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被人问起说,你看谁谁又得了肺癌,或是乳腺癌、胃肠道癌、甲状腺癌等,从未听谁说起过心脏的肿瘤。为啥心脏不长癌呢?
确实,与其他器官、组织的细胞不一样,自从出生之后,人的心肌细胞就不再分裂繁殖,心肌细胞被称为“终末分化细胞”,即这种细胞的寿命与人一样,从人出生后不再分裂增殖,数量保持不变,已经高度分化,只具有特定功能了,关于分裂增殖的基因无法表达,所以心肌细胞很难出现原发的癌变;同时心脏中血流速度极快,也让其他地方恶性肿瘤脱落到血液中的癌细胞很难沉积到心脏上生根开花,因为癌细胞的转移需要的并不仅仅是癌细胞的轻易脱落,同时还需要癌细胞能够在身体的某个地方扎下营寨发展,尽管心脏中存在神经系统、脂肪、间皮等组织,但心脏中的血流速度太快了,绝大多数的癌细胞都没机会歇歇脚就被血液又带出了心脏。因此,心脏也是转移癌的罕见区域。
心脏本身有可能长哪些肿瘤?
但是,罕见归罕见,心脏还是可以长肿瘤的。
心脏粘液瘤
心脏粘液瘤是心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近75%心房粘液瘤局限在左房及房间隔。一般来说,心脏粘液瘤常有一个“蒂”,超声可以看到正是这个“蒂”把粘液瘤悬吊在心房侧,心脏舒张的时候粘液瘤可通过二尖瓣脱垂到左室。粘液瘤多见于30-60岁的女性。90%的患者可有全身症状如体重减低、发热、贫血、血沉升高及免疫球蛋白(通常是IgG)升高。
50%的患者可出现动脉栓塞,累及脑(占栓塞的50%)、心脏、肾脏、肢体末端及主动脉分支。尤其是年轻人出现栓塞,心律为窦性心律时,应高度警惕心脏粘液瘤。左房粘液瘤,可发生二尖瓣或肺静脉阻塞,因肺静脉或肺动脉高压产生继发性右心衰。左房粘液瘤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也可出现急性肺水肿、咯血、头晕及晕厥的症状。偶可发生猝死。患者体位变化也可能产生症状。一旦确诊,应行外科粘液瘤切除术。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
几乎所有的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都是肉瘤——最常见的为血管肉瘤,常起源于右房或心包。25%的血管肉瘤可产生瓣膜阻塞、右心衰,及出血性心包积液导致心包填塞。手术切除肿瘤、放疗、化疗可缓解部分症状。
心包肿瘤
由于75%的心包囊肿无症状,故常在偶然检查胸片时发现。囊肿多位于右心膈角,超声心动图和CT检查可鉴别心包囊肿和实体瘤。间皮瘤,一种心包恶性肿瘤,可能出现包括心包炎、限制性心包疾病及下腔静脉阻塞在内的严重情况。心包积液的组织学检查常有助于诊断。间皮瘤的预后差。很少通过外科手术切除间皮瘤,放疗及化疗只能暂时缓解症状。
其他心脏良性肿瘤
横纹肌瘤,是儿童最常见的心脏肿瘤,发生于心肌,常伴硬化结节,可引起心律失常及阻塞症状。
纤维瘤可引起猝死,同脂肪瘤一样,纤维瘤也可逐渐生长到很大。
转移到心脏的肿瘤有哪些?
心脏或心包的转移性肿瘤要比原发性肿瘤多出20-40倍。肿瘤侵入心脏的方式包括临近器官的直接侵入,或通过腔静脉及肺静脉侵入。转移性肿瘤的转移方式有血液或淋巴两种途径。心脏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占恶性肿瘤的2-20%;肺癌及乳腺癌是转移性心脏肿瘤最常见的肿瘤来源。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也可有心脏受累,艾滋病患者发生卡波氏肉瘤时同样也可出现心脏受累。
继发性心脏肿瘤可累及心包、心肌、心内膜、瓣膜或冠状动脉。心包受累可引起胸膜疼痛及心包摩擦音。可出现明显的心脏扩大、心包填塞体征及心电图QRS波幅降低。超声心动图及CT检查均能提示心包积液,并有助于心脏内或心包肿瘤的定位诊断。心包受累的心电图表现为ST及T波改变,常有心律失常,甚至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广泛的心肌受累可产生心衰。放疗及化疗也可引起心脏损害与心衰。肿瘤栓塞、外压性及放疗均可使冠状动脉受累。当原发性肿瘤(如肾细胞瘤、肝癌或子宫平滑肌肉瘤)播散引起心脏继发性肿瘤,任何一种癌细胞都能沿着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肺部肿瘤也可扩散到左心房。MRI及CT能提供解剖及肿瘤起源、范围等信息。已经有外科成功切除心脏肿瘤的报道。
怀疑心脏有肿瘤怎么办?
当临床怀疑有心脏转移瘤时,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恶液质患者伴心脏扩大、心律失常、胸痛或充血性心衰时应疑及心脏转移瘤的可能。二维经胸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CT与MRI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心包积液的细胞学检查和心内膜活检可提供组织学诊断依据。
根据心脏肿瘤细胞的类型,可选择放疗,以及是否需要化疗。心包积液致心包填塞时需紧急心包穿刺,或剑下心包引流。也可将一些药物注入心包内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如氟尿嘧啶,氮芥及四环素等。如果心包积液持续增加,可能需要外科切开,并留置心包窗。非外科的治疗选择包括经皮球囊导管心包-胸膜引流术。外科切除引起梗阻症状的心腔内继发性肿瘤,可能会改善症状及延长生命。
来源:科普中国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