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平安好医生邓远德:1.5亿用户在我们这行不够多

医疗健康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周峰
2017
06/26
15:36
新浪科技
作者:周峰
医疗健康

去年5月成为独角兽公司的平安好医生今年想通一件事,要做互联网医疗,还是得往平台方向上整。

6月中旬,平安好医生总裁特助邓远德接受了新浪科技专访。其后几天,这家上线了两年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将要对外宣布已经获得1.5亿的用户量。也就是说,这个新晋的互联网平台已经覆盖了超过十分之一的中国人口。

但即便如此,邓远德表示,1.5亿的用户量,对于建立一个商业模式来说远远太少。和资讯、社交、游戏这几个常见互联网领域之间的差异相比,医疗行业和它们之间的不同要大得多。

比如说别的地方供大于求,医疗行业却是供少于求。再比方说看病不是高频需求,看一次病最多也只和医生交流几分钟,这和互联网商业模式对高频访问和高粘度的追求背道而驰。邓远德坦言,1.5亿用户下的月活只有45万,公司想要做到千亿美元级别,需求量不到百万、千万级别,目标没法实现。

这在整个互联网行业都是个老大难问题。去年1月,还没从丁香园离职的冯大辉在自媒体“小道消息”里面“凑”了300个字来吐槽各种没有意义的功能设置,核心问题是“低频应用怎么搞?”

这个问题放到平安好医生上,你就看到了一个很“奇特”的医疗平台:它不对接医患关系,雇了1000多个医生,把自己搞成了一个真正的“互联网医院”。去年用户都在拿它当“计步器”,搞起直播之后现在又变成了在线《养生堂》。

不过直播效果不错,把看病过程中的科普需求在没病的时候解决了。一个直播,一个问诊,现在公司有了流量入口,有了1.5亿用户,接下来就要考虑怎么搭一个平台,满足健康方面的所有需求。

用邓远德的话来说,本质上是黏度问题。

A轮融资完成已过一年,平安好医生目前没有启动下一轮融资的计划。邓远德表示,公司目前的造血能力很强,希望能在未来五年内服务6到7亿用户。

以下为邓远德专访,以口述方式整理:

我丈母娘今年66岁,去年她在我家,有天突然问我:这个计步器怎么不灵了?然后拿出手机上的平安好医生给我看。我这才想起来创业之后一直没有告诉她我在做什么。

她是怎么知道这个App的?广场舞。我家离湖边近,她跳完舞就去湖边散步,然后听了舞友们的“安利”拿来当计步器用。

后来丈母娘回到老家,跟街坊邻居说“你这个东西太贵,我上网帮你买。”每天搞义工,拿手机教,跟一帮老太太说你看你用什么什么。

我从来都没想到过老太太今天都能把手机用得那么溜,之前的老人机她都不会。有了智能机后,最开始只是用微信,我也不管她。但后来我看到她游戏都会装了。她们那个群体上了年纪,也突然对新事物感起了兴趣。

没想到的不光是我。之前在白云山制药开会,他们总经理后来他用了我们的App,发现有17个好友都在上面,很多人年龄都挺大的。但他之前怀疑老年人应该不会用我们的东西,也不会看我们的医疗讲座,肯定看《养生堂》,都是去看电视的。

其实回头看看我们做的直播,更像是电视的进化版。上海新华医院的乳腺外科主任韩宝山在我们这里做了几期直播,第一期没有任何推广,8万多人看,第二期往后每期都在10万人以上,每期都有4、5000人给他提问。

他讲乳腺癌,能把病理、医理讲得非常通俗易懂。一来权威、不是毒鸡汤;二来不是长篇大论。我觉得有问题,立刻就能向医生提问,用户跟医生的互动很频繁,也建立了很强的信任感。在这个过程里,有45分钟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还能整理出来再做二次服务。

这其实反映出了非常强大的科普需求。我们做过一些调研,发现中国老百姓对医疗、自己的身体和生理健康几乎一无所知,常识太少。别的领域我们现在都说“无知者无畏“,但在医疗行业,知道得越少越恐惧。所以当我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要么只信任三甲医院,要么准备扛。三甲医院人满为患,但大部分看的都是小毛病,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医疗健康知识太少。

