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卫计委举行了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此次主题以围绕四川省、陕西省、河南省三省医改工作情况展开。
以下为新闻发布会实录: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 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9月份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强调,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要加快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落到实处,着力推进五项基本医药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
今天我们就请来了四位嘉宾,向大家来介绍各地和全国医改方面的亮点和成效。下面我向大家介绍我们请到的嘉宾: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国务院医改办)副司长姚建红,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杜波,陕西省延安市政府副市长赵璟,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县长潘开名。
下面首先请杜波副主任介绍四川省的医改进展。
杜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把建设“健康四川”和维护群众健康作为重大目标,在全面完成国家各项医改任务的基础上,以分级诊疗、人才强卫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为抓手,先行先试,突出重点,着力构建合理医疗服务模式,着力推动医疗人力资源均等化配置,着力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效率,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全省全域实施分级诊疗制度
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乱”的问题,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好务,2014年8月,省卫生计生委等6部门印发了《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意见》,先后出台了21个配套文件,通过多措并举提升基层“首诊率”、加强监管推进大医院“减量提质”、创新医保制度阻止“舍近求远、越级就诊”、构建“医疗作战区”规范双向转诊和严格考评助推制度落实等举措,全省医疗服务出现了四个可喜变化:一是城市大医院“看病难”开始缓解。省市级大型医疗机构门(急)诊量较分级诊疗实施前同比降低了8个百分点,出院人次增长幅度降低了7.88个百分点。二是基层“守门人”作用逐渐恢复。全省县域内就诊率已达到87.72%。三是医疗费用过快上涨得到遏制。省市大型医院门诊次均费用、县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次均费用上涨趋势出现了逆转,分别下降0.17%、0.78%、4.74%。四是新农合医保基金运行安全稳定。新农合住院实际补偿比提高0.5个百分点,达到63.5%。
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健全分级诊疗的制度体系,以糖尿病、高血压和结核病等慢性病为突破口,出台慢性病分级诊疗试点指导意见。完善全省“医疗作战区”制度,探索完善医疗联合体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医疗联合体资源流动。推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强化分级诊疗政策宣传,引导群众就近、优先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二、大力实施人才强卫工程
能否在家门口看好病,主要取决于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水平和数量。我们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落实、行业推动”的工作模式。一是政府主导。省政府出台《激励引导教育卫生人才服务基层的实施意见》和《加强卫生计生队伍建设的意见》,4年内两次召开全省卫生计生人才工作会议。二是部门落实。有关部门制订落实了相关配套措施,如:人社、财政等部门优化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金计提办法;完善了职称晋升办法,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实行“双轨制”。三是行业推动。卫生计生行业进一步加强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管理和医务人员培训力度。全省累计下派医务人员1.9万余人,诊治群众585万人次。开展了新技术、新项目2000多个,手术带教3.9万台,有110人担任了受援单位的院长。全省建成住院医师规培基地61个,累计招生2.1万余人。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累计培养1.7万余人。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三个三”的工作重点,推动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是促进“三个就业”。促进更多医学毕业生就业,大力推进医师依法依规多点执业,启动“银发引智计划”,积极引导已退休的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到民营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再就业。二是强化“三个培训”。强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岗位培训。三是推动“三个提升”。深化编制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升系统内执业人员待遇的公平性。大力推进乡村卫生计生人员一体化,提升基层卫生计生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强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和医师下基层服务,提升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服务基层的效益性。
三、纵深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
