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尝试眼球移植手术。早期的试验感觉就像科幻小说之母玛丽·雪莱的日记一样奇幻:把狗的眼球植入老鼠的腹股沟,将老鼠的眼球移植到另一只老鼠的脖子上,将一只羊的眼球拔出,并将它放入另一只山羊眼中。
但可惜的是,从来没有一例成功的活人眼球移植,毕竟眼球的肌肉、血管和复杂的神经网络 直接连接到大脑,谁也没有把握能不出错,已经注定了过去的实验会失败。
现在匹兹堡(Pittsburgh)一个移植外科医生团队的目标是挑战这种悬而未决的情况,他们希望能在十年以后,利用捐献者的眼球,能够恢复受到创伤性眼损伤患者的视力。负责该项目的是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Medical Center)的整形外科医生、研究团队负责人Kia Washington博士。她说,“我希望在10年后,我们将在人类身上做全眼球移植手术。虽然有些人对这种试验非常怀疑,认为是不可能的登月计划。”
国防部对于Kia Washington博士的项目特别感兴趣,是该项目的主要资助者。因为外伤性眼损伤是美国士兵最常见的战斗伤之一,近100万美国人因眼睛受损而影响视力,其中士兵占据了绝大部分。有了捐助者的眼球,相信许多人有一天可以再见光明。
恢复视觉
第一次被报道的动物眼球移植尝试始于19世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到顶峰,也是由于战争的因素,但结果都不理想。1977年,国家眼科研究所(National Eye Institute)一个特别工作组,在经过深思熟虑的实验室调查后得出结论:全眼球移植不能成功。免疫排斥、血流不足和缺乏神经功能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着试验成功的三大难题。
如果要让移植的眼睛看到,神经连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眼球移植的最复杂的部分。视神经将眼睛连接到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直接连同脑和脊髓。虽然身体其他部位的神经,例如手指或头皮上的神经,受伤后很容易再生,但中枢神经系统不那么有弹性。
Kia Washington博士团队已经开始破解视神经的编码,让眼细胞成功在体外存活,并在动物身上重新生长出来。最近几十年来,移植医学的其他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包括免疫抑制药物和显微外科技术,也为看似不可能的眼球移植奠定了基础。对于眼球移植的未来,她说,“就像10年、20年前手移植手术一样,存疑很多,配套的技术也不成熟,目前眼球移植也面临同样的难题。”
上个月,该团队研究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将大鼠眼球移植到另一只大鼠上,成功连接了视神经,器官在两年内一直是健康保持活力的,此成果已经在论文上发表。下一阶段,获得国防部的资助后,团队致力于逐级实现啮齿动物、灵长类动物,最终人的视觉神经恢复。
“这次的大鼠发育(眼球和部分面部移植)模型实验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如果成功地解决神经连接问题,她将是第一个完成这个壮举的外科医生。” Kia Washington的合作者威斯康星大学眼科学和视觉科学教授Rob Nickells表示。
神经的问题
眼球移植的关键是精细的视觉神经,Kia Washington团队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障碍只是保持神经活着。“眼球一旦从捐献者身上取出,视神经细胞会很快死去。” Nickells说。
在小鼠测试中,Nickells主要关注BAX基因,这是一个协调细胞死亡的关键因素。在2010年,他发现没有这个基因的小鼠在损伤后,甚至几年内都没有损失任何视神经细胞,而在正常小鼠中,所有细胞在三周内死亡。
从那时起,Nickells一直致力于研究基因表达如何影响神经元的生存,而且研究的范围不仅仅是BAX基因。在未来,他计划开始寻找一种可以阻断BAX的药物候选物,理论上可以将其添加到保留供体眼的解决方案中,直到它可以转移到受体中。
第二个障碍是在保持细胞活着之后,需要刺激神经生长。供体神经不能简单地与受体神经残端连接在一起,而是必须从眼睛到大脑神经重新生长。在成年人中,神经细胞缺乏这种生长能力,但哈佛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神经病学教授Zhigang He和Nickells试图扭转这种生长时钟。
“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重新编码老的神经元,让其成为新的神经元,”他说。 “成年人神经元没有生长能力,我们必须使他们能够再生。”今年1月,Zhigang He和他的团队发表了一篇文章,表明一种新的药物鸡尾酒可以在小鼠身上达到这项目标。该药物能够抑制肿瘤基因表达途径,并允许神经元生长。当研究人员切除大脑外的视神经,神经在28天内重新弥合。
但是老鼠真的能够看到吗?为了验证这个问题,受伤后8周,研究人员向小鼠展示涂有垂直的黑色和白色条纹旋转鼓,正常小鼠跟随条纹自然地转动头部,试验中具有再生神经的小鼠没有反应,表明它们看不到。他意识到恢复视力失败的原因是:新生长的神经与正常神经的关键机制不同:它们缺乏绝缘,所以来自眼睛的电信号在到达大脑之前迅速减少。
很快,Zhigang He意识到这与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所遇到神经问题完全相同。所以研究人员给这些相同的小鼠喂食MS药物4-AP,三个小时后再次测试它们,突然,动物开始移动头部响应旋转鼓。盲小鼠可以再次看到了。
看见未来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神经生物学和眼科学副教授Andrew Huberman也乐观预测,10年内在人身上中实现类似的试验完全是可能的。“但我不认为随便把一个最近去世的人的眼球移植到别人身上,受体就会看到。”Huberman说。“这将是一种生物制剂和工程学的结合,例如将供体眼球与神经干细胞组合在一起。”
Huberman表示,如果科学家能够从供体眼睛的干细胞在上生长一个新的视网膜,那么新鲜的视网膜神经元可能更容易生长可以连接到大脑的突起。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面临着许多挑战。Nickells一直在研究视神经被破坏的小鼠,当神经被切断时,相同的原理是否生效仍然有待观察。Zhigang He的团队已经能够让啮齿动物视神经重新生长最多1厘米。通过比较,人的从眼睛到大脑的距离是一个裂缝,要比这个大很多。
对于Kia Washington来说,接下来的主要工作涉及找到某种非侵入性方式,监测大鼠和灵长类动物中对供体眼的可能性排斥。之前,她不得不利用动物活体检寻找排斥反应,因为这是监测其他种类移植的标准方法。一旦她监测到,她想看看眼睛究竟对标准的免疫抑制药物有何反应。
Washington预测,全眼球移植的第一批人群将是那些面部移植的人群。这些患者当中,许多是盲人,并且不得不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所以移植眼球的风险低、回报率高。尽管面临障碍,她认为移植是治疗眼损伤的视力丧失的最佳方法,特别是在创伤性环境中,它真能够恢复功能。
来源:动脉网 作者:高道龙
为你推荐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CT球管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同时发起产业竞争力立案调查
产品描述为适用于16排及以上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设备的进口医用X射线CT球管以及适配以上球管的管芯(包括单独管芯、球管半成品、完整球管等多种形式)。
2025-04-04 23:10

