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医生编制,老医生陈卫春的十六问

医疗健康 来源:医脉通 天涯社区 央广网 院长在线 作者:陈卫春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6
08/15
09:38
医脉通 天涯社区 央广网 院长在线
作者:陈卫春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疗健康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2016年度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介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时明确表示,“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

所谓“不纳入编制管理”,就是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但保留事业单位性质。而之所以要保留事业单位性质,主要是考虑到高校、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不能完全推向市场化,还要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在全部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之后,未来高校和公立医院将会实行全员合同聘任制。

去编对医生有影响吗?都有哪些影响?作为工作34年的医生我在反复追问!

一问:为什么要取消编制?

给出的理由是,中国的事业单位编制本身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种很不正常的铁饭碗制度,市场经济制度下应该废除。取消事业编制实际上是为了实现人员流动、促进公平。此前我们制度一个很不公平的地方,就在于编制内外人员往往同岗不同酬,在职时编制内人员收入一般比编外高,退休之后的养老待遇更是差别巨大。

编制是造成“不干事”和“养懒人”的根源。事业单位行政化、官僚化严重、效率低下。占用大量国家拨款和财政补贴,却很难拿出让社会满意的公共服务。取消事业编制,就是为了还原“干事”属性。想把事业单位做活,促进事业单位企业化、市场化运作。

本次改革取消编制,实现全员聘用制,将意味着这1000多万人“铁饭碗”被砸烂。数据显示,全国现有111万个事业单位,编制内总人数超过3000万人,加上900万离退休人员,事业单位有4000万人左右。除了事业单位还有大约800万公务员。两个数据相加大约是5000万人。这样庞大规模,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府都养不起。为减轻财政负担,化解国家财政危机,砸烂“铁饭碗”势在必行。

所以,其实去编问题名义上是为了提高公益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而实质上是缺钱。源自于国家财政状况日渐危机。

虽然一再强调这不是“甩包袱”,可这不是“甩包袱”又是什么?

二问:去编,为什么首先从医生开始?

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取消编制不仅可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即所谓体制外、体制内划分,更在于为落实自由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核心打下坚实基础,以专业领域内的服务质量来竞争生存与发展的保障。

取消医院的事业编,是向低质量的公共服务“宣战”,倒逼事业单位提高服务质量。施行聘任制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原医院的“干事”属性。有利于打破“圈子”的禁锢和人员流动的一潭死水。

取消编制后,最明显的是会激励工作人员更加努力工作。其次,更有利于人才流动。

探索通过“公益”和“市场”两条腿走路,化解国家财政危机。而着重点的其实是“市场”这条路!

医改医改,卫生系统不是天天在高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吗,好,国家满足你,就从你开始,这可是你自己的选择。

因为医生是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取向比较定向,即使没有了编制,他们的选择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所以以他们作为试点,对于人员流动应该不会有大的变化。

可见,去编的目的很明确,把目标人群推向市场,而能到市场搏击风浪的不是“空头政治家”也不是动“嘴皮子”的“眼高手低”者,只能是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医院和高校自然首当其冲。

自己会挣钱养活自己,政府容易控制和应对,不容易发生混乱,这就是为什么首先从医生开始的真相。

三问:去编,40余年过渡期如何度过?

此次改革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式,即现有在编人员仍按照编制管理,等到退休、辞退之后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而新人则不再有编制,实行合同聘任制,在全部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之后,未来将会实行全员合同聘任制。采取的是一种被称为“稳健”的做法。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如果从2017年开始收回编制算起,2016年招的医务人员还是有编制的,如果是医学本科毕业,年龄是23岁左右,现在实行延迟退休政策,到他们退休时,应该是65岁,其中工作年限有42年,这就是说,医院编制完全消失的时间至少还有42年。这42年过渡期就是医院编制不断削减、非编制管理不断上涨的过程。在这段时间内,编制和非编是共存的,是此消彼长的动态过程。

这个过程对公立医院会带来哪些影响?这42年的共存期如何管理?

