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也进入4.0时代了,创业者该如何抓住投资机会?听听投资人怎么说

医疗健康 来源:虎嗅 作者:LIXINZHENG
2016
07/14
13:31
虎嗅
作者:LIXINZHENG
医疗健康


我想以罗氏作为开场来谈,人类在医疗方面的技术已经走到了一个奇点出现的状态,在未来的5-10年里,医疗界将会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么这个变化可能会非常巨大。

罗氏(Roche)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在1896年成立至今的100多年历史里,罗氏进行了3次重要跳跃。我把这些跳跃称作为医疗产业的不同版本,有2.0时代的罗氏,3.0时代的罗氏,4.0时代的罗氏。

罗氏起步的时候是以维生素发家,进行了大量化学药的并购,是一个医药商业化运作的高手。我在史克葛兰素的时候,它是我们在化学方面强劲的对手。

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里面,他们最先开始做干扰素而进入到生物制剂,然后扩张到癌症市场,最后通过收购基因泰克这样一个伟大的基因公司,成功的进入到了基因、诊断、制药三合一的业务模式里面,从而成为医药3.0时代的一个伟大的企业。

但是就在最近的十几年,也就是2000年以来,个性化医疗启动之后,罗氏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跳跃,我称之为是4.0时代的罗氏。罗氏和谷歌,和它自己收购的公司,在个性化医疗,尤其是围绕着肿瘤等重大病症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收购和发展。

首先它和美国最大的病例数据分享和分析社交平台PatientsLikeMe进行了深度合作,然后和谷歌一起入驻到了Flatiron这样一个癌症电子病历和大数据分析的平台。

同时它又以12亿美元收购了第二代基因测试和大数据的领头羊—Foundation Medicine,Foundation Medicine就是为乔布斯做诊断的一个癌症个性化治疗的领导性公司。

罗氏这样一个本来排在全球十几名的制药集团,通过三级跳,变成了医疗4.0时代的翘楚。我们作为中国医疗的投资者以及中国医疗产业如何看待罗氏这样的的三级跳?如何能够完成三级跳?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这样一个产业升级改造的过程中,我们怎么投资?我们怎么去寻找能够完成三级跳的那些伟大的企业?

从医疗2.0到4.0

首先和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我不是科学家,更不是临床专家,我是在多伦多大学读到土木工程的硕士博士,后来念了MBA。所以我对于医疗的理解只能从营销、投资、产业结构演变这些角度来分析,有些专业的问题我也回答不了。

我是94年加入美国麦肯锡公司最早的华人顾问,在麦肯锡我的主要专业集中在医疗产业的管理咨询。在这期间我服务了强生很长时间,包括他的中国战略和医疗器械战略布局。

离开强生之后,就开始在中国的中美史克,做中国区的营销经理,然后就是葛兰素中国区的副总,后来以顾问身份服务大概十几家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国医疗产业的战略,在一步步的往前推进,跟世界接轨。但在很多地方还是没走过来,不像在其它产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领导国家,但是医疗产业不是这样的。

投资医疗我是从01年开始做的,我投的最早的企业包括在香港上市的华瀚生物(也就是美即面膜那一家)。

医疗4.0的时代已经到来

跟大家谈的医疗2.0、3.0、4.0、的这个版本分类,有没有科学的教科书式的定义? 其实我们查了很久都没找到,所以我们就暂且先这样分类(可能没有科学依据)。

2.0的医疗企业是以化学、传统经验医学、传统制造业为主,并将传统医学做到极致。

3.0的企业是指已经引入了基因诊疗,IT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的企业。但是由于这些企业还是以点状突破,单产品或是单个技术专利形成的生意,所以我们认为他们还是没有融入到智能化医疗的生态圈或是产业革命的时代。

4.0时代,也就是近几年突然出现的信息技术和各个产业大融合的时代,以这个大数据,人工智能,精准医疗,基因诊疗,3D器官打印这些技术而带来的,可能对整个医疗细分产业链彻底的革命,改变生态圈,从而彻底改变医患关系,改变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这样一个大行动面状的革命,甚至是三维立体的革命,我们称之为4.0时代的医疗企业。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什么叫4.0时代的企业?

