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保障的给予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现金支付,一种是服务给予。大部分国际经验是两种方式混合,但可以再分为两大类:一类国家是现金支付和服务给予没有明显限制的,另一类则以服务给予为主。比如日本以服务给予为主,没有特殊许可不给予现金支付,但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缺乏入家护理服务和机构护理,只能由家属提供服务的,才允许给予现金支付。而另外一类国家如德国和美国,则没有明确的限制,现金和服务都是护理保障给予的形式。比如,德国的护理保障中,79%是现金给予,21%是服务给予。
而从护理服务的类型来分,则有入家服务和机构服务两大类,其中机构服务又分为全天候服务、仅日间服务、短时间服务以及一少部分的仅夜间服务。以德国为例,2013年,一共有263万人需要长期护理服务,其中71%获得的是入家服务,29%获得的是机构服务。而在这71%获得住家护理服务的人中,47%的用户获得的服务由家属提供,他们获得的护理保障以现金给予。而另外24%的用户获得是由专业入家护理公司提供的服务。
总结来看,护理服务的给予有几个特征。首先,近一半的用户的护理由家属提供,他们获得的是现金。要提供这样的现金给予的评定,核心是国家有较为成熟的护理等级评定体系,能够给出公正的评判,由此才能核准给予现金的额度和时长,缺乏这样的评估体系,很容易导致保障滥用和自己浪费。
其次,很大一部分用户需要专业的入家服务,服务需求从生活辅助、医疗护理等多种方面,这些服务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第三方护理公司来提供。这些服务会作为护理保障的一部分,因此需要有相应的市场规则和认可体系,才能让有资格的第三方公司获得护理保障的赔付。
最后,机构护理服务的对象偏重更高比例的有重度护理需求的患者,需要全天候的服务居多,因此这类机构需要有专业的护理人才,加上透明的评估体系,避免服务质量上的猫腻和服务的不合理使用。
从上面的三点来看,中国市场上的护理服务给予有很大的缺口。首先,中国的入家护理服务并不成熟。入家服务缺乏相应的市场规范和标准,以南通的护理试点为例,接受定点照护服务机构提供上门照护服务的用户,照护保险基金按标准支付,月度限额暂定为1,200元。在这样的标准化支付背后,必须要有能够符合标准的入家服务,服务细致到项目、时长和流程。
中国的机构护理服务业并不成熟。目前虽然有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可以住院的护理服务,但市场面临三个极大的挑战。一是专业护理人才缺乏,一直大量依靠学历低、缺乏专业医疗服务训练的护工。第二,随着年轻人口城镇化明显,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后继服务者跟不上。第三,中国还没有经历一次护理产业的技术革新,很多服务依赖传统人力完成,无论是在护理的技术和辅助设施上,都很不成熟,无法做到像国外那样,尽量节省人力。因此中国的护理服务总体来说效率较差。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护理保障的给予需要的条件一是有成熟的评定体系,二是有质量的护理服务提供者,三是建立了对护理机构的服务标准。在服务提供方面,无论是入家服务还是机构服务,中国市场都尚不成熟,面临人才、技术、服务质量上的挑战。
来源:村夫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