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三级医院的巨大虹吸效应下,中国多数二级公立医院处境艰难,有的甚至濒于破产的边缘,问题有多严重呢?正在席卷全国的分级诊疗改革对于这些二级医院来说是福还是祸呢?又该如何应对?《看医界》为您带来独家解读。
二级医院夹缝中艰难度日
根据《看医界》连续两年推出的中国公立医院床位排行榜以及门诊量排行榜,大医院床位动辄数千张,门诊量动辄几百万!
据了解,近年来,不少大医院的床位快速扩张,以湖北一家大医院为例,2016年官网公布的开放床位为3500张,但2017年上半年开放床位已经高达6500张。而且大规模新增床位的情况并非孤例,不少大医院新建床位都在2000-3000张左右。
而一些二级医院呢?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的“夹心层”二级医院,可谓要政府补贴没有,患者门可罗雀。
据《看医界》了解,福建三明市五院为例,可谓惨到家,要钱没钱,要患者没患者,医生收入和县级医院相差甚远。为啥呢?患者要么直接去了同城的三甲医院,要么直接去政府大力扶持的县医院,谁会去这样的夹心层医院?
更夸张的是,根据三明医改精神,取消了挂号费,改收诊查费,直接提到了主任医师48元,副主任医师38元,主治医生28元,住院医师18元的水平,一位三明市五院的副主任医师就抱怨,诊查费提这么高,同是副主任医师收费仅比三明市第一医院少一两块钱,患者更不来了!
这样的情况仅仅三明独有吗?随着药品零加成改革的推进,全国将掀起取消挂号费提高诊金等技术劳务性收费,届时城市二级医院的诊金将大幅提高至大医院统一水平,患者还会来吗?
还有当然就是药品下沉。用北京市原医改办主任韩晓芳的话说,给基层配足了药,大医院门诊可以直接少近三分之一。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基层用药情况将得到大幅改善,届时慢性病患者在三级医院诊断治疗后,在社区就可以了,谁还会去夹在中间的二级医院?
上海市区一位二级医院院长就曾对该院内科主任表示,现在应该有危机感了,很可能二级医院不再需要这么多内科医生了。
上海市某二甲医院一位院长在接受腾讯财经采访时更是直言,现在只能熬着,称分级诊疗会把二级医疗机构推向死路。
好医生招不来,也留不住!
患者为何不愿意去这些夹心层的二级医院?一位业内人士直言,患者也不傻,好医生谁愿意去这样的二级医院?
一位来自广东阳江某二级医院的医生网向《看医界》爆料,作为地级市的二级综合性医院,该院医生收入竟然低于乡镇卫生院水平。
更不可思议的是,该医生网友哭诉,别人一年都拿13个月薪资,而他们医院职工竟然只能领11个月的工资,比别人少一个月,而奖金一个月也仅有500元左右。
根据该院官网资料显示,该院职工310人,有两个院区,床位150张;而据《看医界》查询该院2014年度部门决算收支总表显示,该院工资福利支出为1403万元,平均每人4.5万元左右。
且不说薪资分配绝不可能按平均的因素,需要指出的是,这4.5万元包含了工资、奖金,以及社保、公积金等,是薪资福利的全部。除去社保、公积金,医生实际能拿到多少钱呢?
而得益于广东阳江的医保、公积金缴纳水平不高,据该阳江医生网友介绍自己每月能拿到一两千元。据“看医界”了解,这样的收入水平的确低于目前的乡镇卫生院。
为什么会有这么惨的状况呢?据该院医生介绍,在2000年左右,该院切胸、切肝等手术都可以做,当时有不少水平不错的医生,但如今基本上都走了,现在一个月医院手术量仅有十几二十台,病人很少。
“很多年轻医生考完证就走了,我们医院现在留下来的,要么是等着考完证走人的,要么是实在没有办法没出路的。”该医生如是说。
而据《看医界》了解,公开资料显示,同在一座城市的三甲医院--阳江市人民医院,2015年门诊量近百万,月手术超万台。
阳江市这家二级医院及医生的境遇,事实上是整个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夹心层二级医院及医务人员糟糕境遇的一个缩影。
转型难!与医生集团合作或是不错的出路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对于上述一大批城市公立二级医院来说,已经到来生存还是死亡的关键时刻,大批被改制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但也不是没有别的出路可以走,关键是要看院长的经营管理思路是否开阔。
近年来,国家持续出台政策鼓励类似城市二级医院转型康复养老,但据《看医界》了解,很少有医院原因往这个方向转型,因为在医技性服务价格较为低廉的当下,转型康复和养老或面临更为尴尬的境地。
那么类似二级医院如何才能拜托困境呢?一位资深医院管理专家表示,二级医院与医生集团合作或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近年来,医生集团快速涌现,不少都是知名医生领衔或者抱团组成,因此在医疗技术方面较为过硬,而对于这些二级医院来说,恰恰缺的就是一些专科方面的知名专家。
以上海市一家公立二级医院--浦南医院为例,就因与知名神外专家宋冬雷教授创办的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合作,在优质医疗资源聚集的上海滩打出了一定的知名度。
更令人震惊的是,据《看医界》了解,目前,浦南医院已悄无声息地与超过10家医生集团达成合作,力图打造医生集团合作平台。
有了名医,患者就有可能愿意到医院就诊,再加上名医组建的医生集团本身就有一定的患者流,医生集团获得劳动报酬,二级医院获得患者和相应的收入。
一举解决了医生和病源,以及医院声誉等一系列难题,可谓典型的一箭多雕!
以浦南医院为例,至从和医生集团合作以来,医院业务增长率快速攀升,非常喜人!
据《看医界》了解,一些医生集团更是和一些二级医院深度合作,帮助其打造重点科室,在该领域一举成为当地的医学高地,也把患者成功地留在了当地,实现了国家致力于推进的分级诊疗改革目标。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浦南医院的成功探索,不仅仅是对于城市二级公立医院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广大社会办医院来说,也非常值得借鉴,通过和医生集团的合作,突破优质医生资源、医院声誉、病源等一系列困境。
来源:看医界 作者:陈可
为你推荐

全国预防接种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启动
由新华网主办,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中国社区医师》杂志联合支持的“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于4月23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2025-04-24 14:07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

携手共绘“个性化近视手术”新蓝图:爱尔眼科与爱尔康启动100家医院全光塑技术战略合作
双方将以技术共享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科研协作为纽带,全力推进屈光手术标准化诊疗体系建设,加速前沿技术在临床领域的普及应用
文/ 屈慧莹 2025-04-19 23:35

CDE: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审批申报资料及技术要求
允许香港、澳门特区本地登记的生产企业持有,并经香港、澳门特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且在香港、澳门特区使用15年以上,生产过程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的传统...
2025-04-18 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