你不可能把编制内的人都养起来,也不可能一下子把两种编制一样待遇,要不就用不着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直接搞一刀切就行了。同样是两种待遇,你怎么调动非编人员的积极性。非编人员如果没有积极性,如果没有更多的病人和创收来源,工资奖金哪里来?

过渡期能没有区别吗?没有区别编内人员会答应吗?如何保证在编人员与非编外人员福利待遇逐步并轨,实现编内与编外人员在人事管理、工资福利、社会保障、职称晋升与人才流动等方面的一视同仁?

四问:去编,把医院和医生放在了什么位置?

逐步收回编制,牵涉到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和身份转换。从国家干部到自由职业(去编后应该怎么定义?)。本来高高在上和行政机关平起平坐,现在是不是有被抛弃的感觉,在体制内尚且不受重视,一旦离开体制,就会重视了,你说有这种可能吗,你能信吗?

先端了你已有的位置,又不承诺保证不低于既往你的保障,你的待遇可想而知。你要生存,你要发展,但你的收费能不能提高是未知数,你的日子能好吗?创收是唯一出路,你又没有其他专业技能,也搞不了第三产业,钱从哪里来?只有从你的服务方来,从你的顾客处来!病人看病不贵不是天方夜谭了吗?医患关系不紧张可能吗?

那个时候,被推上了祭坛的你,与政府可真的没有什么事了,他仅仅是购买你的服务,什么看病难、看病贵统统都是你医院和医生的事,你就是罪魁祸首,医院没有管好,医生没有医德。真叫一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呜呼哀哉。

五问:去编,医生就会流动起来吗?

收回编制无论对公立医院招聘还是医生择业都是有影响的,但短期内影响甚微,更不可能有根本性和颠覆性的变化,医生不会频繁流动,公立医院仍是首选。

首先,从医院方面来说,公立医院的吸引力从来就不是仅仅依靠编制一个方面。公立医院的主体地位,规模环境,设备设施,技术水平,科教研能力,人才培养,职业提升,养老保险、住房补贴、医疗保险等,都是民营医院无法平起平坐的,相信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也是难有根本改变的。即使没有了编制的优势,公立医院的其他优势仍然存在,其他“卖点”照样吸引人才和病患。

其次,从医生择业方面来说,没有了编制的压力,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人员的性质就没有本质的区别,如果其他条件相当,就没有了选择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的进退两难和诸多顾忌,就可以遵循自己的内心,选择去有利于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有利于自己专业发展的医院,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所以,如果民营医院不能珍惜新的机遇,鼓足动力,改革和突破,迎头赶上,向高精尖、新特优、人性化、个性化、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劳优得等发展,是无法吸引高精尖人才的。

没有编制对医生会产生压力,促进医生提高自身竞争力;那些一直刻苦钻研、技术独当一面、医德好的医生,属于“绩优股”,会因为没有编制后医院对人才的争夺而身价倍增;那些不思进取、医术不精、遭病人投诉的医生,可能因“绩差”而被医院抛弃;医生流动将逐渐加剧。

六问:去编,就能解放医生?

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人才,尤其是名医,医生的水平支撑着医院的水平。一种观点认为去编可以使医院冲破人事管理由来已久的藩篱,如对各类人员的管理会更加自主和灵活,在薪酬设计上可以更大胆和个性化。过渡期你试试,编内和编外能不区别对待吗?国家都实行的都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你怎么就搞没有区别呢?除非你不想在院长位置上待下去,否则一定是闹你个天翻地覆。

一个编制让多少“英雄尽折腰”,难道就是一个名称而已?不!更多的是编制后面令人无法割舍的巨大含金量——一个稳定而有保障的职业和人生,让你没有后顾之忧。公立医院取消编制,只要编制后面的“隐性福利”依然存在(过渡期看不到有取消的迹象),它的魅力一定不会失色。如果取消编制,编制后面的东西也因此取消,那将让社会和医院面临还有没有人、特别是优秀人才愿意从医的严峻考验。

那种认为去编就能解放医生,撬动医改取得实质性突破的观点,笔者以为实在是过于乐观和天真了。但是,对于去编后从医的医生可能适用。

七问:去编,新招录人员待遇如何确定?

