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以下简称航空总医院)拥有一个总部、四个门诊部和四个社区服务站,年门急诊量138万人次,年出院量3万多人次。医院不仅承担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50万员工的职业病防治、医疗保健工作,还肩负着大型飞行试验的医疗保障和周边100余万居民的医疗保健任务。
近年来随着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医院医疗资源不均衡、患者住院困难等问题越发凸显。
改变传统住院模式,不让“人情”说了算
在传统的住院模式下,住院病人以科室为单位收治,科室在无床位的情况下,病人只能多次往返医院、科室间。遇到重症患者而无床位时,医院只能安排进行急诊或转院治疗。患者在等待入院前后及转运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很多时候让谁住院不让谁住院由科室自主决定,“人情”决定了床位的归属,导致了科室对床位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航空总医院从实际出发,对住院流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医院从四个方面推动现有医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把床位收归全院,合理分配床位资源;建立更加合理的入院规范;建立临床诊疗规范;最大限度保证患者诊疗安全。
八大步骤,打造医疗资源整合模式
步骤一:成立入院服务办公室
航空总医院于2014年12月成立入院服务办公室,统一管理医院的所有床位,并进行分配协调。办公室自成立以来,平均每天收治患者300余名,对全院16个病区,840张床位进行资源分配,对其中40余名患者进行跨病区管理,实现了床位资源的共享。
步骤二:建立飞机场管理模式
医院将飞机场的管理模式引入住院服务办公室管理,与医院的管理模式相结合,打破原有的专科管理模式,将床位资源与护理资源统一变为全院各科室的共享资源,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分配。
步骤三:整合医疗资源,建立规范的诊疗模式
措施一,医生跟着患者走。跨病区患者由本专业主管医生负责,每天查房制定诊疗计划,如遇紧急情况,先由所在病区医生进行救治,同时通知主管医生。措施二,采取三级培训模式,配套考核机制,各专科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互派骨干学习,互相交流技术,取长补短。
步骤四:整合病区名称,建立病区化管理
医院依据临床住院疾病类别进行病区名称的管理,全院不仅统一了各科室病区的标识标志,还对建立的病区实行统一管理,实现了病区在布局、管理等多方面的统一。
步骤五:全院推行6S,打造温馨舒适的病房
航空总医院于2010年启动医院6S管理,5年来6S管理不断持续深入,医院不仅做到了6S管理的常态化,还将其有机结合到医院日常工作中。医院病房整体环境干净整洁;布局合理,温馨舒适,标识醒目;公共设施齐全,保洁及时;员工素养提升的同时还极大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步骤六:根据学科进行病区的划分
医院根据疾病学科进行病区的划分与病人的床位调配,将床位资源分配向妇产科、神经病学科重点学科倾斜,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医疗安全及临床床位需求。
步骤七:开展病人病情级别管理
医院根据患者病情级别进行分类,要求门诊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在住院证上进行病情级别的标注,床位中心的护士会根据住院证上病人的病情级别的紧迫性安排入住。跨病区收治保障了患者的安全,使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住院治疗。虽然急诊病人绿色通道不在跨病区管理之内,但当病区病人饱和时,为保证急诊病人的生命安全,床位中心就会从中协调,及时疏通患者入院渠道,轻症病人由床位中心进行分配,重症病人留在本病区治疗。
步骤八:建立科学的医保结算机制
医院的医保结算中心,通过建立科学机制提高医疗服务品质,保证了医疗保险公平公正应用于民。医保结算的公正,不仅有利于患者对于诊疗费用的全面了解,还实现了医保资金与患者之间的双向统一。除此之外,医院还建立了相关结算制度,大力推进医保当日结算、提供24小时出院结算便民服务、建立优先服务窗口。直接提升了患者满意度,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
通过以上八大步骤的逐步实施与落实,航空总医院有效确保了急危重患者的优先收治;保证了需要住院治疗患者的诊治,解决了患者看病难、住院难、危重病人一床难求的问题。不仅医院的每一张床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还有效缓解了科室松紧不一致的矛盾,有效提高了医院资源的使用率和医院的运行效率,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来源:健康界 作者:张紫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