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本寒冬之说甚喧尘上,但数字医疗领域却似乎不太冷。
近日,CBInsights发布了今年上半年中国数字医疗领域的投资状况,可以说,资本对中国数字医疗企业颇为青睐,仅仅是今年上半年的融资额,就已经超过去2015年全年融资额的一半,交易数量则几乎相当于2015年全年。
CBInsight认为,从移动健身平台到医患交流应用,再到药品销售门户网站,上半年该领域的投资可说是迎来的繁荣期。
总体而言,今年上半年,该领域共完成了21起投资交易,获得11亿美元融资。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三起交易融资额超过1亿美元,包括平安保险旗下的“平安好医生”医疗服务应用,北京移动医疗应用开发商春雨软件,以及健康数据挖掘创业公司碳云智能(iCarbonX)。
下图显示了自2012年以来中国数字医疗领域的融资情况,2016年上半年的交易数量几乎相当于2015年整年,但金额远超全年总额,可以看出大额融资在驱动中国数字医疗投资中的作用。国内互联网创投数据库FellowData认为,数字医疗开始兴起于2014 年。
大额投资增多,交易活动趋向成熟
CBInsights认为,随着中国数字医疗市场吸引而来的投资越来越多,交易活动也在朝着成熟的方向发展,从下图可以看出,处于后阶段融资的交易从有到无,占比逐渐增大。
2013年该领域36%的融资交易还处于种子或天使轮,到了2016年上半年,种子和天使轮融资的占比就只有5%了。
从2015年年初开始,中期阶段投资(B轮和C轮)就开始增长,这些企业包括:移动健身社群平台Keep——最近宣布获得了腾讯的追加投资;运动和健康状况监测公司“乐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及移动母婴健康管理平台Easyhin。
不过,FellowData同样在上个月发布了今年上半年数字医疗领域融资数据分析,该分析则认为,虽然由于政策、技术等种种壁垒及发展时间尚短等原因,中国的数字医疗仍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在短期内快速规模化。
FellowData认为,鉴于该领域的初期融资占比较大,说明其在市场趋冷的今天也依然处于迅猛发展的状态,至少要再持续较长时间才能够慢慢趋于成熟。
同时,FellowData还指出,大部分走到后期的项目都是从 2000 年就开始就入场了,说明医疗不是随着互联网热潮而兴起的,不是靠一时的火热而发展起来,而是要靠积累才能走向成熟。
寻医平台如直播,一枚名医值千金
至于细分领域上,健康保健、专科服务和寻医诊疗三个细分领域获得的投资最多。
对于其中最早的风口之一寻医诊疗,FellowData比较赞同市场的一种观点,即春雨、好大夫、新浪微博问诊等寻医诊疗的类项目除了需要很好的互联网运营团队之外,成功的关键在于要有好的“IP”,也就是口碑好的医生。因此只要有好的医生入驻一个平台,随之而来的便是更多该领域的医生和患者。
FellowData对好医生的看法就像直播平台上的知名直播一样:从以后的趋势来看,平台的能力会越来越弱化;反之好 IP 的议价能力会变得越来越强,可以摆脱单一平台的束缚,在多个平台上获得流量。
腾讯不到两年参投三起大额融资
最后从具体的融资交易看,从2015年始,中国最大的10起数字医疗投资交易共吸金超过15亿美元。医患交流、挂号和健康状况检测等方面的移动应用在下表中的存在感比较强,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另外,还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0起交易中,腾讯参投的就有三起(“挂号网”、“碳云智能”和“Keep”)。
也许是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FellowData所统计的融资交易总额和数量都大于CBInsights,融资轮次处于天使轮的占比尤其大,但两家机构的数据都显示国内该领域的投资在逐年上升,处于迅猛发展阶段。
不仅在中国,医疗行业在美国同样是热门投资领域,去年这个时候,埃森哲曾预测,2017年美国数字医疗的融资额度将达到65亿美元。域数字医疗将持续冲击美国传统医疗,将会通过社交、大数据、可穿戴等来全面改变医疗行业。
报告中还提出,数字医疗创业公司加速融资的同时,将来能够脱颖而出生存下来的公司会越来越少。被研究的900个数字医疗项目中,2008-2013年创建的公司在20个月内将会有一半以上面临倒闭危机。
据说,埃森哲的报告最后有这样一段话,也许对国内创业者有一定借鉴意义:
单一的想法、技术或者组织不会在医疗领域取得关键性成功。真正牛逼的公司,必须想法设法将自己置于数字医疗生态系统的中心,拓展自己的边界,将数字医疗的用户、商业模式和硬件设备都整合到自己的体系中。
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