最近在互联网和创投界非常热门的一家企业,叫做碳云智能。它是由华大基因的前CEO王俊,带出来的包括自己在内的6个人组成的团队。是一家以基因技术为核心,和大数据相结合的生命科技的数据公司。

在A轮融资的时候他们就拿到了10个亿,估值做到了60多亿。也就是说,A轮后直接进入到独角兽俱乐部。他的主要投资人是腾讯的马化腾,这就实现了一个伟大的医疗革命,就是基因技术,加上信息革命,就是“IT技术+BT技术”的这个结合体。这样的一个BT 加IT的结合体,已经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医疗产业革命。

医疗4.0已经在我们身边发生,它已经在医疗产业的各个角落都有展露。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临界点,或者奇点,那就是智能化的医疗在前些年,还属于风险投资和上市公司炒作的理念,但是我们观察下来,它的营运超过了10%。一旦一项技术或一次革命发展到了10%的时候,它的快速腾飞期将马上到来。我们预计在未来的5到10年内,智能型医疗的产业结构改变将席卷全球,不仅仅是中国。

回顾医疗3.0的时代,有哪些成功的模式?

今天晚上我主要谈论的不光是4.0,还要和大家一同探讨一下3.0究竟走完了没有。我们投资了20多年医疗,考察了几百家企业,也投了几十家。在这之中我们发现,真正在中国能做到4.0的平台型企业还非常少,大部分的上市公司还停留在3.0版本,有的甚至2.0都还没有做到极致。所以今天晚上我们先回顾一下,3.0版本下的医疗模式。

先讲国际上。做医疗投资20多年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市值和销售收入都排在第一的,全球最伟大的医疗公司—“强生”。强生和辉瑞(Pfizer)在过去传统的医疗历史上,是两个广为引用的分处两个极端的模式。强生企业的核心定位是For everybody in the family,from cradle to grave.它是一家针对每个人的不同阶段,全生命周期,全家庭覆盖,关爱人生一切的医疗健康集团公司,真正的以人为本。而辉瑞走的是另一个极端,深度研发,大药驱动,所以他们的颜色一个是红色(爱护),一个是蓝色(科技)。

在跟很多中国企业家沟通的时候,他们有的说我要做中国的强生,有的说我要做中国的辉瑞,分别有不同的模仿者,这算是两种常见模式。第三种模式就是美敦力(Medtronic),彻底的医疗器械,做到了1200亿美元的市值,有200多亿美元的收入。这是一个不错的模式。其实像威高,和以前的乐普等一些相关的公司,包括被美敦力收购的一些中国医疗器械公司都想走这条路。

还有一个大家可能不熟悉的,叫Danaher,这家公司以非常优秀的并购增值能力,在医疗产业上的几条线进行深度的并购,在获取运营和产业之间效率提升的一家公司,非常优秀。它也做到了六七百亿的市值,收入也达到了200亿美金。在中国有很多的外资企业,其实都是Danaher旗下的。

另外一个模式是细分市场,比如亨瑞祥(Henry Schein)。它的市值也达到了150亿美金,专做牙科分销和物流,通过代理和自家品牌对下游形成广泛的物流覆盖,它很有可能率先进入到垂直互联网,不见得是横跨医疗产业链,但一定是牙科细分市场里面无法撼动的巨无霸。这个模式也非常好。

剩下的还有大家都熟悉的2015年全球医疗市场的盈利冠军吉利德(Gilead)。这家公司的收入比强生少,但是恰恰利润却更高。这家公司非常有意思,它和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它真正的核心技能是靠并购。他们的BD部门有非常好的临床判断能力,他们敢在临床三分之二的时期,并在别人不敢动手的情况下,准确的砸下巨额现金入手大药,而这几个大药就构成了整个公司的市值。对投资标的的管理能力、判断审查能力都做的非常好。这样的模式其实在中国很多家公司都是完全可以复制的。

最后要补充的就是罗氏,我们认为的在未来的医疗4.0有可能成为霸主的公司。以上的这些模式,中国的企业究竟能不能复制?中国300家A股上市公司,几百家新三板上市公司,一两百家境外上市公司,加起来大概六七百家医疗上市公司,每一家都有自己的一个标杆。但真实的观察一下这些公司,有很多是没有做到这样的。

还要补充两三个模式,其中一个叫眼力健(Advanced Medical Optics),专门做眼科;还有一种叫德彪(Debio Pharma)模式,它是专门做临床基金,再加上license in,或是license out。这种模式的核心技能,是在比较早期的时候就可以判断产品潜力以及对风险的控制。还有一种是在过去半年证明了是相当失败的模式,瓦伦特(Valeant)模式,在中国有很多企业犯了同样的病,通过并购、拉高药价,大量扩张的模式。这种模式有点像安然事件。在过去12个月里,股价最高达到了280块,最近跌的非常惨,市值跌了90%左右。国内的有一些企业还在从事这个模式。

中国医疗处在什么阶段,中国医疗3.0有哪些成功的模式?

