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百度医生网页
2017年3月3日,百度医生曾对外宣布,因业务调整,4月1日起,百度医生将关停服务并下线,并清空数据。今日医谷小编特别尝试访问百度医生网页,却已是一片空白。
从2015年1月8日百度医疗事业部成立算起,到今日最终关停共计764天。明天开始就是即将到来的清明节,当初宣布这个日子正式关停不知是否也意味着某种含义。
另据钛媒体消息,从今天起,百度高级副总裁王劲也将正式离开百度,成为继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糯米总经理曾良后,又一位离开百度的高管,同时,在此之前,百度事业部多名员工也被裁撤,一位名为陈浩的原百度医疗事业部员工表示,按照内部邮件的说明,业务关停后,公司会结合实际情况给相关人员提供内部转岗的机会,陈浩直觉认为,这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影响不会太大”,他很快谈妥了转岗一事,但万万没想到,刚进入3月,陈浩又被告知原来的转岗统统不算数了,只能选择协商辞退。除了少数技术人员,其余的人一律辞退,即便转岗到新部门的也被撤回。
那一场梦
如今的百度,一旦和“医疗”这个关键词放在一起,舆论便会几何倍增加。“错”,成了医疗事业部被裁撤的“唯一政治正确”的理由。
为了整合百度原有的各项移动健康和医疗业务,2015年1月,百度成立了医疗事业部,2015年1月28日,其旗下产品百度医生App正式上线,专注于挂号业务,并作为医疗事业部的拳头产品,根据相关报道和网页信息,百度医生可以提供预约医生、智能导诊、精准搜索、多选医生、就诊评价等五个模块的服务。官网曾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开通343个城市,12862家医院,可预约医生数304607位,累计服务人数9064075人。
然而在刚刚成立时,百度医生显然“先天不足”,需要“后天培养”,于是,百度通过合作或投资的方式,把挂号网、医护网等平台的挂号资源拉到百度医生平台上。
百度对外表示,2015年前四个月相继与北京301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等达成战略合作,百度帮医院搭建患者数据采集和医疗大数据分析平台,而医院的优质资源也可以接入百度医生。不过,百度医疗事业部前员工向钛媒体证实,这些合作最终落地的只有中日友好医院;与青岛妇幼保健院只在挂号层面有直接合作。
这一年,挂号量,成了2015年百度医疗事业部全体人员的冲刺目标。
据钛媒体报道,百度实现KPI的方式也很简单:一种方式是直接进医院内“地推”,通过现金补贴吸引用户下载百度医生APP,靠这种办法,一天大约能实现9000单;另外一种方式是鼓励医生给患者加号,平均每增添一个号源,补贴给医生30多块钱,每天能实现5000单。
然而,2015年冲完挂号量后,2016年百度的挂号业务便不做更多投入。取消补贴后,百度医生App和PC端加起来一天一共有约10000多挂号量,这才是平台真实的业务量。
当时的百度事业部把KPI作为了唯一的要务,这在现医互保创始人兼CEO、曾百度医疗事业部资深产品经理李俊明的口中得到了证实。2017年2月,李俊明发表了一篇名为《回顾我在百度医疗事业部的209天》的文章,文章中,李俊明详尽地描述了其在医疗事业部经历的三个阶段,并表示,他早已料到了该结局,因为百度医生从一开始就没有清晰的定位,与竞品的差异点,没有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以此来完成KPI,而是通过买量、换量、甚至直接接入第三方流量来“达成KPI”,同时,新人员工对医疗领域的不了解,这些都早已注定百度医疗事业部被裁撤的结局。
到了2016年10月,百度医生官方微博的停更暗示医疗事业部可能已经出了问题,这段时间一些职场嗅觉敏锐的部门员工开始离职,期望在船沉没之前寻找到新的出发点,12月,百度医疗事业部第二年规划被否决,裁撤的消息在同事间开始蔓延。2017年2月8日,脉脉上有匿名爆料称“百度医疗事业部整体裁撤”,当时爆料人称,“百度医疗事业部,连续三年全公司年终系数最低的部门之一,年中忽悠人拼命干活还吹给李彦宏汇报的不错,然后年底就给你一闷棍,好像过完年后就有大调整?”
