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恩达的新公司宣布成立快一个月了,一直没有新动静。不过从最近几天他的推特动态上看,未来新公司的研究方向很可能是AI医疗。
吴恩达在离开百度后的92天,发布推文宣布成立新公司deeplearning.ai,他并没有过多透漏新公司的业务发展方向,目前关于新公司的信息也只是一个域名和公司logo。
不过,据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观察,新公司很可能会进军AI医疗领域。比如最近推特上的几条动态,都是关于AI医疗。
从百度离职后,吴恩达博士重新回到斯坦福大学继续进行学术研究。他所带领的斯坦福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新的机器学习模型,通过心电图来判断患者是否心律不齐,其效果甚至已经超过了人类专家。具体研究方法和数据参考论文,文末附论文地址。
传统检测心率不齐的办法是:
病人到医院做一个心电图,如果用仪器检测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没有发现问题,但病人又有心律不齐的症状,医生很可能会让病人佩戴一个心电图检测器,最长佩戴为两周。两周时间,检测器产生几百小时的心电图数据,医生要一秒一秒地检查,从中找出患者是否出现了心律不齐。
而吴恩达的研究团队新研究的方法是:
由于心律信号之间的差异非常细微,病理性的心律不齐和正常的心律不齐在心电图上表现非常相似,一种需要立即治疗,一种则不需要治疗,很多专家都很难发现它们之间的微小差别。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们把这看作成一个数据科学问题,最终选择和可穿戴心电图检测设备厂商 iRhythm合作,收集并标注了29163患者的64121份心电图数据,构建了大规模的神经网络训练集。数据集中的心电图样本每段30秒,都是经过专业医生标注的样本。他们随后又收集来自328名心律不齐患者的336份心电图数据,作为测试集。
最后以3名专家诊断的结果为标准,来比较6名心脏病专家识别的正确率和模型的正确识别率,哪一个更高。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的识别准确率更高。如下图(满分为0.8,蓝色代表模型识别正确率,黄色为心脏病专家识别正确率。)
吴恩达将这一实验成果分享出来后,很多小伙伴在评论区表示祝贺,竖大拇指,可以说是振奋人心。
可是医生们慌了,国外有一位放射学专科医生给吴恩达发送了一封邮件,信上是这样写的:
我是一名已经接受三年专业训练的放射科医生,我应该放弃专业或做别的事情吗?放射科技师还有多久会被替代?
吴恩达并没有直接给他答案,而是分享了自己一些想法:
一个新科技的出现要掐着时间,不能太早也能太晚。比如说iphone,2007年才是它发布的正确时间,而不是在1993年,因为那时的芯片,电池,屏幕技术还没到位。
另外一个极端的例子是达芬奇发明直升机,他发明直升机的时间是1480年代,而飞机引擎技术在1900年代才出现。
还有自动驾驶技术,2007年研究自动驾驶技术还太早,因为AI要用到的传感器还没生产出来。2015年以后,整个自动驾驶的生态系统才算比较完善。
同样在1990年代,网络,视频流还不足以支撑慕课问世,到2011年,整个网络基础建设才为在线视频教育提供了较好的环境。
深度学习也是,90年代数据/计算比较小,浅层算法效果更好。从2007开始,有了大数据做基础,深度学习才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但是,我们还是要感谢历史中所有的革新者,包括早期的那些人,他们的工作对后来的发展进步也非常具有影响和帮助。
从吴恩达给这位放射科医生的回复来看,雷锋网认为现在AI技术在医疗读图上,还处于发展阶段,短时间还不能完全替代放射科医师。
其实在这位放射科医生问吴恩达这个问题之前,吴恩达在接受华尔街日报记者Jason Dean采访时已回答过类似的问题。
Jason Dean: 来做一个预测,我九岁的双胞胎跑过来告诉我他们长大后想做什么职业。我应该告诉他们,什么工作在他们长大后就可能已经不存在了呢?你之前提到过放射线技师,别的还有吗?
吴恩达:如果你有朋友或小孩在医学院学习,坦白说,AI在医学影像分析上正在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如果你有朋友去读医学院,并且从放射影像学毕业,我认为他作为放射线技师的职业生涯可能只有五到十年。
吴恩达博士最后还给大家留了一个小小的悬念:我有一些想法是关于2017可能会是哪些领域的关键年,请保持关注。
雷锋网小结:从吴恩达博士最近发的推特动态,以及对这位医生的回答来看,可以看出他对AI医疗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离开百度后曾说过,“我并不知道自己具体将要做什么,但是我认为AI不仅为百度这样的大公司提供了机遇,也同样为创业公司和基础研究提供机遇。有很多垂直领域令我感到兴奋,我对医疗领域和教育领域都极其感到兴奋——这些是AI大有可为的主要领域。”期待Andrew Ng在一个多月后向大家公布新公司研究领域。
本文转自雷锋网,如需转载请至雷锋网官网申请授权。
来源:雷锋网(微信号:leiphone-sz) 作者:杨文
为你推荐

医药如何数智化?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发布
研发推广一批智能制药设备、检测设备,开发一批“小快轻准”医药工业软件或系统。支持创建医药工业数智技术应用验证与中试平台,集成推进共性技术攻关、软硬件适配验证测试、计...
2025-04-24 18:26

全球顶尖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诊疗领域的新突破——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成功举办
2025年4月24日,北京——,“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全球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外的顶尖泌尿肿瘤专家,围绕尿路上...
2025-04-24 16:26

全国预防接种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启动
由新华网主办,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中国社区医师》杂志联合支持的“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于4月23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2025-04-24 14:07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