那我们跟踪一下这些模式来比较一下中国的企业,整合一下中国过去医药工业发展的30年。中国企业和美国的很多模式只是形似而已,实际上是做不到的。我先讲中国最古老的模式,就是原料药大规模生产形成定价权模式,我现在投了一两家企业仍然有这样的思维存在。这种原料药定价权模式最早要上溯到最早的石药,四大抗生素家族,包括联邦从某种意义上也是这样的(虽然有一定产业链上下游联动)。

第二个路线就是中药和普药的品牌化经营。像哈药以前的一些思路,是一种没有创新能力条件下,但消费水平跟上来的时机,品牌化经营一项中药配方,品牌化经营一项吃不死人的技术。这种模式可能目前也过期了。

还有CRO模式。由于中国的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只好靠仿制,所以就出现了很多以CRO为基础的,甚至是给中国或外国企业做CRO的盈利模式。这种模式向下游延伸的话,就形成了仿制药品牌,仿制药经营的模式。

这是比较老的模式,后来就演变成了首仿模式,像中国一度的市值霸主恒瑞。迈瑞准确的说是仿制加进口替代以及出口替代,打国际中低端市场的模式。这些模式构成了中国上市公司里的大部分主体。那在过去5年又出现了像康哲等等这样的模式,康哲以往主要是做外国进口优质产品的代理,因为外国中小公司在中国还没有这个销售能力。进而到收购外国产品知识产权,甚至收购药厂的一个先代理后收购的模式。

这个模式就演变成了最近亿腾,绿叶等等这样的直接走出去模式。亿腾做的更彻底,它不但收购外国的知识产权和产品,更是直接收购外国的企业并在外国经营。这样就构成了走出去全球化这样一个战略。复星最近也在走这样的一个模式,这个模式可能在未来三五年还会继续发生,直到外国没有什么东西让我们买为止。

在A股上市公司里,还有另外一种投资方式,叫非医疗企业转向医疗,这样的做法结合壳炒作、重组,他的回报是相当之快。这种模式不再是我们之前说的企业战略而是一种投机模式。纵观中国的企业,大类就是这些。那这些在未来的4.0条件下,还会不会是我们这些投资经理关注的模式?或是我们在资金配置方面,需不需要要留出一部分资金,去观察4.0版本的那些细分领域的革命者出现?

这又回到了今晚的主题,未来5年内,在信息技术、基因技术、材料科学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等这些技术的催生条件下,有哪些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能够成为细分市场的革命者?那这是我们今天要关注的任务。

我们的分析师做了这样一个统计,在A股300多家上市公司中,其中大概有200家公司在各种程度上宣称自己已经4.0化了,已经站在了智能医疗的风口,每一家都在喊,大约2/3吧。

我们拜访了很多家,非常有意思的是,一部分公司宣称自己已经站在了风口,包括分析师报告里常说ABC、是某某产业的数字化革命的平台,或是未来的领导者。结果我们进去一看,发现他可能连数字化的本质都还没摸透,所以这个非常奇怪。这种现象发生的比例非常高,竟然还有一些销售额很小的公司宣称自己在多个医疗重大革命性领域都有布局,这个让我们很惊讶。所以我想还是应该回过头来关注一下医疗的本质。

医疗产业发展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和“尽早诊治”

做投资和医疗这么多年,首先应该先讲人的本质。在70亿人口位居的地球上,有两个重大的本质性的东西,第一个是老龄化和人口增长,生命的数量在延长。第二个就是各个国家由于中产阶级的成长,对生命的质量,包括就医时候的质量要求,都有提升。从数量到质量的提升,就回到了医疗作为一个产业的本质,首先要降低全社会全过程的医疗成本。也就是医疗效率一定要有巨大的提升。