为什么一个看病的地方也做直播

所以你问一个网上看病的地方为什么要做直播?因为我们发现用户其实对健康类内容的消费需求其实很旺盛。我们最开始切入这个行业的时候,靠的是问诊。经过两年时间做到每天45万人次的咨询量,而且上升很快。但对商业模式来说,这个量还是很少。我们希望有几百万、上千万人次的日需求量,几十万人次是满足不了成长成为千亿美元级别公司的战略目标的。

今天中国每天线下门诊的问诊量是2000万人次。为什么中国老百姓的问诊需求这么大?我们算了一笔账,来看医疗方面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比如说我生病了,第一需求是什么?挂号?买药?我们发现其实都不是。用户身体不舒服,马上会提出问题,希望知道目前是一个怎样的状态。

比如说我肚子疼,我起码想知道肚子疼的原因是什么:是消化有问题,还是有细菌或者病毒等等。完了我还要了解这个病症大概有那几种情况,在不同情况下是怎么发生的,病理 是什么样子,怎么去治疗,用什么药。在这个过程中,我需要知道病理、医理和药理。这其实是中国老百姓今天问诊中的最大需求,需要有一个专业人士给他明确的建议和指导。

这其实也是上面反映出的科普需求,从生病不舒服往前看,我们在健康状态时就应该去了解更多专业的知识。可能我们有很多权威的医生,也有很好的线下资源,但是之前没有这样的平台。你总不能让一个用户在身体没问题的时候去读学术论文吧?更何况在今天这样碎片化消费时间的移动时代,用户也不可能去读完一篇2、3000字的官方文章,而且他的医疗知识也不够能让他读懂这个东西?那怎么做?我们就想到了直播。

对用户来讲,直播是绝对的刚需。而我们这样也覆盖了用户健康状态下的需求,用户黏度更高,使用时间也变长。我们看视频、看直播的用户,2、30分钟很容易就过去了。但平常让他看科普文章,可能两三分钟就走了。

除了健康状态的需求,我们也解决了医疗状态下的需要。韩宝山给我讲过一个事,他说他在某某同行的垂直网站写了一篇文章,两个月才400多阅读。在这直播一期就有10万人观看。这些人自己和亲友未来有需求的时候,第一反应就会是韩老师是这个领域最好的专家。

所以我们做直播,其实是希望打造医疗健康垂直内容消费的第一平台。中国今天没有这样的平台,也没有人去做这件事。但它有很强的社会效应。我们没有直接在里面做商业化,但可以通过更好的方式去满足科普需求。

1.5亿用户还是远远不够

你能看出来,医疗这个领域门槛还是很高的。它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一般创业者很难能真正切进去,因为医疗行业和别的互联网行业不同。比方说资讯,没有新浪之前,信息生产方其实是过剩的,只是需求方没有一个好的平台跟生产方对接起来。所以门户做资讯,很快就能结合进去,内容方的议价能力也没有用户那么强。

但中国的医疗行业整体供小于求。我一直在观察身边的人,去年春节我回老家,村里就一个卫生所,医生是县级市卫校毕业。一个村7个组,看病都要花很长时间到他那去。卫生所里也没多少药,都是感冒药,消炎药都很少。

中国医疗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医疗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均。我一个堂哥得了脑梗,乡村医院没有任何办法,要送到县里去。去乡里面要一个多小时,从乡到县城又要一个多小时,这里面还要加上观察时间,也会延误病情。

虽然我们上线两年多,就积累了1.5亿的用户。但本来线下场景供应能力就不足,这时候再用上互联网,用户的需求就需要更多的资源去满足。中国有多少万医生,这个市场是恒定的。你就得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去提高效率和生产量本身,让一个医生每天至少服务5、600个用户。

这个行业的特性决定了想要快比较难。它不像游戏,我只要运营得好就行,一夜之间就能成功。但不管怎么说,所有人都看好这个市场,不管是我们、资本市场,还是同行。

大家都从不同的点去切入,有不同的业务判断,导致了切入角度各种各样。可能从问诊切,可能从挂号切,可能从专家资源去切等等。但最终肯定会发现,行业里最好的商业模式还是平台的模式。

