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华大基因子公司华大医学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年底提交IPO文件开始在创业板排队。
这一年比往年都来得漫长,其布局的各个细分领域竞争白热化,公司最主要的三个业务板块生育健康服务、科研服务和复杂疾病服务都遭到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而上市,还没有明确日期。
11月5日,华大基因发布了新的基因测序平台BGISEQ-50,背后隐藏着其扩张基层市场的决心。此时,距离其华大股份排队上市公布招股书11个月。
测序仪背后的战略
华大基因初创时,处在基因测序产业链中下游,提供基因测序仪和试剂的行业上游市场绝大部分被美国的illumina占据 。除供应测序仪外,游应用商必须购买仪器运行所需的耗材和试剂,基本上不具有议价能力。
2010年,公司购买了128台Il-lumina测序仪,之后,Illumina随即宣布其配套试剂价格上涨。
2013年,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成功收购美国上市公司CompleteGenomic(下称CG)。通过CG,华大基因得到了测序仪的专利知识产权。这对于华大基因而言意义重大,从此开始自我研发之路。
“2012年起供应商把我们当对手,到2013年不给我们修老机器,不卖新机器,试剂又提价,我们日子很难受。”汪建曾对记者表示。
华大基因官网显示,目前华大基因测序平台目前仍以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为主。此外,还拥有罗氏454测序平台、Life公司的IonTor-rent测序平台及AppliedBiosystems公司的ABI3730XL测序平台。
华大加紧测序仪的研发,2015年推出了BGISEQ-500,本月推出了最新的BGISEQ-50。BGISEQ-50是一款小巧的台式基因测序仪,华大股份研发中心副总监金鑫对记者表示,BGISEQ-500的售价在百万量级,BGISEQ-50的售价还没公布,大概会在几十万上下。华大基因测序仪项目负责人之一刘健曾介绍,BGISEQ-50在10小时可自动完成样本加载和测序,意味着速度更快。
华大基因副总裁朱岩梅对经济观察报称,这一设备更适合进入基层市场,它的发布将帮助华大基因在无创产前检测方面实现更多地区全覆盖。目前华大基因已经在黔西南、豫北等省市实现了地区全覆盖,在武汉、天津、深圳等地拥有大面积市场。
这契合华大基因的主营业务。华大2015年提交的IPO文件显示,2015年上半年生育健康类服务销售额为2.4亿元,占总收入的42.98%,且从2012年开始就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应地,华大基因的科研服务在不断下降。华大基因CEO尹烨对记者解释,因为科研服务的资金来源是国家经费,测序的通量上升成本在下降,而生育健康服务有个认知过程,样本量在不断上升。
传统的产前诊断技术以羊膜穿刺和绒毛取样两种最为常用,这些侵入性检测方式存在感染、流产的风险。1997年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教授研究组发现女性在怀孕期间,体内的胎儿通过与母体的代谢交换,会释放游离DNA和RNA至母亲的血浆之中。此后,华大基因推出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这项技术只需通过采集孕妇外周血,提取血浆中的游离DNA,即可利用测序方法分析胎儿患染色体非整倍性疾病(包括所有染色体数目异常方面的疾病)的风险率。这一技术被认为是基因测序行业最直观的变现通道。相比测DNA上的位点,测DNA的条数对技术要求不高,BGISEQ-50能够满足需求。
华大的策略是面向城市的同时,也面向农村和小城镇。朱岩梅称,在中西部的小城市、乡镇,华大基因与政府合作,加入政府民生工程,以政府补贴、民众自付的组合方式推行生育健康服务,如无创产前检测、新生儿耳聋检测等,价格大都在一千以下。比如售价为八百元,政府补贴四百元,民众自费四百元的形式推广。
市场争夺战
在华大基因占比最大的三块业务:生育健康服务、科研服务和复杂疾病服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无创产前检测领域,华大基因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贝瑞和康,其在2016年8月份要借壳天兴仪表登陆资本市场。
两家采取不同的市场打法。贝瑞和康的市场模式是IVD模式,是将经过主管部门审批的测序仪和试剂提供给医疗机构,由后者服务终端消费者。华大基因则自己设立实验室并购置仪器、试剂,通过各种渠道如医院、网络、代理等收到检测者的样本,再将检测结果和后续服务反馈给消费者。
贝瑞和康最初由曾任Illumina的亚太区高通量测序部门负责人周代星创立,测序仪方面使用与illumi-na共同研发的NextSeqCN500(中国专供)测序仪,操作时间为7个小时,一次最多可以检测96个样品。