医疗卫生事业需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借“互联网+”的东风,我们顺势而为,主要是“搭建一个平台,成立两个中心,构建三项制度”。一个平台就是在全国率先建成“健康四川”便民服务云平台,接入350家医院,导入7000万份健康档案、4000万份新农合档案,每月提供90余万个号源。两个中心就是建立了四川省互联网医疗管理指导中心,设立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省人民医院两家省级互联网医疗中心。三项制度就是建立了备案制度、CA认证制度和患者实名预约及就诊记录保存制度。去年9月以来,全省网上预约挂号495.3万人次,线上支付179.6万人次,检查检验结果查询334.7万人次,远程会诊、影像和心电诊断82.7万人次,慢性病管理服务13.2万人次。
下一步,我省将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快推进“三医”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进行精准监管。二是加快推进居民健康卡普及应用。按照国务院关于2020年普及居民健康卡的统一部署,在已发1000多万张居民健康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发卡力度,推进省内就医“一卡通”。三是加快推进大数据分析利用。强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关键技术研究,制订行业标准与规范。推动省级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和云平台建设。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结合省情,大胆探索,为深化医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宋树立:
谢谢杜主任。下面请陕西省延安市政府副市长赵璟给我们介绍延安的医改亮点。
赵璟:
2013年12月,我市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为总医院,吸纳市县公立医院为分院,组建了延安医疗集团。集团理事会由市县政府、延安大学和有关部门组成,首批成员有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及医学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洛川、延长、志丹三家县医院,2015年又吸纳了宜川县医院。集团成立两年多来,在各级政府和医改部门的指导按支持下,经过集团成员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显着提升了分院的医疗服务水平。2014年以来,总医院累计向分院下派专家90多人次,帮助分院开展新业务73项,指导手术500余例。2015年4家县级分院总门诊人次较上年平均增长了13.3%,尤其是延长县分院服务能力提升最为明显,门诊人次、手术例数分别较上年增长了91.06%、23.26%;分院平均住院日、住院药占比、院外转诊率分别下降了0.4天、5.3%和12.3%。
二是推动了大医院患者向基层回流。与2014年相比,2015年总医院的门诊人次、出院人次和手术例数分别降低了12.9%、6.52%和10.3%。2016年第一季度门诊人次比上年同期降低了9.8%。
三是促进了优质医疗服务向乡镇延伸。通过县级分院一体化管理重点镇卫生院,洛川、志丹四所重点镇卫生院2015年就诊人次较2014年分别增长了12.27%和15.35%。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建立六项机制:
一是一体化管理机制。延安医疗集团为紧密型的医疗机构联合体,实行理事会、总医院两级管理,理事会为监管机构,总医院负责日常的管理运营,分院原行政建制独立法人地位和财政保障机制不变。在对分院清产核资、核编定员的基础上,由总医院对分院的人员、财务和业务实行一体化管理。
二是管办分离机制。遵循“政府监管、管办分离、自主办院”和“放权、让利、支持”的原则,市县政府和有关方面赋予集团充分的自主办院权和经营管理权。由总医院商市县政府聘任分院的行政领导,组建分院的领导班子;分院自主决定内部的管理机构设置、科室负责人聘任和医护人员聘用。
三是财力保障机制。市县政府按照医改政策和只增不减的要求,保障分院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人员工资、运行经费和政策性的亏损,支持分院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医学科研等;分院历史债务由政府打包剥离,逐年消化。市财政2014年以来,已安排集团发展专项资金4300万元。
四是发展激励机制。为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总医院可从分院业务收入增长部分中筹措发展基金,主要用于集团内医院的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科研等。总医院和分院在集团医疗信息网络、业务指导中心、优势学科专科、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共建共享。
五是人才培养流动机制。依托总医院建立全市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依托延安大学医学院建立集团人才培养培训中心。建立分院领导、下派专家公开选拔制度和医技人员引进流动机制,总医院向分院常年派驻专家,分院常年选派业务骨干到总医院进修培训。
六是人事分配机制。实行全员聘用制,建立以工作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主的岗位责任制和绩效工资制。下派专家在总医院原有待遇不变,还可在分院获得合理报酬;同时,保证分院医护人员享受应有的待遇。理事会每天对总医院和分院院长进行绩效考核,并与奖惩任免和财政补助等挂钩。
延安医疗集团的组建运行,推动了优势医疗资源下沉,提升了县域医疗服务水平,为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创造了经验,为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创设了机制和平台。下一步,我们将以深化改革、规范管理为重点,推动集团持续健康发展,让老百姓从医改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谢谢大家。
宋树立:
下面请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县长潘开名给大家介绍中牟县的医改情况。