第二件事情是我们中国不太注意的,就是病患在医疗过程中,病患的体验、尊严和生命质量这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其实才是医疗产业的终极本质。任何做医疗投资的,都不应该像中国某些省份的医疗集团,只是片面的追求利益而忽视病人的生命质量,这是不可取的。

这样一来的话,就有两个投资和上市公司在设计模式或做策略时必须遵守的:第一个“人本”,以人为中心。所以我们认为在4.0版本里所有的投资策略,必须一定要“以病患为中心”来设计整个产业链和商业模型。第二个就是“尽早”,尽早是什么意思呢?预防优于早期诊断,诊断优于治疗。只有做好这个预防和诊断,后面的治疗和康复的环节成本才会大大降低。基于这两个原则,我们回头来看现在发生的革命,第一个是基因革命,第二个是IT的信息革命,第三个是物理技术,包括激光和超声等技术。这些革命加在一起能否完成我们的使命?我们能否尽早发现,尽早诊断,以人为本,从而构建整个医疗体系?而不是像在中国的大医院里,到处人满为患,以医疗治疗机构为中心的这样一个低效医疗体系。在我们看来,现在的这三大技术冲击完全能够在未来的5到10年里,彻底的改变医疗产业并达到“以人为本”和“尽早治疗”。

医疗4.0将重塑医疗产业链,未来有十条主线

所以我们判断,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面对原药研发不利的条件下,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全球共享的生物技术,为中国打造一个全新的医疗产业链。

如果我们来看医疗产业链4.0条件下的信息技术,基因技术,物理技术,会有哪些主线让我们可以分门别类的寻找投资机会?这个在很多分析师报告里都有分类,我把我们初步结论给大家介绍一下。

这个感受很简单,就是叠加。大数据投资领域中有10条主线,第一条主线(IT+MT):就是把大数据这样一个信息技术(IT),和医疗的临床技术(MT)相结合,就能构成人工智能下的虚拟医生,不论是对医生的效率和进度,还有研发的流程都有提升,信息技术和医疗技术对接这样一个潜力方向。

另外一个方向就是碳云模式(BT+IT),他把基因技术(BT)对接到腾讯的大数据或云技术(IT)当中,实现了革命性的BT加IT,所以他A轮可以融到60亿。如果你要走BT加IT这条线的话,你就要和BAT这样的公司竞争,你有没有资格和他竞争呢?除非你可以入股到碳云智能这样的公司,但他一般是不会要你的钱。第三块突破口相对容易一点,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就是远程医疗加检测诊断技术,我们称之为Tele-medicine+IVD,这个组合是个完美的组合。

在我们遥远的山区,并没有大型的CT和血液检测设备,那怎样才能解决70亿人中偏远地区的检测问题?此时应用远程医疗加上智慧型的智能检测诊断设备,就能覆盖到很多地方。这样不仅使得医疗的资源配置和效率大大提升,而且带有预防性质,因为它可以提前检测。无论从人道主义,还是经济价值,都是非常有利的。

第四块叫移动医疗的大数据平台,在中国绝对是BAT的天下(在美国是IBM和谷歌的天下),如果别人想进入这个模块,最后估计也会被BAT收购,不过这也是好事。这个在收集、云端的处理能力、数据处理,开发应用、从医药开发进入医疗到治疗后的看护的过程也是全生命周期的。这个移动的大数据必须要有非常好的IT背景才能去实现它。

下面这个技术可以让不少上市公司参加的技术,那就是传感器、物联网、再加上智能设备。这些技术可以让智能化的医疗设备医疗器械成为现实。中国大多数的上市公司都可以在这方面开发出应用。它比较窄,属于应用级别的而不是基础技术级别的。但是仍然可以给我们庞大的投资空间。如果它可以和微型化医疗技术结合,就会出现小型的智能胶囊、人体内导航。我们开玩笑称这个是“堡垒从内部攻取”。以前我们做诊断治疗,都是“外科医生把箭头剪掉就不管了”。而现在完全可以让微型的医疗器械设备直接进入人体,从人体内部直接进行诊断和治疗。这个在未来的前景是非常大的。还有一个前景就是免疫疗法。什么是免疫疗法?就是借助人体内部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抵抗癌症这些东西,不借助外力或减少负面外力,这使得整个负面的作用大大降低。要知道化疗的副作用是相当大的。所以这在未来也是非常有前景的。中国的不少创新型企业一直在这个领域做了不少工作,是疾病从内部治疗的一个非常好的做法。