去编后招录的医务人员,是按照原来编内人员管理给予相同的待遇,还是按照原来非编人员管理给予相同的待遇,还是另起炉灶,新人新办法,全国一致,还是各地或各医疗单位各自为政。

去编后如果实行同工同酬,是对取消编制前在编人员的不平等。同工同酬是一项体现公平和权利的制度。但是在编与非编人员其实并不“同工”,所以谈同酬是缺少前提和基础的。在编和非编人员在招录时招录方式和标准完全不同,在编岗的要求比非编岗更高,非编人员都是在在编落选人员中进行。如果录用后不顾招录时的区别(而这些在招录简章上都有说明,是一清二楚的,双方自愿),而一味要求非编人员与在编人员享受同工同酬、同等待遇,那意味着是对在编人员的不公平。由此可见,如果以取消编制来实现同工同酬,非编人员是满意了,可对在编人员却是降低了待遇。

去编将造成取消编制前人员和取消编制后招录人员之间的不平等。取消编制前的人员是一种待遇,取消编制后的人员是一种待遇,不能同工同酬,这样显然不公平,你可以用这是历史的遗留问题作为存在的理由,但依然是不公平。另外,取消编制前有在编和非编的区别,这些非编人员在取消编制后如何处理?实行老人老办法,他们肯定吃亏,如果与取消编制后招聘的人员待遇一样,是不是要与新招聘人员同场竞技后重新录用,不达标准者淘汰呢?这是不是对取消编制前非编人员的不平等。

八问:去编,就一定能带来高收入?

众所周知,医务人员从总体上看收入偏低,付出和收入不尽匹配,国家对公立医院的补贴也存在明显不足,现在医改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如补偿不能立即到位将会明显影响到医院的运转资金,最终将会影响到医务人员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再收回编制,医务人员的收入怎么保障?

在过去,公立医院编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政府可根据编制来核定医院预算,并进行人事管理,编制所附带的福利,实质上具有一定的向心力,能够激励医务人员努力工作,产生了一定的职业吸引力。

让医院去行政化、取消医生的编制被认为是解放医生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意思不言自明编制一直在捆绑医生,我怎么就觉得编制一直是医生的保护伞呢,如果没有这把保护伞在现实的制度下医生能安心工作吗?编制什么时候捆绑我们的手脚了?有编制时况且应该享受的待遇都得不到,没有编制了反到能得到比有编制更好的待遇?如果真是这样,这是编制问题吗,这与编制有关吗?他要取消的其实就是编制给你的“保护伞”,送你去编后的“紧箍咒”,让你时时刻刻充满危机感,让你成为被抽着一刻不停旋转的“陀螺”

你相信“天上掉馅饼”吗?医生收入的多少与编制有关(这里讨论不涉及编内和非编,仅仅是就编制而编制)吗,有多少医院因为编制问题而奖金收入封顶了,更多看到的听到的是医院收入入不敷出。医院没有利润,医生的收入怎么提高,仅仅是取消编制了,就能提高啦?

取消编制后,政府的投入不再依据编制,拨款自由度、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如果没有强有力和负责任的配套措施(政府强烈的支持,政策扶持加大,更多资金投入等)医生收入的保障将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一部分医生甚至可能失去工作。而增加收入的医生可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回报和付出正相关。

实际上,医生的高年薪与取消编制有什么关系。将去编制化与高收入绑在一起有混淆概念的嫌疑。让医生去编制化,就需要市场去行政化,要让医疗服务在巨大的医疗市场中获得生存的资本,否则,没有编制的医生将很难生存。

九问:去编,医学的魅力会不会依旧?

现行的医疗体制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但总体上可以保障全国13亿人口的就医问题,从这一点上说,600多万医务人员功不可没。

现在企事业单位在退休金这一块趋于并轨,事业单位的优势已经渐趋减弱,如收回编制,有可能会影响到在职医务人员的稳定性。这份工作对新进人员更无吸引力,最终可能降低整个行业的品质。

有事业编制,对医疗还有些吸引力,轻易也不肯离开原单位,但现在,这个编制没了,必然促进人员流动,而流动的趋势以经济为动力,然后按照经济标准提供服务。

一段时间内可能在职医务人员的稳定性,学医和从医更无吸引力。

十问:去编,会造成医院间争抢人才吗?