为什么?因为这个领域的用户需求,也就是疾病状态下的需求频次本来就低。去年全国门诊总诊疗次数是70.9亿人次(卫生部2016年年报),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就是每年5次。处理一个挂号也就是3-5分钟的时间,每个用户一年只在这使用25分钟,商业价值就很低。

所以肯定会有一个平台,打通用户的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大部分时候我们还是处在健康状态,需要获得健康状态下的服务。而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有需要提供医疗服务。这样用户就离不开这个平台了。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能为用户的两种状态提供什么服务,支持我们的平台化?内容消费是其中一根柱子,然后是医疗服务,之后是药品交易,还有医疗保险。内容消费里面有刚才说的直播,还有科普文章用的头条;医疗服务有问诊;药品交易很明显;医疗保险这块我们有很多。

这里面内容和问诊是流量入口。我刚才算了一笔账,每天2000万的问诊人次,证明每天至少有2000万人次有需求。这其中假设我们满足20%,就是最少400万人次。我们今天做到了45万,跟400万中间还有接近10倍的差距。

用户流量进来了,有这么庞大的基础和需求,我就可以更好地满足他。比如说我问诊完后,该做物理处理做物理处理。需要挂号的我提供挂号服务给他。从问诊到电子处方,再到厂家送药的闭环服务。用户开始是问医生,消费内容,慢慢在不同状态下需要不同的服务。而未来两到三年,医药电商这个领域起码会是千亿级别的市场。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周峰

为你推荐

第九十一批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资讯

第九十一批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第九十一批)。

2025-04-23 17:29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资讯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国家药监局 海关总署允许进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资讯

国家药监局 海关总署允许进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

试点区域为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福建、广西等12省(自治区、直辖市)。

2025-04-22 18:48

专注心衰管理,合源医疗完成超亿元融资资讯

专注心衰管理,合源医疗完成超亿元融资

三类有源植入产品

2025-04-22 13:17

欧狄沃®在中国获批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适应症资讯

欧狄沃®在中国获批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适应症

持续丰富早期癌症临床选择

2025-04-22 11:12

从“不患病”到“活得好”!多方联动助力帕金森病全程管理资讯

从“不患病”到“活得好”!多方联动助力帕金森病全程管理

2025年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帕金森病日的主题是“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全程管理”。

2025-04-22 10:59

又一家A股上市药企,退市已定资讯

又一家A股上市药企,退市已定

一直悬在海南普利制药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最终还是落下来了。

2025-04-22 09:45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资讯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降低20%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诺和盈中国说明书更新资讯

降低20%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诺和盈中国说明书更新

4月21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更新诺和盈®(司美格鲁肽2 4mg)的说明书。

2025-04-21 16:02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资讯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资讯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资讯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资讯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资讯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资讯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

携手共绘“个性化近视手术”新蓝图:爱尔眼科与爱尔康启动100家医院全光塑技术战略合作资讯

携手共绘“个性化近视手术”新蓝图:爱尔眼科与爱尔康启动100家医院全光塑技术战略合作

双方将以技术共享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科研协作为纽带,全力推进屈光手术标准化诊疗体系建设,加速前沿技术在临床领域的普及应用

文/ 屈慧莹 2025-04-19 23:35

CDE: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审批申报资料及技术要求资讯

CDE: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审批申报资料及技术要求

允许香港、澳门特区本地登记的生产企业持有,并经香港、澳门特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且在香港、澳门特区使用15年以上,生产过程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的传统...

2025-04-18 18:54

君德医药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加速推进创新药械组合平台建设与产品上市资讯

君德医药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加速推进创新药械组合平台建设与产品上市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首个减重口服器械的注册及生产销售,以及加速多个核心创新药械组合技术平台的产品管线研发进程。

2025-04-18 14:34

礼来首个小分子口服GLP-1RA药物orforglipron 3期临床研究成功资讯

礼来首个小分子口服GLP-1RA药物orforglipron 3期临床研究成功

Orforglipron是首个成功完成3期临床研究的小分子GLP-1类药物,各剂量组平均A1C降幅为1 3%至1 6%

2025-04-18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