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医疗险指的是赔付型、能够提供直付的保障型医疗险产品,在中国,高端产品通常提供全球医疗服务网络、部分全球或大陆本土等不同范围的选择,保额在800万到2000万元不等。虽然这一市场已经持续存在了十多年,但始终较小,占健康险整体市场的2%左右,一直没能获得发展速度上的突破。
高端医疗险在早期进入中国的时候主要针对外籍外派工作人员在中国的医疗需求,因此在产品设计上贴近国际化,网络早期进入高端医疗险的都是外资保险公司,覆盖全球医疗是他们的优势。这些外资公司一部分通过与中国企业建立合资保险公司的形式进入中国,另一种则是没有在中国落地,通过代出单公司销售产品。但是,外派员工这个群体人数有限,加上近年来中国企业日益本土化,外资企业越来越多的任命本土人士作为高管,一来更了解市场,二来可以节省日益增长的外派员工开支。因此,外派工作人员的数量很难再出现爆发式增长,针对这一人群的高端产品发展遇到了很大的瓶颈,因而保险公司开始发展本土高端人士市场。
然而,近年来市场发展表明,拓展本土高端市场并不成功,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本土和外籍人士对高端医疗需求性质完全不同。外籍人士及其家属来到中国,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多为门急诊和日常健康,也就是紧急情况或者是日常性医疗问题。真的遇到住院或者大病,需要手术和长期调养的,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回国治疗。因此,他们选择医疗机构对语言、就医习惯的国际化(如直付)以及日常服务质量的要求较高,而对大病治疗能力的要求较低。
而本土人士的需求不一样。他们选择高端往往是为了避开公立医院的种种限制和不便,选择更好的服务。同时,由于中国市场专家医疗资源的稀缺性以及获得性匮乏,用户希望得到更好的专家服务,又能获得更有效率和舒适的就医流程。对于日常和门诊,用户会更加在乎就医的效率。而遇到大支出,如住院,本土高端人士最在乎的仍然是是否能由专家来动手术以及获得与专家更多沟通的机会。这决定了本土高端人士与外籍人士在选择高端保险上不同的初衷。
因此,本土人士更看重本土公立医院VIP和专家网络资源,这一点与外籍人士选择高端私立医院很不一样。这也意味着本土人士并不迫切需要全球医疗网络,而是有越来越多的用户需要有效率、有质量的本地医疗资源尤其是专家资源,而现在的高端医疗险产品在公立医院资源的嫁接和影响力上很弱,并不能满足本土人士的需求。
高端医疗保险80%是团险,也就是企业提供给高级管理层的高端医疗福利。但也有一部分是个险,这部分市场的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是风险控制跟不上,面对中国市场很强的逆选择及道德风险,产品设计上有严重缺陷。不少针对个人的高端医疗保险的设计结构直接参照的是国外的经验,缺乏对中国本土医疗市场的风险考虑。
与企业购买员工福利不同,个人购买保险的动机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是否对自己有利上,心态往往是要多用,用足。这在中国市场表现得尤其明显,越是有健康风险的人越倾向于购买保险。这一点尤其体现在生育险上,不少外资保险公司在生育险上亏损极大,因为用户购买的初衷就是在私立医疗机构生育,而不是为了健康保障。
此外,中国的高端医疗收费非常不透明,高端医疗服务提供者有可能出于扩大收入的考虑增加医疗服务和药品使用,推高赔付的风险。而在现行医疗环境下,即使是高端医疗保险公司也没有办法在数据和信息上做到与医疗机构的互通,从而进行严密的监管和控费,因此很多情况下仍然只能被动理赔。
因此,高端医疗保险的发展一直局限在狭窄的市场,发展裹足不前,未来的潜力也很有限,不能满足大部分本土人士的健康保障需求。
来源:村夫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