远程治疗是拉近了距离使得全世界的资源得到分配;免疫疗法是通过体内的细胞深处资源进行治疗。所以说医疗4.0时代的这个技术已经完全打开了人们对于以往医疗的那种经验时代的局限。他可以拉到地球另一边,也可以进入你的体内的分子水平。

还有一个领域也是最近互联网炒的比较火的技术,就是VR/AR治疗技术。这在解剖、外科手术、培训、实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物理技术方面就有激光,它可以应用到光纤层面上,以及无创的超声,对人类的伤害是极小的,而且可以早期诊断。还有新材料等等。这些突破也会使得以前医疗技术的一些不可能变为现实。另外一个就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监护、手术方面,都可以通过机器人得到实现。

最后一个比较大的领域就是干细胞和3D打印。在癌症治疗方面,直接将有癌细胞的器官彻底截除,反倒是一个很好的做法。但是截取掉之后没有东西替代怎么办?所以如果3D打印器官能够实现的话,它的医学价值也是革命性的。但很遗憾很多东西都还在实验和科研阶段,无法进入大量的商化阶段。

最后我跟大家介绍一下国内外分布在不同领域的几个公司。在国内,分析师在推荐时都喜欢把某个上市公司比作美国的XXX,那我们现在就来谈谈美国的那些XXX。首先要讲一下国内的碳云,碳云和华大是完全不一样的两家公司。如果华大是富士康,那碳云就是苹果。一个是标准的工厂性质的3.0企业,另一个是标准的生态性质的4.0企业。碳云有可能把全人类的健康数据全部组织起来并且全部数字化升级还原,还原完之后,在美容、营养、健康、医疗这四个大的行业推出个性化的,甚至可以用机器人学习的大数据深度挖掘,形成一个海量的生命生态大数据。这样的话他有可能颠覆之前讲的美容、营养、健康和医疗这几个大的产业。这像乔布斯用苹果技术颠覆六大包括音乐、通讯这些产业其实是一回事。

我们讲的革命3.0、4.0它不是几个简单的机械叠加,我做一个华大我再做一个华大,不是的。我们是在华大的基础上做一个几何型的爆炸,我们等的是这个东西。

美国最具代表的医疗4.0创新型企业

我们来看下在美国比较优秀的几家公司,第一个是谷歌,这个做搜索引擎的公司,却已经花了上百亿美金去研究人的生命医疗的先进技术。那我们中国的谷歌在干什么呢?在和某系一起欺骗老百姓。这就是两个谷歌之间巨大的道德差异。谷歌花了一百亿美金,涉及到了医疗的所有创新领域,总共投了20多个领域。包括基因测序,测试个人健康管理的新型药剂,智能医疗的可穿戴设备,个性化治疗软件服务,医疗机器人,远程医疗,人工智能,所有你能想到的没有他不涉及的。因为他投了100多亿美金,相当于1000亿人民币。那中国现在真正花在点子上的有1000亿人民币吗?我很怀疑。300家上市公司1000亿人民币,相当于一家要投3个亿,不知道有没有花到这个份上。而谷歌一家企业就花了这么多,而且它现在还在开发自己的基因组计划,健康平台等。这是一家伟大的公司,我觉得谷歌医疗未来可能会干掉葛兰素这些2.0、3.0的企业。

接下来讲一个更伟大的公司,因为他的寿命更长,那就是巴菲特的爱股IBM,他的人工智能(深蓝,Watson)加上医疗数据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医疗生态圈。谷歌和IBM这两家公司在医疗领域的布局和投资,远远超过了中国在整个4.0时代的医疗布局。那讲到这里就出现一个时代性的变化,为什么巴菲特敢买IBM?我们只能说他绝对不是看中IBM的硬件这块。

有点意思的是,我们以前说中国的医药工业没有竞争力,是因为我们做不出大于100亿美元以上的化学药,比如像辉瑞、吉利德等。

吉利德(Gilead)一个药一年的收入是150亿美元,另一个是120亿美元。在以前的2.0,3.0时代,美国是靠极高的价格和极强的专利保护保障大型的制药集团来做出百亿以上的大药。然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销售,从全球病人的荷包里赚钱。这是在2.0、3.0时代下的“医疗帝国主义”。

那在4.0时代条件下的“医疗帝国主义”是什么?或者是中国产业想弯道超车的话,应该去思考在4.0时代下,中国还会不会出现十亿美金以上的药?而且在美国很难再出现新的百亿美金大的化学药的前提下,中国的医疗工业怎么走?