任何政策的出台都有导向作用,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这项政策也不例外。

取消编制会使医院间的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口碑好的大医院将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中小医院人才力量会被削弱。以前大医院没编制,进不去;现在大医院少了编制的限制,进人少了障碍,会“吃掉”更多优秀人才。医院之间在人才方面两极分化将更加严重。

如果你没有编制,就要靠薪酬吸引人才。

去编将影响医生多点执业,编制没有了,大家开始“抢夺”人才了;反过来,重视人才的结果是,医院更不肯让高薪聘请的人才去多点执业。

十一问:去编,服务就上去了?

医院服务好不好跟编制有关吗?有关,有编制就服务差,无编制就服务好,那病人怎么都没有跑到私立盈利性医院去,反而是公立医院大医院门庭若市;有编制服务好,无编制服务差,为什么要取消编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扩大编制让无编的入编。无关,那为什么要做去编的改革呢?

十二问:去编,医生的心态会不会失衡?

本来是事业单位是有编制的体制内人员,忽然一夜之间你的用工性质莫名其妙的变了,无论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但一定是不一样了。从此以后,你就是你,我就是我,我们与事业单位人员不再是同一个道上的人了,不平等也就产生了。心理能不失衡?这不是制造新的不公平和歧视吗?执业环境,稳定的收入,成长的机会,各种保障等,都将是变数和未知数。

取消编制的改革,对医务人员是极大的考验,对病人更是未知的风险。

十三问:去编,增加的巨额开资哪里来?

取消编制实现同工同酬后,非编人员的待遇必然提高,钱从哪里来?是拉低编内人员的待遇,还是从病人身上来?

取消编制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制度之后,医院的财务负担将明显加大。单位需要为员工缴纳20%的基本养老保险和8%的职业年金,但实际上,公务员所在单位需单位缴纳的部分还是由财政买单,而医院则需要自己出钱。现在的医院多入不敷出或举债经营,去编后一下增加这么多开资,钱从哪里来?

医生去编制化,医疗市场去行政化,要让医疗服务在巨大的医疗市场中获得生存的资本,否则没有编制的医生将很难生存。而放开医疗市场,公立医院公益性如何保持?医改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是,杜绝以药养医后医院的经费来源问题,如果不能通过预算的方式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医院只能通过过度医疗甚至是牟利的方式解决生存问题,就会出现医疗价格走高趋势。如果医疗价格随之走高,广大患者的利益会不会蒙受损失?如何才能避免公众成为政府“甩包袱”的受害者。

对政府而言,医生去编制化后收入如何保证?你可以当“甩手掌柜”,但医务人员不能不为生存挖空心思。

十四问:去编,财政将依据什么拨款?

在我国,编制是各级财政部门拟定财政预算和核拨经费的主要依据,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设置的机构和核定的编制范围内,财政部门才能列入政府预算范围并核拨经费。目前国家各项收入分配政策只能覆盖编制内人员。

医院“去编制化”,拨款途径、管理方式会更加灵活。这个灵活如何把握,给还是不给,给多给少?依据什么,又有什么标准,谁来监督?

发言人强调:取消编制以后,国家的财政补贴是按照需要和政府购买服务原则投入。财政投入不应该和人员编制挂钩,更不能成为一种财政养人的制度。至于财政投入的具体方式,他表示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一种观点更加直白: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其实财政根本不再需要投入,财政收入投入医保即可,医院通过挣取医保费用来获得支持。

原卫生部部长高强说:政府对医务人员的工资基本上是一分钱没有的,完全靠医疗服务卖药去挣钱的方式,挣得多发的多、挣得少发的少。去编后政府就能有所改变?

这不是明摆着,财政不再给医院投钱,而是让你自己去挣钱嘛!