华创证券研报九月份研报称,按照无创产前检测(NIPT)渗透率20%,单次检测费用2000元计算,存量市场大概有64亿,另有一部分由于二胎效应带来的增量市场目前还没有准确统计。贝瑞和康的NextSeqCN500通量灵活,适应于大型及中型医院。据相关行业统计,其测序仪及其相关配套试剂耗材在国内市占率居第一,约为70%;华大基因的BGISEQ-1000为巨型测序仪,主要应用于实验室,而BEISEQ-100通量较低,市占率约为20%。
据华大基因招股书,生育健康服务综合毛利率约为50%,2015年上半年生育健康类服务销售额为2.4亿元,贝瑞和康方面表示在上市静默期不便透露数据。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对记者称,不完全统计是,华大基因占据市场份额50%-60%,贝瑞占市场份额20%-30%,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双方平分天下,基本都认可无创产前领域这两家占据市场份额的前两名位置。
不仅是贝瑞和康,在生育服务中华大基因的对手还有达安基因和博奥生物,实力同样不可小觑。
在科研服务市场方面,诺禾致源与华大基因在争夺市场份额。诺禾致源总裁助理黄河龙称,诺禾致源已经成为全亚洲通量最大的测序中心,包括两套illuminahiseqX-10平台,目前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2015年销售回款达到3.5亿,每年的营收成倍增长。华大基因基础科研类服务2015年上半年营收1.77亿元,2014年营收4.45亿元。
诺禾致源创始人李瑞强曾为华大科技总裁,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等多个层面有丰富的经验。11月17日,记者向诺禾致源确认,其获得来自投资方为招银国际、国投创新、方和资本总数为五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诺禾致源总裁助理黄河龙称,其正在积极准备IPO谋求上市。
复杂疾病服务方面,华大面临的竞争者更为分散。约印创投创始人郑玉芬称,华大基因业务大而全,而新涌现的创业公司在细分领域更专注,比如泛生子强项是脑癌、消化道肿瘤,燃石医学专注于肺癌等。
融资压力
越来越多的入局者,对推动行业发展是好事。北京基因组所研究员、原副所长于军教授对经济观察报记者称,这个行业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国家对基因测序没有一个准确的归类,科研经费有限桎梏科研发展,目前基因测序可测的位点还太少,这个产业还有较大可挖掘空间。
一个广泛传播的来自BBCRe-search的统计称,预计2018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将达到1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9%。
记者采访的原北京基因所人士和证券分析师多认为,如果华大基因能够上市,将促进行业发展。问题是,华大基因何时能成功上市?
2015年12月11日,华大基因向证监会递送了公开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上市主体是华大医学,华大科技成为华大股份的子公司。彼时证监会处于审核状态的深交所创业IPO企业数量为253家。华大基因首席科学官茅矛在今年4月曾公开向媒体表示,华大基因上市大致的时间表为“今年年底前”。
目前华大基因在证监会的审核状态是已受理,华大基因方面称“股份公司的上市工作正在积极推进过程中,但目前尚无具体时间表”。
启动IPO之前,华大从投资机构、银行、政府补贴多方取得融资。
2012年上海云锋等股东的投资2.1亿元;2013年华大科技接受远创基因投资有限公司等投资机构3.9亿元投资款;2014年公司收到6.81亿元投资款,子公司华大科技收到一亿元投资款;2015年上半年公司收到和玉高林15亿元投资款。《时代周报》的报道曾称,华大在搬到深圳后,国开行亦曾给华大基因一笔15亿贷款。
招股书显示,华大基因的筹资带来大量现金流,2015年1-6月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亿元。但经营和投资带来的现金压力不容小觑,同样在2015年上半年,华大基因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98亿元。
在多方已经向华大投入大量资金的情况下,对投资回报的期待是可预见的。对现在的华大而言,IPO的时间和成功后的估值情况最为外界关心。毕竟这个行业已经不是两年前的光景。基因测序已经取代互联网医疗,成为创业者和投资人竞逐的热土,2016年5月至今就有海普洛斯、天昊基因、和壹基因、鹍远基因、爱基因等相继获得大额融资。
但有投资人对记者称,虽然长期来看基因行业有投资价值,但目前市场泡沫太高,最早可能在半年内破灭,他们认为等到市场冷静下来,才是投资进入的好时机。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郑淯心 王雪乔
为你推荐