这就需要我们大家去思考了。这方面建议大家可以密切关注一下碳云智能,它是最有可能与谷歌、IBM这些公司分庭抗礼的,或者说是华人领域可能领先的一个公司。

另外我们来讲一个“逆袭”国家,那就是韩国。大家可能知道三星医疗,三星医疗知道自己竞争不过那些创新型的基因公司,所以它把自己定义为医疗服务,加生物制药服务,加数字医疗这么一个三位一体的全球性医疗公司。这是一个标准的有自知之明的定位。三星最早是做CMO的,也就是在生物制剂方面,通过自己非常精密的制造优势,来给全球的生物公司定制。跟BMS、罗氏签委托合同生产。你做苹果,那我做富士康好了。

那在数字医疗领域呢,他搞了大量的数字医疗专利,再加上数字医疗的品牌,如包括可穿戴式的手表和助听器,然后在韩国设立医院进行医疗技术的融合。就像我刚刚讲的,IT技术加MT技术会迸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三星在BT(只能算半个)、IT、MT三合一的情况下做的非常聪明。在BT干不过罗氏的情况下,我帮你做委托加工;在IT可以和苹果分庭抗礼的情况下,我要跟直接竞争方面;MT这块,我自己在韩国收购医院行不行?所以,任何一个能够三合一甚至四合一的公司,将有可能超过单体公司。

下面介绍大家几个公司,一个叫做Juno Therapeutics,这是美国的一个细胞免疫医疗的领头羊,Foundation Medicine,这是基因测试的领头羊,乔布斯就用的这家公司,但是已经被罗氏收购了,还有一个叫Practice Fusion,这是全球最大的医患的云计算电子病历系统。

还有日本的一家领导性的一家企业就是3D打印器官的一家公司,叫Cyfuse Biomedical。这家公司也是值得跟踪的一家公司。

还有最后两家值得跟踪的公司,其中一家是IMS Health,它主要拥有全球最顶尖的医疗数据提供商,也是一家咨询公司,它有点像医疗领域的麦肯锡。它更多的是在全世界,很多的医院里进行大面积的大样本的,收集药品保健品的真实使用的数据,所以被称之为真实世界数据。它比这个社区收集到的大数据又更加精准。因为已经是治疗的最后的结果了。这家公司收入很少,29亿美元,但是市值已经达到80几亿美元,所以这家公司未来有可能在整个4.0版本条件下,会达到非常重要的制高点。

最后一家公司叫Proteus,这家公司是做可吞服智能药丸的。这个药丸功能是诊断或实时监控。智能丸在被吞下体内后,会不断提供给你实时的整个身体的大数据。这个和无线传输结合在一起的话,可以提供给病人、正常人一个24小时连续性的的健康监控报告。这个报告给了自己,可能用处不大,但如果给了医生,那医生对于你的身体状况就有一个非常精确的判断了。

如何抓住医疗4.0时代的投资机会?

那下面问题来了,我们作为金融方面和产业方面的经理,在中国未来5到10年内,面对这几大技术爆炸条件下催生出的一条条新的医疗投资产业链,我们应该怎么办?

在刚才谈的这些应用都已发生,都会有多人去做。我们的任务是如何找到这些细分市场的领头羊,如果大家有这个背景和技术的话,不但可以找到这些领头羊,还能催生这些领头羊帮助成为垄断者。

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我们最近和很多上市公司进行沟通发现,在300家上市公司里,就有200家是站在风口上。那这些风口上的到底是小猪呢,还是死猪?这个值得我们研究。我们初步调研下来,这200家站在风口的企业,很多是出现了三个问题:第一是董事长、管理层太老,无法学习到4.0。这个4.0需要全身心地去投入学习,因为它的交叉学科太多了,它不是简单的一门学科,而是几十门交叉学科结合在一起。但是很多A股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他本身的思想又来源于2.0时代,很难让他去接受4.0。管理层也比较富有了,学习的动力也不足。这是第一个我们不知道如何克服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执行力特别差,如果你看他的技术,他运用的平台,可能是人家几代之前的东西,他无法真正融入4.0时代。高等文明一定会干掉低等技术文明的,这个是“杀死你没商量的战场”。由于执行力非常差,导致很多公司技术上看起来不伦不类,似是而非。

