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第12届国际胃癌大会在北京开幕。这是大会举办22年来首次在中国召开,来自40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注册参会。
目前我国胃癌每年新发病例约为68万例,占全球发病病例的一半左右,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为进展期胃癌。北京市胃癌发病率为十万分之17.53,在男性肿瘤发病率中排第四位,在女性肿瘤发病率中排第八位。
东亚地区胃癌发病率最高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专家指出,世界各地的胃癌发病率存在巨大差异,最高的地区包括东亚、东欧以及中南美洲部分地区,西欧和北美的发病率则相对较低。
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成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60%,属于胃癌高发国家。
胃癌被发现时多为中晚期
由于胃癌一经发现常为中晚期,患者存活超过5年的机会一般低于30%。而如果筛查出早期胃癌,通过内镜手术或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存活5年的机会超过90%。
胃癌患者中,三四十岁的青年患者并不鲜见,回顾他们的日常生活,会发现很多胃癌年轻患者都是抽烟成瘾、嗜酒如命、喜食油炸热烫食物、烟熏烧烤肉食,三餐不定时、蔬菜水果摄入少、工作压力大、精神压抑、缺乏体育锻炼等。
40岁以上是胃癌高发人群
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学者将40岁以上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确定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包括:胃癌高发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曾经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胃肠道肿瘤患者父母和亲兄弟姐妹;存在胃肠道肿瘤其它高危因素等。
遗传性弥漫性胃癌由基因突变引起,突变的携带者一生中有80%的概率发生遗传性浸润性胃癌
此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部分胃癌有家族聚集倾向,其中遗传性弥漫性胃癌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突变的携带者一生中有80%的概率发生遗传性浸润性胃癌。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能使胃癌发病率降低39%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课题组自1983年起就在胃癌高发地山东临朐进行胃癌早诊和干预研究,并于2011年开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胃癌的大规模人群干预研究。“我们通过长期随访发现根除该细菌感染能使胃癌发病率降低39%”本次大会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教授在做相关问题时表示。
大会秘书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武爱文教授介绍,本次大会除了重点关注最新科研成果、胃癌治疗的临床规范化治疗及靶向治疗等精准医学方面的传统内容外,还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
他说,大会议题设置全面关注了胃癌预防、筛查、发病登记、幽门螺杆菌感染、内镜早期诊断、晚期心理支持及中医疗法等各环节,努力为与会者提供一幅胃癌防治的“全景图”。
来源:医谷网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