了解,随着国家放开医生区域注册、鼓励医生多点执业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大医院医生选择加入医生集团或到私立医疗机构多点执业。
以首批入驻“蓝医汇”医生多点、自由执业平台的上海一家知名私立医疗机构为例,就有多达100多名三甲医院顶级医生纷纷入驻“共享诊室”,甚至出现了大型公立医院才有的“患者如云”的景象。
七、自带流量的品牌医生正在加速走向市场
长期以来中国患者看病认庙不认和尚,但这一局面随着中国医生品牌意识的觉醒,正在逐步改变,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建设医生品牌,并逐步成为自带流量的品牌医生。
据《看医界》了解,这些自带流量的品牌医生,走向市场仅仅是时间问题,前不久北京协和医院的章蓉娅医生辞职,更早之前,于莺、裴洪岗、欧茜等医生纷纷辞别体制,走上自由执业之路。
事实上,自带流量不仅仅特指在互联网上知名,以首批入驻蓝医汇的善夷甲状腺肿瘤医生集团创始人宗兵教授为例,在甲状腺肿瘤方面,除了技术水平过硬之外,还善于维护患者资源,在不久前离开体制自由执业之后,不少老患者介绍的病人慕名而来。
在善夷医生集团签约全国唯一 一家入驻“蓝医汇”平台的公立医院——上海浦南医院后,患者也跟着到了浦南医院。
据了解,目前上海浦南医院已经签约了26家医生集团,入驻的医生集团和医生团队都是自带流量。
八、公立医院职业发展遇阻的医生
据《看医界》了解,促使一些医生走向市场的原因,还有就是在原单位职业发展受阻。比如一些年轻有为的副主任医师,看着科主任让贤遥遥无期,甚至连手术的机会都不多,职业发展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只能选择离开;一些高年资医生则在医院权力斗争中成为了牺牲品,愤然选择离开。
而这样的医生恰恰是市场求之不得的优质医生资源,因此橄榄枝自然不会少。
九、达到职业顶峰的大医生正批量走向市场
对于霍勇、段涛、郭树忠这样的主委级医生来说,绝对是体制内的人生赢家,应该说早已名声在外。
但据《看医界》了解,越来越多的顶级医生不再留恋于职业顶峰的风景,而是纷纷计划走向市场,重头再来,实现自己更大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
十、想把国外理念引入中国的医生
对于中国大多数三甲医院医生来说,大多有机会到国外去进修深造,然而一旦出了国,了解到西方的医疗体制和医生工作状态,一些医生回国后心就“野”了,开始希望追求心目中的工作状态,把国外的医疗理念引入国内。
因此,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追求自由执业,不惜放下名利,走向市场。
对此《看医界》总编辑、蓝医汇创始人郭惊涛表示,10万级别的医生流动规模应该还是短期的,未来必然会出现100万级别的医生流动潮,越来越多的医生将实现多点、自由执业,“蓝医汇”平台将为全国医生的多点、自由执业,对接最优质的医生集团和医疗机构资源,助力“共享医生”时代早日到来。
来源:看医界 作者:周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