脉脉曾经的截图
随后帖子下面的跟帖显示,医疗事业部是EBG业绩最差的部门,今年国际化营收16亿,教育达到收支平衡,安全事业部重组,只有医疗的业绩最差,关键是实在没东西,只有个概念医疗大脑,没有任何实际用处,所以系数少很正常。
到了2017年3月3日,百度医生正式对外宣布因业务调整,4月1日起,百度医生将关停服务并下线。
为什么失败了
和很多局外人猜测的不一样,医疗事业部的裁撤和“魏则西事件”并没有直接关系。“魏则西事件”直指百度的搜索业务,这个医疗事业部,却和搜索业务无关。
据钛媒体报道,在医疗事业部前员工的口中,搜索业务和医疗事业部仅有的关系是“为百度医生提供了流量入口”。百度医生做的是医患匹配业务,即挂号服务,当用户搜索信息时,搜索引擎会直接推荐挂号服务。
李俊明也提到:我负责的“一搜即达”项目,原本计划充分发挥百度的流量优势,通过捕获网民挂号类流量,直接满足用户需求,进而培养用户网上挂号的认知,形成“入口”。但因我们没有采取一些“手段”,挂号量比较小,最终,项目因没能满足“第三季度全年KPI”这样的任务目标而被降级。
此外,和一直被诟病的百度医疗搜索相比,医疗事业部能承担的使命也极其有限。
李俊明曾在其文章分析了百度医疗事业部失败的三个原因:
1、产品定位不清晰,没有基于百度的核心能力做事
百度医生并没有清晰的定位,且不说与竞品的差异点,连医疗的关键点在哪儿都没有抓住,甚至一开始还出现了“允许挂三个医生的号”、“就近挂号”这样的“意淫”需求。
百度的核心能力是流量,知道用户的需求,但百度医生并不是基于此来设计产品,更不是基于此完成KPI,而是买量、换量、甚至直接接入第三方流量来“达成KPI”,这也是后来盘点时发现“为了骗补贴,大量的作弊订单”的原因。
2、“新人新事”的用人策略在医疗领域难度极高
在百度医疗事业部,从事业部领导到一线员工75%以上都是新人,普通员工甚至绝大部分都是刚毕业一两年的学生,在医疗这种垂直领域的项目认知很浅,而医疗行业本身水又特别深,涉及到的关联方之多是绝大部分领域没有的。
正如大家想象的一样,公司大了,部门间沟通障碍也很大。特别是对于新业务,更需要发挥百度自身的优势,这样就必然要跨体系协调,新人来到百度还不适应呢,怎么能协调到资源呢。记得一个同学跟我说“我都谈了两个月了,一个账号还没有开通”。
更为关键的是,医疗事业部领导本身就没做过医疗,也是百度的新人,可以想象推动业务的难度。
3、医疗是个慢活,要逐渐培养口碑,更要耐得住寂寞
互联网讲求的是“快”,但医疗又偏偏是个“慢活”,未经过大量、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没有人愿意拿自己的身体给别人做实验。协和医院门庭若市,一个号“号贩子”可以卖到3000块,而绝大部分民营医院门可罗雀就是这个道理。
百度医疗事业部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要“第三季度达成全年KPI”,即使完成了,又能有多少流量可以沉淀呢?再进一步,即使沉淀下来,一个人一年会生多少次病,需要挂多少个号呢?所以“百度医生”需要持续不断地“拉新”,这显然不可持续。
总结而言,百度自身的资源没有发挥到最大,可能部门间也有阻滞,缺乏专业人士,急于求成,另外,挂号业务并不能真正触及到医疗核心,无法解决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百度医生的产品虽然存在价值,可并不能对行业产生影响。除此之外,挂号业务的盈利模式也很难探索,丁香园、微医、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等公司纷纷转向线下探寻服务闭环,而重资产的方式并不是百度所青睐的。
未来还会回来吗?
在部分行业人士看来,BAT中,百度已经有些赶不上腾讯和阿里的步伐,逐渐由三国鼎立向两强争霸的局势演变,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三巨头中,腾讯可能是目前布局垂直领域最多的公司,但大多以投资的形式出现,除腾爱医生外,近日领投了好大夫在线的2亿元融资,除此之外,此前还投资了丁香园、微医、卓健、医联等企业。
阿里则依然秉承了“掌控”的理念,目前在医疗领域的布局主要依然是其关联公司,包括阿里健康、天猫医药馆、支付宝、阿里云、农村淘宝等相关产品。
百度裁撤医疗事业部后,其目前在医疗领域最大资源依然是其起家的搜索业务及其关联的百度贴吧、百度学术等,除此之外,大概就是目前一直倡导的人工智能方向,但这块业务何时才能形成真正竞争力,并再次形成医学产品恐怕还犹未可知。何况在人工智能领域除了百度,不仅阿里、腾讯在探索,包括垂直领域微医、丁香园、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等也都在持续投入,就在这两天,阿里云发布了ET医疗大脑,微信宣布向浙江大学捐赠一亿元人民币,与校长吴朝晖领衔的专家委员会共同发起成立了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目前看来,百度的“医”未来并不美好!
但未来很美,就因为存在无数的可能性,是生是死,是成功还是失败,是绚烂多姿,还是萧索寂寥,有时靠心,有时靠坚持,更有时还需要些运气,但无论如何,曾经奋斗过,曾经的心灵洗礼过,回望人生,值得祭奠,即是成功。
医谷链
来源:医谷网 作者:刘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