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长期护理险在中国的发展有了较为明确的政策支持。
长期护理保险的核心包括三个方面,筹资,护理需求认定,以及护理保障给予(包括现金和提供服务)。筹资通过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市场引导来进行,相对来说操作比较直接。但后面两个环节——护理需求认定和护理保障给予却需要专业的认证、评估以及服务行业来支撑,操作上挑战较大。本文将就护理服务给予所面临的挑战做一简要的分析。
总结来看,护理服务的给予有几个特征。首先,近一半的用户的护理由家属提供,他们获得的是现金。要提供这样的现金给予的评定,核心是国家有较为成熟的护理等级评定体系,能够给出公正的评判,由此才能核准给予现金的额度和时长,缺乏这样的评估体系,很容易导致保障滥用和自己浪费。
第二,一部分用户需要专业的入家服务,服务需求从生活辅助、医疗护理等多种方面,这些服务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第三方护理公司来提供。这些服务会作为护理保障的一部分,因此需要有相应的市场规则和认可体系,才能让有资格的第三方公司获得护理保障的赔付。
最后,机构护理服务的对象偏重更高比例的有重度护理需求的患者,需要全天候的服务居多,因此这类机构需要有专业的护理人才,加上透明的评估体系,避免服务质量上的猫腻和服务的不合理使用。
从上面的三点来看,中国市场上的护理服务都不具备这些条件。首先,中国缺乏非常成熟的护理认定体系,在入住机构的护理服务上,按照实际支出的一定比例来赔付会相对容易操作。但如果给予现金支付,则对评定有更精密的要求,在服务提供者和项目不明确的情况下,加上护理评估体系不成熟,很容易形成夸大护理需求,骗取现金的现象。
第二,中国的入家护理服务并不成熟。入家服务缺乏相应的市场规范和标准,以南通的护理试点为例,接受定点照护服务机构提供上门照护服务的用户,照护保险基金按标准支付,月度限额暂定为1200元。在这样的标准化支付背后,必须要有能够符合标准的入家服务,服务细致到项目、时长和流程。
最后,中国的机构护理服务业并不成熟。目前虽然有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可以住院的护理服务,但市场面临三个极大的挑战。一是专业护理人才缺乏,一直大量依靠学历低、缺乏专业医疗服务训练的护工。第二,随着年轻人口城镇化明显,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后继服务者跟不上。第三,中国还没有经历一次护理产业的技术革新,很多服务依赖传统人力完成,无论是在护理的技术和辅助设施上,都很不成熟,无法做到像国外那样,尽量节省人力。因此中国的护理服务总体来说效率较差。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护理保障的给予需要的条件一是有成熟的评定体系,二是有质量的护理服务提供者,三是建立了对护理机构的服务标准。在这样的前提下,护理保障的支付方才有可能在公平客观的评判下,做出赔付的决定,并在给予服务作为保障的时候,选择有资质的护理服务提供方。而从目前的中国市场条件来看,这三点都很缺乏,不仅评判的主体—–评判专业人员以及评判委员会缺乏,评判的方式如当面评判机制也没有成熟建立起来;而在服务提供方面,无论是入家服务还是机构服务,都尚不成熟,面临人才、技术、服务质量上的挑战。
因此,目前在15个城市展开的试点对长期护理险在中国的实践将非常关键,能否在试点过程中摸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市场特色的标准和评定体系极为重要。
来源:村夫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