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曾经是农民看病的首选,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对健康状况的重视,卫生院成了“冷衙门”。虽然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强基层的口号、开展各种分级诊疗的办法、也实施了医联体、双向转诊等措施,无奈都效果不佳。这一切无疑给卫生院的生存发展蒙上了一层浓雾,卫生院该何去何从?
业内人都知道,乡镇卫生院作为基层医疗机构一直充当着农村地区的健康主力军作用。然而,近年卫生院的医疗服务功能日益萎缩,与此相反各大医院却人头攒动。为了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有关部门提出了强基层的口号、开展各种分级诊疗的办法、也实施了医联体、双向转诊等措施,无奈都效果不佳。
这就给社会各界带来了一个疑问,卫生院已经像扶不上墙的阿斗,还有必要存在么?原来卫生部要求的,每个乡镇至少要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的政策还有必要落实么?按照当前的实际情况,每个乡镇设置一家卫生院的政策应该调整了!
卫生院,已经不是农民就诊的首选
在卫生院设立之初,卫生院主要面对的极度缺医少药的广大农民群体。那时候,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农民的经济条件差、交通极其不便,而且那个年代主要以急性传染病为主。卫生院是当时农民就诊的首选。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农民的经济条件好起来、交通便利了、疾病谱也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加上国家新农合保障面的广覆盖,农民们敢看病了,当然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水准也自然水涨船高,卫生院的医疗业务水平与当今的医疗技术水平的差距缺越来越大了。这时候卫生院已经不是农民们看病的首选了!最不济也要到县市二级医院去看病去,农民们到卫生院也就是配配药、看看感冒和肠炎,以及打打预防针了。无形中卫生院已经被农民们抛弃了!
卫生院,医疗业务功能进一步弱化
由于目前国家医疗机构的设置依然还是维持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等级医院的区分。卫生院作为一级医疗机构,在医疗技术准入、人员编制、医疗设备配置、医院规模等方面受制于相关制度的制约,不可能在医疗技术开展、高端设备的配备与二三级医院相提并论,于是乎在二三级医院高歌猛进的同时,卫生院的业务能力还在原地踏步!老百姓肯定不会选择技术落后的卫生院来就诊的。
然而,近年来一些新政策的实施又加速卫生院业务功能弱化: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人员没有同步的增加,使得医务人员大量从事公共卫生工作,使得业务能力下降;基本药物制度使得卫生院药物缺乏,不能跟上主流医院药物的使用,又被病人抛弃了;绩效工资的开展,等同于大锅饭的再次盛行,使得不少医务人员流失,让卫生院的业务能力进一步衰败!
“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口号,进一步弱化卫生院的医疗服务功能
有关部门的政策导向和口号不当使得卫生院的医疗业务功能更加荒废。针对卫生院基药不够的情况,普遍采取了扩大省增补药品目录,但是病人已经流失很难回流;针对业务能力不强,开展了一些列的所谓强基层的举措:什么大手牵小手、什么医联体、什么帮扶工程、什么提升工程,大都沦为大医院虹吸病人的平台,卫生院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医改的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口号,让老百姓觉得政府都认为卫生院只能看小病,有病自然就会往大医院蜂拥而去了!至于所谓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只是一个美丽的泡泡;分级诊疗到现在也没有拿得出手的模式出来。卫生院就在这样一轮又一轮的改革中被彻底弱化了!
经济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或可被取代
既然卫生院弱化到如此地步,那它还有存在的必要么?不少人都在呼吁让卫生院退出医疗市场,让民营医院取而代之!但是要考虑到中国的面积太大、人口太多、经济发展太不平衡的实际国情。应该要有差别化的政策。对那些经济发达,交通方便地区。老百姓的医疗需求比较高,这些地区的乡镇卫生院不一定要政府举办、也不一定要每个乡镇设置一家卫生院,这类地区的卫生院设置与否其实完全应该交给医疗市场。让个体或者民营医疗机构取而代之,我们的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向民众提供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也可以另行成立公共卫生机构来落实或者也采取向民营医院购买方式来实现目的。
经济落后地区要加大对卫生院建设的投入
而对那些经济落后、交通不方便、离大医院比较远的地区,政府就不应该放手了,反而要强化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加大每一个乡镇设置一家政府举办卫生院的力度。投入足够多的政府资金帮助提高这些地区卫生院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让这些地区的老百姓也能享受到相应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改革开放是的中国经济发展很快,同时带来了交通变化、信息变化、科技变化,使人流、物流、信息流大为便捷,这使许多行业的业态都悄然变化着。乡镇卫生院没有紧跟这些步骤,如果还抱着老的思路不放,卫生院只能越来越走向没落!有关部门应该制定整体调整计划,乡镇卫生院该关停的关停、该强化的强化,但是切记一刀切的政策,毕竟中国实在是太大、情况太复杂了!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微信号:jicengyishi) 作者:吴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