十五问:去编,公立医院怎么管理?

在没有了编制的束缚后,医生从“单位人”变为了“社会人”,医院招聘医生不是以编制来招,而是以其社会价值来招。一位医生好与差,主要看其专业技术,看病人的口碑,这样有利于医生把关注点和精力从追求职称转移到提升技术上。倒逼医院加强管理,留住人才,为临床核心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激发公立医院的发展活力。

公立医院取消编制管理,不只是“打破铁饭碗”那么简单。在人才可以自由流动的前提下,医院管理者怎样做好配套改革,怎样有效提升医务人员劳动技术价值,怎样留住人才,怎样在继续维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同时实施诊疗服务的合理市场定价等问题,都是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和现实压力。

十六问:去编,是不是就是市场化?

如果取消编制意味着市场化?取消编制会不会将医院完全推入市场,使就医成本更加高企。医院取消编制市场化了,那么一切收费也都合法化、市场化了,会不会导致看病更贵?放开医疗市场,可能又会涉及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如何保持的问题;如果医疗价格随之走高,广大患者的利益如何保证,会不会答应?现有的政策和制度又有哪一条能力保证不出现这样的情况。

曾经,为了一个编制,令多少英雄豪杰尽折腰。编制就是根,编制就是地,只有在编制上才能开花结果,没有编制就是没有根,就是空中飞人,就是低人一等,没有安全感,没有地位,做任何事情(人生)都是打折的。而今,将公立医院保留事业单位性质,探索其不再纳入编制管理的做法,是对医疗卫生事业的促进还是其他,我们将拭目以待。

医谷+

为什么要取消医生事业编制?恶梦从谁开始?是谁在抓鬼放鬼?

来源:天涯社区

作者: 野渡自渡人

某公立医院精神科大夫张洁女士最近老是噩梦不断。她常常梦到饭碗被人抢走,又遭人步步追杀……这些是“迫害狂”典型症状。为此张女士怀疑自己罹患精神类疾病,最后网上一查终于释怀:原来一切都是编制取消给闹的……

张洁女士心理症状并非个案。日前随着人社部官员放风“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整个高校、公立医院系统可谓炸开了锅。所谓“不纳入编制管理”,简言之就是取消高校、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编制,但保留事业单位性质。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公立医院在编人员大约有800多万,高校在编教职工有233万余人。本次改革取消编制,实现全员聘用制,将意味着这1000多万人“铁饭碗”被砸烂。为此谁还睡得了安稳觉?

1好端端的高校、公立医院,为什么要取消编制?是谁在抓鬼放鬼?

好端端的高校、公立医院,为什么要取消编制?是谁在抓鬼放鬼?其实一切问题源自于国家财政状况日渐危机。同样有数据显示,全国现有111万个事业单位,编制内总人数超过3000万人,加上900万离退休人员,事业单位大账是4000万人左右。除了事业单位还有大约800万公务员。两个数据相加大约是5000万人。这是什么概念?国家每年定工资时,必须首先包揽5000万人大帐。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人口数。而这个大帐中,事业单位的人数是国家公务员的4倍。

所谓事业单位,原本是典型的中国特色产物。在介于国家机关公务员与企业之间,我们国家设置了一个中间段——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相对于企业而言,它们不以盈利为目的;相对于国家机关而言,它们不具备社会行政管理权力。主要是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

想想也是,中国庞大的事业单位规模,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府都养不起。为减轻财政负担,事业单位改革必须提上日程。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始于2011年,目前已基本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即划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推进分配激励机制改革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保留下来的事业单位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单位或机构,确定为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单位或机构,确定为公益二类。

今天我们谈到高校、公立医院属于公益二类,对其改革取消编制,就是在探索通过“公益”和“市场”两条腿走路,化解国家财政危机。而之所以要保留事业单位性质,主要是考虑到高校、公立医院仍然具有某些公益属性,不能完全推向市场化,还要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在全部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之后,未来高校和公立医院将会实行全员合同聘任制。

