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中国卫生健康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演讲,其中对卫计委关于“互联网医疗”相关政策提了一点建议,怕第二天被新闻包装成 “春雨新CEO怒怼卫计委政策” 这类文章,赶快把自己的发言整理成文,如下:
从传统医院到互联网公司两个月,深度学习了解互联网业务的运作方法和经营思路。形成一些真实的感知,不敢称为“灼见”。
在线健康咨询属于非医疗核心业务,是春雨目前的核心业务。属于政策鼓励发展的类别。
在线健康咨询有很强的业务生命力,将大量已经存在的“免费”的人情咨询以一种商业模式固化下来。虽然春雨最近半年未作大规模拓展,用户注册数、活跃度和付费用户数仍在高速增长,验证了该产品形态的价值。
在线健康咨询不应简单理解为“轻问诊”,未来更是医疗服务重要的流量入口和提升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手段。
但是,除301、协和和区域绝对垄断型医院外,大部分医疗机构现在再进行APP的开发和推广注定没戏。
不是所有医院、科室和医生都适宜开展互联网业务,春雨的运营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医院进行+互联网建设应在:组织领导力,业务匹配度和信息技术成熟度三个维度进行分析论证。
大部分医院未来的竞争力不在手术能力而在于患者服务粘性。错过“+互联网”窗口期,错过未来。
“+互联网”不是做APP或微信服务号,是从产品到运营的完整解决方案。
医疗“+互联网”是“轻产品”,重运营的业务特征。
“轻产品”是指技术上易学难精,入门门槛低,但做好很难。随业务深入,缺乏数据和技术能力的小团队很难跟得上迭代节奏。
互联网医疗在效率和成本维度的优势无可争辩。
但在“质量与安全”领域仍是空白,是下一步大发展的门槛,必须要越过去。
春雨医生在质量管理的结构面:医生准入和规则建立。过程面:运营监控和同行评议体系。结果面:满意度,投诉体系,积分体系等进行了大量摸索,可以与政策制定者进行相关经验的分享。
希望能够与线下医疗机构和政府合作,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中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国内相关政策出台相比较欧美是落后的,监管相对松。欢迎政府规范市场,保护产业良性发展。
政策制定应多征求产业意见,避免低水平政策草率出炉。
产业政策应以鼓励为主,毕竟“+互联网”是未来,是大势。
政府应引导如下领域进行政策研究和技术突破,对产业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互操作性信息标准体系,电子处方,医生执业资质的电子化认证体系等。
健康大数据国家队也应该重视商业模式设计。数据是金山,有生命力的业务是价值挖掘机。无后者,前者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