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建设区域性医学影像中心的设想》,建议按行政区划建设大型医学影像中心。
当时提出这个设想的理由是:1、大型影像设备配置计划有限,医疗机构购置大型设备获批困难;2、单体医疗机构资金困难、购买力不足,有时甚至采买二手设备充数;3、由于结构性矛盾,部分医疗机构内影像设备闲置和浪费严重,人力资源也存在短缺与浪费并存的困境;4、由于医学影像设备使用寿命为10年或更长,单体医疗机构不能适应技术快速发展及时更新设备。建议医疗机构只保留急诊所需的基本影像设备,其它设备由区域性影像中心提供,设立区域性医学影像中心可以缓解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集中优势资源(包括人力和资金),最大化开发和利用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尽量使设备满负荷工作,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大大降低单次检查成本,并可以及时淘汰旧设备,加快设备更新周期,跟上技术发展步伐,更好地为区域内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让患者就近享受优质、同质化的医学影像诊疗服务。
十几年过去,弹指一挥间。2013年9月【国发〔2013〕40号】《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
2015年9月【国办发〔2015〕7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写道:探索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消毒供应机构和血液净化机构,实现区域资源共享。2016年7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又印发了《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管理规范(试行)》【国卫医发〔2016〕36号】。
但是笔者却认为时过境迁,重资产的医学影像中心在现有医疗模式下恐怕难有作为。1、许多医疗机构这些年购置了大量医学影像设备,招聘了大批医学影像医师和技师,医院难以在短时间消化和分流这些设备和人员;2、医学影像科已经成为医疗机构的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尤其在药品和耗材零差价政策实施后;3、有的医疗机构仍然存在设备闲置率较高、吃不饱的问题,医疗机构管理者不可能坐视本院病人影像检查单外流,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的业务流量难以得到充足保证;4、体制内的影像医师和技师仍然存在心理上的惰性,短期内重资产医学影像中心的人才供给和学科发展受到限制。目前正在运营中的重资产医学影像中心多有沦为体检中心影像分部的风险,与设立中心的初衷大相径庭。
与其形成对照的是,第三方检验和病理中心的情景相对乐观。1、检验和病理项目成千上万,大部分医疗机构很难开展所有的检测项目,如果一个检测项目标本量太少,医疗机构就没有上项目的动力和热情,愿意将一部分检测项目交给第三方外包。2、检验和病理只要通过物流运送标本,无需病人长途奔波,而重资产医学影像中心的区域辐射力毕竟有限。
当然我对轻资产的医学影像远程诊断中心仍然抱有极大期待。因为人力资源是目前医学影像学发展的巨大瓶颈,人难招、人难用、人难留是一个相当长时期的现实问题,借助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实施远程影像诊断可以弥补单体医疗机构影像诊断医师的缺口,不失为一种多快好省的替代方案。
而且医学影像诊断工作“中心化”有助于提高行业整体技术质量和水平,使影像医师从小而散的游击队向正规军转变,使万金油式的影像医生业务向亚专业甚至专病方向发展。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来源:大医云谷(微信号 dayiyungu) 作者:张俊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