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医疗题材纪录片《人间世》引起了剧烈的社会反响,第三集《团圆》,讲述的是器官捐献,许多人看完,觉得惊心动魄。
杨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一名社工,同时也是一名器官捐献调解员,在片中称自己曾经目睹不少家属在器官捐献申请单上“划了又改,改了又划。”
杨颖说,作为器官协调员的医务社工,主要职责不是去争取促成更多的器官捐献,更多时候,是以倾听陪伴为主的“哀伤辅导”,在适当的时机提出“还有一种让逝者生命得以延续”的方式;同时在接到有患者家属愿意进行器官捐献后,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及时沟通和协调。
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教授说,包括器官协调员在内的医务社工们的工作,就是在“医护人员治病之外,对病人、家庭进行关爱,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社会学知识技能,在这些家庭遇到困难时,关爱他们,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医务社工的六重身份
医务社工是医务社会工作者的简称,他们是在医院和医疗卫生机构中心为患者提供心理关怀、社会服务的专业社会工作者。
与医师和护士不同,他们为患者提供的是“非医学诊断和非临床治疗”。
陈尔真教授认为医务社工主要有三个职责:
一是在患者生病时,尤其是突发情况时,患者和家属常常缺乏心灵准备,这时候需要有人在医疗诊治之外,舒缓他们的情绪,帮助他们重树信心。
去年,一名名叫王海滨的25岁小伙在上海市华漕镇大火中挨家挨户敲门叫醒邻居,并不顾烧伤勇敢打开一楼单元门让消防人员进来,最终让邻居们平安无恙,自己却全身88%重度烧伤。
他被送入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进行治疗,突如其来的改变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需要时间与勇气去接受。在了解情况后,瑞金医院医务社工及时介入,运用专业知识给予王海滨心理干预及其他所需帮助,让他顺利度过了难关。
这体现了医务社工的第二个职责:搭建患者与医护之间沟通的桥梁。
现在的患者就诊,常常“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医护人员的行色匆匆让他们很难有时间完整表达自己的需求。杨颖说,她作为一名医务社工,经常跟着医生一起查房,了解患者在治疗以外的需求,发现需要进行心理辅导的患者,就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安排。
对患者来说,这增添了对他们的全方位关怀;对医护人员来说,这是对他们一部分工作的补充与“解脱”。
此外,医务社工工作内容繁杂,在同患者、医护人员的沟通之外,还要带领指导不少志愿者工作,解答患者疑问,协调患者服务,帮助有困难的病人就诊,甚至协助处理情绪不稳或自杀病人、路倒病人或无名氏、无家属病人,乃至受虐儿童或受暴妇女……
还是以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为例,这里常会遇到一些病情危急但家境困窘的病人。去年夏季,就有一位灼烫伤患儿的父亲因为经济贫困无法支付医疗费用,两岁大的孩子被隔离在病房中接受治疗,父亲在门外一筹莫展。
他希望医生能帮助拍几张孩子的照片,发到网上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医务人员帮他找到了社工部,医务社工在了解详细情况后,为这名患儿申请到了专项基金用于在院治疗。
有人这样定义医务社工:他们是医师的助手,护士的伙伴,患者和家属的朋友,家庭的保护人,社区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者。
这个职业拥有6重身份。
医务社工入驻医院有两种模式
医院里的医务社工有不同的服务模式。
2007年,广东省深圳市被列为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城市,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围绕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的综合性地方文件。其思路是,由社会力量主办社工机构,政府通过向社工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培育和支持社工组织的发展,即“民间运作、政府购买服务”。
这种模式渐渐发展成了“广东模式”。
“但在上海,大多数医务社工是医院在编的。”杨颖说。
2012年,上海医疗机构开始开展社工工作试点,拥有心理学本科学历的杨颖就是在那一年报考了上海师范大学社工专业,成为了一名医务社工。
到现在,上海共有156家医疗机构开始了社工工作试点,涵盖了综合性医院、儿科和精神卫生中心等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上海的医务社会工作早已成为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一部分。
瑞金医院目前总共有了4名专职医务社工,他们是医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专业技术人员,也是衡量、检验和评价医疗服务质量与现代化程度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之一。
“医务社工的存在改变了之前医院单纯治疗‘身体疾病’的模式,让患者在医院能够得到身心各方面的照顾。”陈尔真教授说,“我们密切关注患者的就医感受,将医疗工作与社工工作有机结合,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强调人文关怀,帮助患者一起实现‘疾病与心灵’共同康复的目标。”
来源:医学界智库(微信号 HealthcareReport) 作者:丹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