根据人社部改革部署,取消高校、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编制,似乎已经是水到渠成。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要求,先是分类改革区分了营利与非营利,接着是“效益工资”明确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然后是“全员聘任”要求做到“按事设岗、按岗聘人、无岗走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则进一步扫清了障碍。取消编制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编内、编外的历史遗留问题,更在于为落实自由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核心打下坚实基础,以专业领域内的服务质量来竞争生存与发展的保障。

2为什么要取消编制,除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最关键的是··

为什么要取消编制,除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最关键的是,编内、编外分类,也就是所谓体制外、体制内划分,严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已经成为千夫所指。事业单位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产物,其员工与公务员同属干部编制。即使在同一单位,有编制的人位于金字塔顶,没编制的人,位于金字塔末端。编制内人员的待遇比编外人员的高,但很多编外人员干的活似乎更多更累。“同在一家单位,你在这头,我在那头,中间相隔的是待遇和福利的巨大沟壑”——这句网络吐槽颇具代表性。

其实早在2004年3月,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盛霖就指出:我国的事业单位存在着两大弊端,体制改革势在必行,“部分事业单位占着国家资源、享受着财政支持,却没能有效和公正地提供相应的服务”。因此在很多人看来,与其针对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修修补补”,不如痛下决心进行彻底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第一阶段,基本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而在分类改革的第二阶段,取消公立医院、高校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事业单位编制,同样也要努力实现“减员增效”的目的。

不得不承认,一个事业单位建起来容易,要改起来就难了。这就是中国国情。高校、公立医院取消编制,口号喊起来容易,真正改革起来,问题绝不是那么简单。

首先面临的就是养老保险金挂靠问题。众所周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之后,单位同样需要为员工缴纳20%的基本养老保险和8%的职业年金,但由于分类不同,其中的差异很大。据了解,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需单位缴纳的28%部分均是记账处理,而公益二类的事业单位,高校和医院则需要真金白银地划出这笔钱,即便有财政承担部分比例,单位依然需要支出大头儿。钱从哪儿来?谁来出这笔钱?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事业单位都竭尽全力希望进入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一类的范畴。那么,编制取消后,高校和医院1000万人的养老保险金原本单位上缴部分,突破了原有编制管理的限制,国家包袱甩了,多出来的钱由谁来掏?

第二个问题是政治身份认定问题。事业单位原本与机关公务员挂钩,除了既得经济利益,就是身份地位显赫。想想也是,而今国有企业“破三铁”已经有年份了,但中国国企领导人“级别”问题却始终破不了,大型央企主管至今还是施行国家任命制,原因就在于国企领导人身份地位历史牢固性。那么同样我们可以想想,当高校、公立医院编制取消后,国家包袱甩了,领导人身份地位瞬间天上地下。倘若北大清华校长,在央视新闻联播里和一个贵州山村小学校长平起平坐,你叫伟大的北大清华校长面子往哪搁?

第三个问题就是经济收入保障问题。可以毫不讳言,而今高考千万考生,全家祖宗三代拼老命提供一切机会让子女考重点大学,所奔的目标,就是将来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学而优则仕,事业单位旱涝保收体制,事业单位劳逸结合模式,事业单位光鲜亮丽面子,中国的高校、公立医院无疑是高考热门。而一旦取消高校、公立医院国家编制,由于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国普通高校、公立医院往往会不堪一击的。一旦未来的高校、公立医院教授、主治医师们日子连今天的义务教育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老师收入都拼不上,中国的青年学子们,他们高考还有什么盼头?!

第四个问题是“去编制”与倒逼事业单位改革问题。普遍认为,“去编制”可以倒逼事业单位改革。取消高校与医院等事业单位编制化管理,有利于编制创新改革,解决养老保险改革中对编内、编外人员的对待问题。但在笔者看来,有编无编问题解决了,知识贬值、老体倒垂现象谁来解决?中国向来有行政办学、政治办学传统,就是缺乏教授办学。一切都是政府、政党说了算。文ge时代轻视知识,蔑视知识分子,盛行所谓农宣队、工宣队、军宣队管理大学、医院,一切会不会卷土重来?