悦唯医疗完成近亿元A++轮投资,加速重症冠心病诊疗全流程创新器械研发与国产替代
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深化冠心病诊疗全流程创新器械和脉动式左心室辅助系统等新产品的研发,以及加速已获准上市的心脏稳定器等产品的市场推广。
2025-04-03 09:28

海尔盈康一生启动孤独症儿童关爱行动,创新罕见病可持续公益新生态
本次活动聚焦孤独症儿童的诊疗,探讨交流AI赋能全流程防治康体系创新、前沿性生物科技诊疗技术等话题,旨在通过生态联盟的力量推动医学研究、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的融合,让“星...
2025-04-03 09:11

《NPJ digital medicine》刊发李冬梅教授团队成果:AI赋能高效识别眼睑肿物
亚太眼整形外科学会主席、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副组长李冬梅教授团队携手爱尔数字眼科研究所,在《NPJ digital medicine》(影响因子:12 4)学术期刊发表团队...
文/李林 2025-04-02 10:27

默克全球执行副总裁周虹:合作与创新是默克未来五年战略的两大关键词
近日,德国默克医药健康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及国际市场负责人周虹带领医药健康中国及国际市场管理团队开启了2025年度首次“中国行”。
2025-04-01 17:11

首个且唯一,阿斯利康PD-L1单抗获FDA批准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作为新辅助治疗,随后度伐利尤单抗作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的辅助单药治疗,用于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成年患者。
2025-04-01 14:37

全国首个,湖北为脑机接口医疗服务定价
昨日(3月31日),据“湖北发布”消息,湖北省医保局发布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其中,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6552元 次,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3139元 次,非侵入式脑机...
2025-04-01 11:03

一款国产创新流感药,获批
近日,据国家药监局官网信息显示,青峰医药下属子公司江西科睿药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玛舒拉沙韦片(商品名:伊速达)正式获批上市,用于既往健康的12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单纯性...
2025-04-01 10:22

26省联盟药品集采启动,聚焦妇科用药和造影剂
近日,山西省药械集中招标采购中心发布《关于做好二十六省联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品种数据填报工作的通知》,开展相关采购数据填报工作。
2025-03-31 21:48

优时比罗泽利昔珠单抗注射液(优迪革)中国获批,全球首个且唯一双亚型创新药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
作为唯一人源化、高亲和力且具备创新修饰结构的IgG4单抗,关键Ⅲ期MycarinG试验证实罗泽利昔珠单抗注射液(优迪革®)较安慰剂显著改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多个临床终点与结局。
2025-03-31 15:58

从手术麻醉到生命全周期护航,麻醉学科发展拓宽生命边界
3月26日,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等23家学协会共同举办的2025年中国麻醉周学术活动的启动仪式举办,该活动以“生命之重,大医精诚——守生命保驾护...
2025-03-31 15:30

欧狄沃联合逸沃成为中国目前唯一获批的肝细胞癌一线双免疫联合疗法
欧狄沃联合逸沃对比仑伐替尼或索拉非尼,可显著改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一线患者的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可改善近3倍,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达30个月
2025-03-31 13:45

罗氏制药榜首 “现金牛” 产品罗可适(奥瑞利珠单抗)在华获批:开启多发性硬化症一年两次治疗新时代
罗氏制药今日(3月31日)宣布,其旗下创新药罗可适®(Ocrevus®,通用名:奥瑞利珠单抗注射液 ocrelizumab injection)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每六个月静脉输...
2025-03-31 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