潘开名: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国务院医改办和国家卫计委给我们基层单位这次机会,向大家汇报中牟的医改情况。也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中牟县作为河南省县域综合医改和居民健康签约服务的双试点县,认真落实政府办医责任,以完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为保障,以加强基层人才队伍为支撑,以重点专科建设为着力点,以区域医疗联合为抓手,以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为突破口,扎实开展县域综合医改,统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大投入、夯基础,构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大格局。自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10多亿元,完成了3家县级公立医院的整体搬迁,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分别于2013年、2014年投入使用,县中医院新院区预计明年5月开诊;完成了13所乡镇卫生院,302所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新建15所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县乡村全部配备了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医疗设备,满足人民群众就近就医的需求。投资1200余万元搭建县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以云计算模式在全县基层医疗机构部署数字化卫生院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了98.1%。实施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和疫苗电子订单管理、冷链温度控制系统,推进县域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初步实现县域内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医药监督和综合管理等信息互联与数据共享。
二、强保障、建队伍,破除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瓶颈。为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增加编制849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80%以上,开辟人才绿色通道。县级公立医院引进高层次人才不受编制限制,先后引进卫生专业人才1200余名,深入开展名医、学科带头人、医林新秀评选活动,给予政府奖励和津贴补助。持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并向临床一线倾斜。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待遇,按照每人每月500、300、200元对偏远乡镇卫生院医基层卫生人才工程务人员进行补贴。县乡医务人员收入比改革前分别提高11.5%和17.3%。大力推进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369人才工程”,为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招大专毕业生56人,培训全科医生148人次。
三、增优势、补短板,大数据精准发力专科建设。2012年以来,投入6500多万元,开展重点人群免费测血压、测血糖、提供健康咨询的“两测一提供”和全民免费大体检活动,通过对200万份的病例、100余项指标数据的分析,建立县域疾病谱数据库,科学分析全县47万人口的就医趋向,为制定卫生规划、专科建设、医生的能力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基本锁定“两多一重”的病种,这“两多”是外转病人多、医保基金外流多;“一重”是群众就医负担重。重点加强“两多一重”的学科建设,主要为重症医学、血液透析、介入、肿瘤等专科建设水平,留住了部分外转患者,实现了群众就近就医,减轻了群众就医的负担。
四、抓龙头、促联动,建立完善上联下带的分工协作机制。全面推行“县带乡”、“乡管村”的县域医疗联合管理模式,促进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和医院的有机衔接。3家县级公立医院分别和13家乡级医疗机构建立对口帮扶、协同发展合作关系,共建协作病区,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患者提供高效快捷的转诊服务。乡级医疗机构向县级医疗机构转诊的病人近1.3万余例,县级医疗机构下转病人3150例。同时,积极整合医疗资源,建立远程会诊、影像诊断等九大县域医疗卫生中心,基本实现县域内医疗数据集中管理和资源共享,让患者在基层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专家的服务。
五、建网格、分层级,扎实开展居民健康签约服务。一是建立契约化服务关系。按照家庭签约、分类管理的办法,以老年人、慢性病和孕产妇、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为优先签约对象,为签约居民提供长期、连续、稳定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二是组建层级化服务团队,按照签约医生+服务团队+支撑平台的原则,采取“1+1+1”的签约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医生的“区位、乡源”优势。将全县划分为13个大网格,279个小网格,组建279个由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公卫医师、执业护士、乡村医生和二级医院医生组成的层级化服务团队。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签约4.98万户,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67%。
通过以上“具体化、可操作、真落实”的有利举措,使我县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县级公立医院龙头作用、乡级的纽带作用和村卫生室的守门作用得到发挥,人才短缺等瓶颈问题得到缓解,群众分享到了医改红利,初步构建了定位明确、分工协作的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以上就是中牟县医改的有关情况,简要给大家汇报,谢谢。
宋树立:
谢谢潘县长。通过刚才几位嘉宾从省、市、县三个层面的介绍,我们看到各级党委、政府对深化医改工作的坚强领导、关心支持,也看出了他们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下面我们国务院医改办姚建红副司长也到了现场,请姚司长解说一下从国家层面怎么看待这些地方做出的符合自己特色的大胆的探索和他们的成效?如何在过深水区和啃硬骨头方面,有哪些打算?
