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Latitude Health 于7月27日召开了《慢病管理的挑战和趋势》研讨会,深入分析及讨论了慢病管理的模式,挑战以及未来可能的机会。此次会议同时也邀请了业内的服务方和支付方共同来探讨在慢病管理领域如何去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发展。Latitude Health在会议现场分享了一部分我们对慢病管理的研究成果,我们对整体慢病管理市场的主要看法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1、线上线下融合:慢病管理很难单纯靠线上完成,线上无法解决用户依从性、与治疗和运动结合等慢病管理无法忽略的问题。未来的慢病管理更可能是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线上作为患者教育、依从性督促、服务者与患者沟通的工具,辅助线下的服务。
2、服务者:由于慢病管理是一项细节活,且需要长期用户跟踪和教育,三甲医院的专科医生并不适合提供这样的服务。未来专业健康管理师/教练与全科医生将是慢病管理的主力,而且慢病管理所需的时间和流程管理意味着专业人员需要时间投入,全科医生可能需要护士和专业教练的辅助才能完成慢病管理服务。不过,市场需要较长的用户教育实践以及对专业人员的培训才能提供可信的服务并让用户相信服务者的能力。
3、依从性挑战:由于慢病很大程度上与生活习惯有关,慢病管理很大程度上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这一点本身就是逆人性的。用户端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督促用户,增加依从性,从而让慢病管理有可能达到效果。用户本身的意愿和对健康的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是否有可能长时间依从慢病管理,而依从性意味着极大的人力投入和沟通成本。
4、渠道:我们的调研显示有50%的用户希望慢病管理不另外收费,而是附加在商业保险上。可见未来的慢病管理仅靠用户自费会很难托起一个市场,而是需要寻找能够带来大客户渠道的入口。这可能包括企业雇主、商业保险公司、体检、基础医疗机构以及一部分有服务改革意愿的医院。
5、载体:未来中国市场有前景的包括三种慢病管理的载体:独立的第三方专业慢病管理服务机构、依托药房的慢病管理以及以基础医疗为载体的慢病管理。这三者的服务者不同,渠道不同,服务特长也不一样,分别依托健康管理师/教练、药剂师和全科医生进行服务。基础医疗参与慢病管理的最大优势是可以与治疗的整个流程结合得更为紧密。线下教练的优势是可以更细致地通过运动、饮食、生活方式指导去改变用户的生活状态,促进慢病治疗。但教练服务难以直接融合到治疗、用药、检查中去。而药店在用药管理上有明显优势,但药剂师能够承担的职能也非常局限,在生活方式指导上不如全职教练来的细致专业,同时也不能介入整个治疗流程。因此三者在不同程度上的结合可能更能够推动慢病管理的发展。
6、重资产:由于无法脱离线下服务,慢病管理的发展将是重资产式的。服务有人员上限和地区扩张限制的瓶颈,无法进行快速地毯式扩张。再加上店面辐射区域以及与当地医疗机构谈判合作的资源条件,总体来说,不可能用互联网式的思维突破地域扩张。
7、盈利:我们的调研显示只有28%的用户愿意为慢病管理付费,且67%的用户的付费意愿低于500元一年。由此看来,慢病管理成为单独行业,自负盈亏的能力会比较困难。在线下以运动课程为主的服务上,支付意愿可能更强,因为用户直接参与到运动和教练指导课程上,对于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更愿意付费,但这种模式依赖线下布点和操作人员,难以快速扩张,辐射的人群也是特别有针对性的,因此,总体来说,慢病管理将是医疗服务的一种衍生,难以成为单独行业而存活,更适合嫁接在基础医疗机构、商业保险产品以及药店服务上。
来源:村夫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