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医统领医疗领域的当今社会,延续几千年的传统中医,许多国人反而没去亲近。那些隐藏在民间的老中医,硬是靠口口相传的过硬技术,守住了中医中药的一方天地。
在中山中路上的汤养元国医馆就有这样一位老中医。
他叫贺培坤,65岁,和中医结缘48年,从赤脚医生做起,再到近万人的大国企做医务室主任,48年来,他没有评职称,没有写论文,认认真真,只做了一件事——用纯中草药给近万工友看好病,给企业节约费用。退休后,贺培坤医生选择了同样是国有企业——华东医药旗下的汤养元国医馆。5年来,本想退休了享享清福的贺医生,门诊从1个半天又加回到6个半天——周一、二、三、五上午,周六全天,患者已经来自全国各地。
从医48年,每年门诊人次约1.5万,在工作量如此庞大的情况下,贺医师却对许多病人如数家珍,他说:“病人信任我,我要对他们负责,不了解病人,光开开方子,是看不好病的。”这应该是赤脚医生的经历、国企厂医的经历给贺医生留下的烙印,病人不仅仅是病人,也是乡亲、是工友,都是他身边的人,所以要深入了解,要投入感情,要认真看病。
老伴肾性高血压原本每天吃17种西药
冯先生的老伴,64岁,2011年3月因脚肿、血压高查出肾脏病。“我带她去看过很多医生,住院都住了好几次,每次一个月,但看过的医生说难治。每看一次,药加一些,到后来,一天要吃17种药,但血压还是高,常常要高到一百八一百九。”冯先生说,她整个人是饭也吃不下,走也走不动,全身都肿,脸色很难看。
一个偶然的机会,冯先生找到了贺培坤医师。就诊中,贺医师的一句话,让冯先生定下了心神。贺医生当时对老先生说:“我会对你们负责的,我开出去的每张方子,一定是心中有数、有把握的。”
患者夫妇都成了贺医生粉丝
原本带老伴去看病的冯老先生,很快自己也成了贺医生的粉丝。
冯先生肝部长了囊肿,情况比较严重,每年都要去医院接受抽水治疗,常常大到约1.5-1.6厘米抽一次水,但没多久又会大起来,很痛苦也很麻烦。经常听身边的人讲,肝囊肿时间长了,会不会慢慢演变成肝癌、肝硬化,老先生心理负担很大。
贺医生看这些肾病、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的中后期患者,有个习惯,随着中草药的使用,会让患者调整原本服用药的药量,同时要严密观察指标的变化。冯先生的老伴就这样几个月下来,让冯先生信心大增,决定顺便也把自己的肝囊肿治治看。
和老伴差不多,他中草药也服用了9个月左右。昨天冯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他还经常去看看贺医师,有时带着自己和老伴的化验单让贺医师把把关,有时就是单纯去问候一下。
糖尿病控制不好容易引发肾衰
贺医生的门诊中,糖尿病引发肾衰的患者也不少。去年10月,一个义乌的糖尿病肾衰患者, 54岁,患糖尿病10多年,2015年查出肾病,肌酐240,尿蛋白3个+,隐血两个+。
“他的情况很严重,不仅血糖高,胰岛素要打18个单位,和肾脏相关的指标,没一个好的。”贺医师说,和大部分肾病患者一样,他也很担心自己的疾病会进展为尿毒症。
结合他的情况,贺医师给他开了相应的草药。两个多月下来,他的症状逐渐好转,但贺医师并没有松口气。
他认为这样的患者,光解决肾脏问题是不够的,因为根源还是糖尿病,说大白话,就是血里糖分足,太厚了,肾脏的微血管堵住了,才会并发肾衰。所以要同步控制血糖,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他最好的情况是再吃6个月草药,通过饮食、运动、草药把血糖控制住。”贺医生说。
通过大量的经验累积,贺医师也经常告诫病人,肾病最好能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患者要懂得配合,包括规律作息、饮食清淡,不过度疲劳。这样双管齐下,才能有好的效果。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葛丹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