《NPJ digital medicine》刊发李冬梅教授团队成果:AI赋能高效识别眼睑肿物
亚太眼整形外科学会主席、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副组长李冬梅教授团队携手爱尔数字眼科研究所,在《NPJ digital medicine》(影响因子:12 4)学术期刊发表团队...
文/李林 2025-04-02 10:27

默克全球执行副总裁周虹:合作与创新是默克未来五年战略的两大关键词
近日,德国默克医药健康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及国际市场负责人周虹带领医药健康中国及国际市场管理团队开启了2025年度首次“中国行”。
2025-04-01 17:11

首个且唯一,阿斯利康PD-L1单抗获FDA批准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作为新辅助治疗,随后度伐利尤单抗作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的辅助单药治疗,用于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成年患者。
2025-04-01 14:37

全国首个,湖北为脑机接口医疗服务定价
昨日(3月31日),据“湖北发布”消息,湖北省医保局发布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其中,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6552元 次,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3139元 次,非侵入式脑机...
2025-04-01 11:03

一款国产创新流感药,获批
近日,据国家药监局官网信息显示,青峰医药下属子公司江西科睿药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玛舒拉沙韦片(商品名:伊速达)正式获批上市,用于既往健康的12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单纯性...
2025-04-01 10:22

26省联盟药品集采启动,聚焦妇科用药和造影剂
近日,山西省药械集中招标采购中心发布《关于做好二十六省联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品种数据填报工作的通知》,开展相关采购数据填报工作。
2025-03-31 21:48

优时比罗泽利昔珠单抗注射液(优迪革)中国获批,全球首个且唯一双亚型创新药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
作为唯一人源化、高亲和力且具备创新修饰结构的IgG4单抗,关键Ⅲ期MycarinG试验证实罗泽利昔珠单抗注射液(优迪革®)较安慰剂显著改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多个临床终点与结局。
2025-03-31 15:58

从手术麻醉到生命全周期护航,麻醉学科发展拓宽生命边界
3月26日,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等23家学协会共同举办的2025年中国麻醉周学术活动的启动仪式举办,该活动以“生命之重,大医精诚——守生命保驾护...
2025-03-31 15:30

欧狄沃联合逸沃成为中国目前唯一获批的肝细胞癌一线双免疫联合疗法
欧狄沃联合逸沃对比仑伐替尼或索拉非尼,可显著改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一线患者的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可改善近3倍,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达30个月
2025-03-31 13:45

罗氏制药榜首 “现金牛” 产品罗可适(奥瑞利珠单抗)在华获批:开启多发性硬化症一年两次治疗新时代
罗氏制药今日(3月31日)宣布,其旗下创新药罗可适®(Ocrevus®,通用名:奥瑞利珠单抗注射液 ocrelizumab injection)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每六个月静脉输...
2025-03-31 13:39

三生有幸,医者仁心:三生制药向全体医药工作者致敬!
3月30日是国际医师节,由三生制药公益支持的以“三生有幸,医者仁心”为主题的公益活动,携手20位医生代表,以寄语海报的形式,共同向全体医护人员表达诚挚的祝福与关爱。
2025-03-30 17:38

新版药典自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
3月25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国家药监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颁布2025年版的公告(2025年第29号)》,2025年版《中国药典》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2025-03-30 17:07

向C端发力,华大集团首届健康同行合作伙伴大会圆满举行
3月29日,以“科技普惠,健康生活”为主题的华大集团首届健康同行合作伙伴大会在华大时空中心成功举办,通过报告演示、展台展示等方式,首次系统性地向外界展示运用生命科学前沿...
2025-03-30 10:38

广州试点创新药械“医保+商保”同步结算
本次试点依托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在22家试点医院实现医保+商保一站式同步结算,通过提供“商业保险创新药械结算清单”,商保理赔金额将一目了然,市民只需支付医保和商保报销后的...
2025-03-28 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