姚建红:
谢谢宋司长,也特别感谢各位记者参加报道工作。宋司长和三位地方领导讲的核心就是六个字,推广地方经验。推广地方经验,我们认为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可以有利于减少改革成本。经验是个非常好的老师,大家学习经验以后,能够非常有利的减少改革成本。二是有利于放大改革成效。少走点弯路,可以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也可以更好地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也可以更好地实现党和政府得民心的很好的目标。三是有利于凝集改革共识。我们推广、培育和总结地方的成熟经验,能够使得大家在争议声中获得更多的认识。我觉得推广地方经验有三方面的重要作用。
这轮医改是2009年3月份启动的,至今已经过去了七年多的时间,新一轮医改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各个地区、各个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改革任务,在各方面都做出很多探索。今天我们请了三个地方,应该说在选择方面,有省一级代表,有市一级代表,有县一级代表,都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为充分发挥地方经验对我们整个国家全局改革的示范、突破和带动作用,在过去几年当中,我们做了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尊重地方首创精神。我们经常讲一句话,要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我们很多经验都是来自于基层,成熟于基层。中央机关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把经验上升到国家政策,很好地总结、提炼和发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地方是推进改革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们各个地方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重点难点问题逐步突破,涌现出一批敢啃硬骨头、勇于探索创新的典型地区,这些地方针对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统筹推进解决体制机制改革问题的一些思路、办法和措施,也摸索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路径和做法。刚才三位地方的领导都做了很好的介绍,大家也知道今年2月22日,中央深改组专门听取了三明市医改情况汇报,三明市的经验在全国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总结。
二是将地方经验升华为国家政策。地方经验探索完了以后,是要用起来,实现叠加效应。应该说地方经验是我们国家制定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如果大家看新闻,8月30日,中央深改组第27次会议通过了一个重要文件,这个文件的名字是《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这个文件推广地方的成熟经验。我们在今年制定“十三五”医改规划的一些重要的医改文件过程当中,也吸收了三明市和很多地方的经验,我们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写文件过程当中,总是先分析地方的很多做法,这些做法能够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工作。
三是传播地方典型经验。一方面组织专家力量,另一方面要求地方组织专家,总结和提炼地方典型经验,同时采取多种方式,推广我们的成熟经验。
四是组织学习和应用好经验。国家卫计委和国务院医改办通过多方式,交流改革经验,使各个地方深刻认识到推广经验的重要意义,深入领会各个地方的好的改革思路、步骤和方法,也鼓励各个地方将改革经验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推广下去,也保证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各个地方能够落地生根,产生实效。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落实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七次会议精神,这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文件下发以后,我们将组织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认真学习文件、贯彻文件,也希望我们各个地方能够进一步加强探索和创新,我们也将密切跟踪各个地方的进展情况,宣传好、应用好各个地方鲜活的实践样本和进展成效,让他们更好地得到传播效益。谢谢大家。
以下为提问环节:
人民网记者: 我的问题关于延安的。我们知道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在于落实分级诊疗是特别重要的环节,延安在推进分级诊疗中是如何“强基层”的?有哪些经验?
赵璟:
对于分级诊疗来讲,“强基层”非常关键。“强基层”使基层的医疗机构真正能够为群众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危急重症的识别、慢性病的康复管理和规范化的公共卫生服务,才能使分级诊疗落到实处,进而构建科学合理的就医新秩序。我们主要在“强基层”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构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模式。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的意见》,以一体化管理为抓手,持续放大医疗集团效应,推行市级医院一体化管理县级医院,县级医院一体化管理乡镇医院,就是重点镇的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推动医疗资源竖向向下流动,快速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二是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延安市在2014年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创建工作,制定了具体的硬件和软件标准,目前已经完成了24所重点镇卫生院的创建任务,剩余72所计划在2017年底全部完成。我们还协调争取到了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这个基金会为24所重点镇卫生院每个卫生院配备了520万元的医疗设备。
三是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在实施陕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万人计划”的同时,延安市还制定了全市基层卫生机构的“千人计划”,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为基层的医疗机构补充全科医生、临床医师和公共卫生人员,使每个重点镇的卫生院有7-8名全科医生,能为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
同时,我们还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加快实施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过去各个村也有卫生室,但是要求它的服务达到一定标准方面来讲,参差不齐,现在我们加快实施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确保每个建制村都有一所规范化的村卫生室,能为群众就近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我们想,在这三个方面,把强基层工作做好以后,能为群众就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腾讯新闻记者: 我们看到从去年开始,四川省开始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工作,到现在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请问如何评价四川省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这项工作?