对于高校、公立医院去编制,南方周末评论员曾这样建议:中国要么如英国、加拿大等,建立公立医院体系,政府直接提供医疗服务,民众看病不需要再掏钱,医生就是公务员;要么如美国等,医疗服务由市场提供,但民众有医疗保险,医生就是市场的参与者。然而这两种情形,都没事业单位什么事。

取消高校、公立医院编制,探索“公益”和“市场”两条腿走路,化解国家财政危机,这一切描绘起来确实美轮美奂,一切改革也都是利国利民的。但中国的问题,常常是理想无限美好,现实十分无奈。播下去的是龙种,收获的往往是跳蚤。过往美好的住房体制改革,改出的却是“天价商品房”怪胎;过往美好的教育体制改革,改出的却是“教育产业化”魔鬼;过往美好的医疗体制改革,改出的却是“天价医药”恶魔;过往无比魅力的政治体制改革,而今甚至却连提都不愿提了,还有什么名堂可改……那么敢问未来的高校、公立医院取消编制改革,又会改出神马东东?

事业单位取消编制,噩梦从谁开始?看来张洁女士噩梦不断是有据可循的。取消高校、公立医院编制风声鹤唳,在各方面条件不具备情况下,叫人如何不浮想联翩?难道一切结果会是前苏联的“休克疗法”? “国家缺乏方向感,精英缺乏安全感,百姓缺乏希望感”应该是一切问题的由来。

来源:医脉通 天涯社区 央广网 院长在线   作者:陈卫春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为你推荐

“和合共生,健康共护”四价HPV疫苗男性适应证上市暨“HPV男女共防计划”启动新闻发布会成功举办,共筑HPV预防新生态资讯

“和合共生,健康共护”四价HPV疫苗男性适应证上市暨“HPV男女共防计划”启动新闻发布会成功举办,共筑HPV预防新生态

今日(1月18日),默沙东(默沙东是美国新泽西州罗威市默克公司的公司商号)举办的“和合共生,健康共护”四价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男性适应证上市暨“HPV男女共防计划”启动...

2025-01-18 18:31

四同药品价格治理已基本实现,正建设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资讯

四同药品价格治理已基本实现,正建设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

目前,我们正在建设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全量汇总展示各地挂网价格信息并对首涨、高涨幅等异常价格行为予以标识,敦促各地持续纠正不合理的挂网高价。

2025-01-18 12:15

关于丙类药品目录,国家医保局最新的思考与规划,2025年发布第一版资讯

关于丙类药品目录,国家医保局最新的思考与规划,2025年发布第一版

丙类目录与每年的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同步开展,计划于今年年内发布第一版。

2025-01-18 11:34

2025年全国80%左右医保统筹地区基本实现即时结算,2026年底全部实现即时结算资讯

2025年全国80%左右医保统筹地区基本实现即时结算,2026年底全部实现即时结算

1月16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根据通知,以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为支撑,2025年全国80%左右统筹地区基本实现即时...

2025-01-18 11:20

2024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3.1亿,占全国人口的22.0%资讯

2024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3.1亿,占全国人口的22.0%

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8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4...

2025-01-17 14:56

赛诺菲荣膺“杰出雇主2025”桂冠,连续五年傲立榜首资讯

赛诺菲荣膺“杰出雇主2025”桂冠,连续五年傲立榜首

作为10多年来首个且唯一连续五年荣获此殊荣的企业,赛诺菲再次彰显了其在企业文化、人才战略、多元发展及员工培养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2025-01-17 11:02

又一款国产三代EGFR-TKI抑制剂获批上市资讯

又一款国产三代EGFR-TKI抑制剂获批上市

昨日(1月16日),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奥赛康药业的1类创新药利厄替尼片(limertinib ASK120067,商品名:奥壹新)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

2025-01-17 10:31

增辉生命,默沙东中国再度荣膺“中国杰出雇主”资讯

增辉生命,默沙东中国再度荣膺“中国杰出雇主”

