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走访完青岛基础医疗和华润凤凰UCC后,个人对新型诊所的核心竞争力问题有了更新的认识。整体来看,新型诊所依旧处于市场起步阶段,由于种种原因,从服务能力来说,新型诊所的核心竞争力依然有待提高。
1. 究竟都是谁在开诊所?
从举办诊所的主体看,所知的几种诊所类型有:医生合伙开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直接改造来的诊所(公建民营)、互联网医疗企业走O2O模式自建的诊所、医药企业开诊所(PS:您更看好哪类?)。
一般来看,中高端诊所前期建设投入大约在2000~3000万。不过,资本投资的热情和现实的残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盈利周期缓慢、持久。而在定价方面,大部分中高端诊所都采用了这种定价模式:相对低价的挂号费吸引客户(300~500元,有的诊费为1000元),但检查费相对来说较高,收费的逻辑实际和公立医院是接近的,鲜见营利性中高端诊所去探索门诊打包付费的收费方式。
目前,服务品质优秀、价格实惠的社区连锁诊所尚属于市场空白。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价格亲民的社区诊所极受欢迎。例如,青岛市因为医保政策对民营一视同仁,基层已经有90%的民营机构提供社区服务。这些民营机构可以承接公共卫生服务等业务。不过,慢病管理、增值服务方面依然没有找到突破口。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有医药企业背景的公司在投资举办平价社区诊所时,主要的盈利目标还是寄希望于药品供应链(虽然这部分诊所盈利很快,但在服务品质和规范方面,可能要打一个问号)。
2. 新型诊所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啥?
在此次走访之前,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是,新型诊所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放眼望去,周围,装修温馨、环境整洁的诊所、门诊部似乎多越来越多,但隐隐约约,从照片中依然能看到区域不小的输液场所,以及各式各样的体检套餐。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些诊所的收益结构是怎样的?是不是依然依靠开药赚钱?是不是依然依靠检查赚钱?他们的服务是让居民更健康了,还是让居民更花钱了?门诊输液有没有减少?抗菌药使用比例有没有下降?
在众多的公开信息中,我们目前只能看到融资金额的数量和不断扩大的门店,但依然非常希望能够看到诊所医疗质量核心数据的变化。此外,被诟病为“过度检查”的体检业务,也是不少社区诊所的发展项目。
面对这些诊所,最想问的问题是:指南在哪里?所谓的套餐、检查,确实满足了患者某些需要了,但是符合医学规律吗?
外部的装修环境并不是新型诊所的核心竞争力。通过采访等综合认为,诊所的核心竞争力有三点:
首先,诊所核心的竞争力是服务理念的改变。也就是,到底是以周围的居民为中心,还是以自己的感觉为中心?到底工作是主动服务的,还是被动等待的?人的理念问题是最难改变的。
其次是医疗安全和质量。新型诊所的“新”,不是体现在装修和环境上,而是服务产品是否足够优质。如果一个诊所还是靠大输液、大检查,不能看好居民的病,乱开药,那么这些诊所就无所谓“新”。这一点,正如张中南教授所讲的那样。
从医务人员的数量看,一个真正的诊所400~500平米足矣,2个医生、2个护士足矣。唯一核心的问题是:诊所真的能把居民的健康管起来吗?
第三是医疗服务标准和服务传承性。一个名医的品牌价值,要转化为诊所的品的价值,必须培训一个同等水平团队、并不断复制。
除了这三点之外,地理位置、价格、市场营销等因素才是外围的竞争力。对于利润率较低的医疗服务来说,口口相传一般是最好的传播方式,而市场营销的成本往往会把运营拖入死地。
3. 新型诊所艰难背后的挑战因素
从外部环境看,诊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医保资质获取难。一个诊所如果2~3年都没有拿到医保资质,生存状态可想而知。对于个体来说,这也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压力。
其次是医疗服务定价偏低、医保支付方式依然是总额控制下的按项目付费。医保按项目付费的方式,其实也抑制了个人诊所在付费项目上的创新。对于个人诊所来说,如果摈弃大输液和抗生素的模式,最好的方式是提高医生诊金。同时,在采购的时候降低药价,并杜绝过度开药和浪费的行为。
在一次内部论坛上,曾经听到云南一位连锁诊所的负责人抱怨,当地的主管部门疼爱公立亲儿子,同样的检验中心批不下来,却需要把检验标本送到指定的公立医院去。这个现象非常常见,那就是新型诊所也普遍面临竞争不公平的问题。特别是随着上下转诊分级诊疗模型的建立,民营新型诊所必然和公立二级医院、三级医院是一种合作关系。
来源:王建秀(微信号:christianxiu) 作者:王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