宋树立:
杜主任先说一下,然后姚司长补充评价。
杜波:
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适应了新时代的进步,借力高新科技,为医疗卫生事业插上翅膀。四川幅员辽阔,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尤其是民族地区、边远地区、高原地区地广人稀,推广互联网+医疗可以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我们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方面,主要是依托省、市、县三级健康信息平台,以发行居民健康卡为纽带,把互联网、医疗、分级诊疗、远程影像、远程心电、检查检验、远程会诊结合起来,把相关资源要素串联起来,打造全闭环的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生态圈,增加优质资源的流动性和可及性。我省已建立了两个中心,一个是四川省互联网医疗管理指导中心,一个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省人民医院两家省级互联网医疗中心。通过互联网+医疗,把健康医疗服务的信息汇聚到个人的健康空间,给群众提供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于一体、服务到家的全程健康医疗服务。
今年,我省还将举办全国互联网+健康医疗创新创业大会,致力于搭建一批互联网+健康医疗产业发展平台,展示一批互联网+健康医疗的应用成果,分享创业经验,推动服务升级,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目前,我省健康卡已经发行了1000多万张,今年我们还将对38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集中发放健康卡,以实现身份精准识别和就医精准减免。
姚建红:
我补充四点,刚才这位记者提了非常好的问题。第一,互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基础,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说互联网的预约诊疗、微信平台支付、挂号器等等,如果现在到大医院一定能够感受到互联网的重大作用,它一定是插上了翅膀,减少了老百姓很多奔波之苦。第二,在深化医改当中,互联网医疗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包括我们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等新技术,推进我们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大家如果去一些城市,一定可以看到他们很多新的成果,有的地方提出的概念叫“云医院”,怎么样放大优质资源效益,更好的汇集人民群众。第三,在医改当中不断完善政策,前一段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通过一个文件,也是医改当中很重要的文件,怎么样应用好健康医疗大数据。为了应用好健康医疗大数据专门发了一个文件,这也是医改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文件。第四,互联网技术在不断发展,互联网+这个,互联网+那个,在不断地+,加得我们也在不断学习,医改当中我们要更加关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也不断地完善我们各项医改政策,能够做到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既要有利于老百姓得到方便、及时、便捷的医疗服务,也能减少医务人员不必要的工作负荷。谢谢大家。
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 姚司长,在推行分级诊疗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了解到还是有很多患者会首诊选择三甲医院,对于这个现状,我们之后会进行哪些解决方案或者基层医生培训?还是怎么样解决这个现状,真正实现分级诊疗?
你提的问题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老百姓愿意到三甲医院去,首先他是信任三甲医院,因为三甲医院医疗水平比较高,集中了我国最优质的资源,比如北京的协和医院、人民医院,这都是三甲医院,都集中了我们国家最优质的资源,所以老百姓愿意到三甲医院去,首先是非常理解的。
第二,我们实行分级诊疗,是有不同概念的。什么叫不同的概念?不是说老百姓都到基层看病去,不是这个意思。我觉得可以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些老百姓的病就应该到三甲医院看病,比如这个病比较复杂,不适合到基层去,第一次看病就应该到大医院去。第二种情况,有些病最好在基层看病,我们经常讲到感冒发烧,这是大家讲得最多的词,这些病最好在基层看。第三种情况,这些病最好在基层看,但在上级指导下在基层看病。
前段时间中央开了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对医改工作也做了重要指示。医改要建成五个制度,第一个是分级诊疗制度,第二是现代医药管理制度,第三是全民医保制度,第四是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第五是综合监管制度。习总书记在这次会上把分级诊疗作为医改当中的第一项任务,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我们要理解一下为什么它很重要,就是从2009年3月份到现在,医改七年多,首先还是取得了重大进展。有什么重大进展?我们举一个例子,09年启动医改,08年的时候全国诊疗量是49亿人次,大概是49.01亿人次,2015年底,上升到76.99亿人次,大概是77亿人次。从08年49亿人次,到15年底77亿人次,上涨了57%,老百姓愿意到医院去,这是好现象,说明医改有了重大成效。老百姓愿意到医院去,是两个条件促使他到医院去,第一是有人给他出钱,这个钱包括医保支付,包括政府有补助,我们有一定的支付渠道,帮助老百姓到医院看病。第二是医疗服务的设施和水平有了很大变化,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医疗技术水平有了重大变化,所以老百姓愿意到大医院去。现在医疗诊疗发展这么快,都到大医院看病,显然大医院是不堪重负的,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因为医患关系首先是医生和患者之间,通过制度的建设,让他们有比较好的沟通时间。有了沟通时间,医患环境一定能够好转。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实行分级诊疗现在已经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是第一位的任务。