1月16日,由全球权威的杰出雇主调研机构(Top Employers Institute)颁布的“杰出雇主2025”榜单正式揭晓

2025-01-16 22:48

CDE:放射性治疗药物申报上市临床风险管理计划技术指导原则资讯

CDE:放射性治疗药物申报上市临床风险管理计划技术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将针对上市后临床风险管理计划、说明书中安全性相关内容、 患者指导手册的撰写提供具体指导意见。

2025-01-16 20:41

全球首款狂犬病双抗药物国内申报上市资讯

全球首款狂犬病双抗药物国内申报上市

日前,据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网站显示,智翔金泰的1类新药斯乐韦米单抗在国内申报上市。

2025-01-15 17:02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资讯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

本指引所称的商业贿赂, 是指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交易相对方的工作人员、 受交易相对方委托办理相关事务的单位或者个人、 利用职权或者影响力影响交易的单位或者个人,...

2025-01-14 23:38

阿斯利康与宜联生物达成临床研究合作,共同探索联合治疗创新方案资讯

阿斯利康与宜联生物达成临床研究合作,共同探索联合治疗创新方案

双方将共同启动一项多中心、开放性、I Ib期研究,旨在评估两款药物联合治疗在实体肿瘤患者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药代动力学。

2025-01-14 18:36

医疗科技国际化之路:新加坡如何提供全链条支持?资讯

医疗科技国际化之路:新加坡如何提供全链条支持?

随着中国医疗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具备了国际化发展的能力,正在“走出去”开辟新的市场。

2025-01-14 15:56

NVIDIA与多家行业顶尖机构达成深度合作,共促医疗健康产业蓬勃发展资讯

NVIDIA与多家行业顶尖机构达成深度合作,共促医疗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在日前举办的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大会上,NVIDIA 宣布与多家行业领先机构达成合作,这类新的合作旨在通过加速药物发现、提升基因组研究,以及利用代理式和生成式 AI 开创先进医...

2025-01-14 13:26

老牌上市药企终止PD-1项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75亿元资讯

老牌上市药企终止PD-1项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75亿元

近日,丽珠医药集团发布公告称,对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合并报表范围内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并对其中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相应计提了减值准备。

2025-01-14 10:13

尊享e生2025升级:首次全场景放开外购药械,医院药品覆盖数量再增资讯

尊享e生2025升级:首次全场景放开外购药械,医院药品覆盖数量再增

1月13日,众安保险举办“与10光,共生长”尊享e生十周年产品升级发布会,正式发布尊享e生2025版,并推出众安健康险未来将主打的两大产品系列——面向健康人群的“尊享系列”,以...

2025-01-13 20:17

PLA材料的医美应用:安全与效果的双重考验资讯

PLA材料的医美应用:安全与效果的双重考验

聚乳酸PLA,作为医美行业面部填充剂历经了3个时代大约20多年的发展,大体可分为1 0、2 0、3 0三个不同的时代;即1 0-结晶片状;2 0-普遍表面粗糙的多孔微球或实心微球;3 ...

2025-01-13 19:53

国家医保局:开展2025年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肿瘤类、重症医学类、麻醉类、零售药店典型问题清单资讯

国家医保局:开展2025年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肿瘤类、重症医学类、麻醉类、零售药店典型问题清单

2025年3月底前,各级医保部门根据本地化问题清单,对辖区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2023-2024年医保基金使用情况开展自查自纠。2025年4月起,国家医保局将对全国定点医药...

2025-01-13 17:32

全球首个超长效PCSK9单抗获批上市资讯

全球首个超长效PCSK9单抗获批上市

瑞卡西单抗注射间隔可长达8周,突破了目前国内外已获批的PCSK9单抗需要每2周、4周或6周的注射频次。

2025-01-13 13:17

好大夫正式牵手蚂蚁集团,共同推进“AI+医疗”创新资讯

好大夫正式牵手蚂蚁集团,共同推进“AI+医疗”创新

蚂蚁集团收购好大夫在线尘埃落定。1月11日,在2025年好大夫峰会上,双方在收购完成后首度携手亮相。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现场表示,共同的使命和愿景让双方走到了一起,后续好大...

2025-01-11 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