那么有三个方面很重要,第一个方面是,要大医院愿意放,这些病人都愿意到大医院去,怎么样让应该放在基层的病人愿意去基层,大医院不能说无限扩张,产生虹吸效应。大医院不能越来越大,所以现在国家提出要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规模的过度扩张,让公立医院回归它的本来定位,什么叫本来定位?就是要做好疑难杂症,一些复杂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同时要承担医疗中心、培训中心和人才培训中心的功能。所以我们首先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大医院把病人放到基层去。第二是基层要接得住,老百姓到基层去,最终要解决他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看病就医的问题,健康的问题,所以要提高基层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同样这个水平和能力也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改造基础设施建设,让小的医疗机构、大的医疗机构都有比较好的改善。二是提高人的服务水平,这个人就是医生,提高医生的服务水平。
我们这几年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措施,比如大力发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家庭医生的服务。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老百姓愿意到基层医疗机构去,基层医疗机构又接得住,一定要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提高家庭医生的服务水平,要改善基层服务条件、水平和效率。
第三是采取各种措施,让老百姓愿意到基层看病。这无非是各个方面措施要配套,包括医保支付实行差别化支付政策,价格支付政策也要进行相应调整,我们要鼓励更多家庭医生和老百姓实行签约服务。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签约服务做得比较好的时候,老百姓不一定每个病都到大医院去,也不一定每个病都一定到基层医疗机构去,可以通过我们现代化的手段,比如说我这个孩子发烧,我可以咨询家庭医生,咨询完了以后,不一定非要到儿童医院去。现在孩子一发烧,家长就很着急,愿意把孩子抱到医院去,有些是应该去的,有些经过咨询以后,给予必要的指导,可能不一定到医院去。
所以有三个环节要解决,一个是大医院要舍得把病人往下放。二是基层要把病人接得住。三是老百姓愿意去基层。我们要通过各种措施,来实现这三个方面的目标。我们设置规划还是相对比较合理的,到2020年,也就是“十三五”末期,我们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力争使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到全人群,这样能够把老百姓的健康问题主要由基层来解决,对我们国家的医疗资源一定能够达到倍增效应,也能够更好地方便老百姓。另外,我们对分级诊疗也提出了16个字的方针“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如果这16个字实现了,我们一定能够使得医疗机构各归其位,同时加强相互协作,更好地方便病人。谢谢。
中国县域卫生杂志社记者: 请问潘县长,我们都知道,郑州市是一个医疗资源非常发达和完善的地方,中牟县作为郑州市下辖县,会不会产生很多病人被郑州市虹吸的现象?中牟县是如何避免这种现象,达到90%的病人不出县的要求的?还有一个问题,中牟县为什么要开展疾病谱筛查,这项工作为医改带来了哪些效果?
潘开名: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确实中牟县离郑州城区30多公里,西边是郑州,东边是开封,开封也是医疗资源很好。但是,老百姓看病到大医院,一个是家人照顾不便,二是路途远也不方便。所以在这方面,要给病人在我们县里留得住,首先我觉得是三个方面要做好:第一,硬件设施上,我们这几年加大投入,从县级三家公立医院的建设,硬件条件和医疗设备的投入,乡镇医院也是按照标准化,13个乡镇全部建成,还有村这一级的,从硬件、环境上有个很大的改善。
第二,留住人才。老百姓特别是农村老百姓都是口头相互传,一个病人到县医院,很快就能看好,效果不错,花钱还少,因为新农合,在县医院看病报销比例也高一些,他能得到实惠。但是要想把病人留住,还要靠医生的技术。所以我们加大人才的引进,加大人才的培养,内部挖潜。同时我们还上联,跟省级医院组成医联体,请他们的专家过来,跟我们合建一些专科。
第三,从签约服务,特别是一些重点人群,通过签约,村医跟他们常年在一起生活,谁家里有什么情况也都了解,时间长了也建立了感情,对村医比较信任,有什么病,都征求村医的意见,村医给他一个合理化的建议,通过签约活动,也是病人征求咨询村医的意见以后,能够就近就医,不是像以前盲目地胡乱跑了,村医根据他病情提出意见建议,到哪家医院去看病。
这三方面,在我们留住病人方面产生了很大的效果。
第二个问题,关于疾病谱大数据筛查,一是想了解全县47万人口主要疾病的趋向趋势,在哪些方面需要我们加强服务的比较多一些。二是通过病人的需求,在我们医院建设上,哪方面要加大投入,从医生的数量、医生的水平的提高,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通过大排查,使我们下一步对老百姓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提供一个依据。我们现在有电子档案,他以前的一些体检及生病治疗的情况,都建立在档案里面,也就是说,他到村里,到乡镇,还有县医院,以前看病的各方面情况,也对他的治疗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最重要的是,下一步通过这个摸索,把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建立起来。
来源:卫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