第三个A股上市公司出现的问题就是资本市场严重透支,负面结果是巨大的。第一,他的自满情绪很高的,我已经做了,你还跟我谈什么?第二是资本市场炒了,他钱已经赚走了,他没有真实的意愿去实现这个东西。我们要的是真正的工业企业家,是真正的互联网专家,而不是将上市公司变成金融专家,把这一波钱炒走了就算了,严重透支,这个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医疗行业在成熟国家的GDP中(例如美国)可以占到17%,1/5或1/6的GDP是医疗。在我国占到6%左右,由于人口老龄化所以逐年上升。也就是说,在中国16个人里就有1个人从事医疗。所以我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有志之士,会来解决我上述提到的上市公司遇到的那些问题。

最后,对于我们来说,投资就是看透产业未来的游戏。如果看透了未来,不管你是投机主义者还是投资者,你都将会得到不错的回报。

问答环节

Q:3D打印技术在骨科突破的可能性。

A:我想就3D打印技术谈几点,先从你提问的骨科技术谈起。3D打印技术在骨科有好几种应用方式,首先讲的是金属打印。在很多年前,天津有一家被乐普收购的企业,这家企业在10年前就购买了一个巨大的3D打印器械,这个东西很笨重,有半个屋子那么大,他们用这个东西打印了脊柱里面的一个个小段。现在已经有很多公司在做了。

所以金属的3D打印在骨科的应用是比较容易的一件事情。而在牙科方面,用3D打印去烧一些牙科的小件,这都是可以做到的,没有什么问题。

在骨科和牙科,把橡胶和树脂用来3D打印一些模型这些我们早就实现了,我们投资的时代天使在10年前就开始从以色列引入3D打印,打印出一些成型的牙套。关键就在于生物细胞的3D打印或排列。这方面目前是在大学和药厂的实验室中应用,血管和小的肝等都是可以实现的,但是目前还没有实现商业化,需要多长时间走过去很难讲,也有可能很快就过去了。

在美国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公司可以通过陶瓷化工复合材料来进行3D打印,这个目前已经可以小批量的出来了。它可能会出现物理性质不够,不够耐磨,或者一些表面的结合处理不到位等等的问题,但在可预见的未来5年内是完全可以突破的。

Q:对国内的精准医疗怎么看?美国做到什么程度了?

A:国内的精准医疗目前仍然在早期的筛选和预防阶段,后端对于生物标志物的解读方面,我们这边还缺乏人才,整体配套是欠缺的。所以国内精准医疗目前还集中在技术层面,真正国内能够商业化的精准医疗其实只是在通过诊疗诊断技术的筛查和预防方面,不是治疗,需要整个后端产业链和生态圈起来才能为中国病人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精准医疗还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关于电子病历的问题,EHR,电子病历的收取和临床数据的共享在美国的立法和病人医生的整个系统数据是饱和的,由立法的系统来保证数据的使用。中国的电子医疗数据第一没普及,第二壁垒很多,数据标准不一样,在没有一个大健康数据条件的环境下,要想对个性化疾病做精准性治疗目前还不是很成熟。

美国的精准医疗在2012年以前日子很艰苦,差点衰败,因为奥巴马上台之后给了巨大的帮助才活了过来,2009-2010年期间的医生人数从几百人扩展到四万多人,2015年一整年为很多小型诊所带来了一亿美元政府奖励,政府奖励使得这个云端公司得到了快速的成长。

Q:传统医疗企业如何结合移动计算技、VR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弯道超车或跟上节奏?

A:传统医疗企业和4.0技术相结合,这是个管理性的问题而不是技术性的问题,其实这个成功的概率还是蛮高的。重点是企业战略规划的时候要做到位。我本来就想根据这几个题目讲一下,一个是“弯道超车”,一个就是“老树开新花”。也就是说从一个老的医疗企业如何开拓新的事业部,还有就是“跨界打劫新的市场”,这些都是我们认为上市公司未来可以采取的一些策略。

Q:医疗投资是否能够倒逼医改?

A:这个观察是对的,上周李克强总理提出医疗改革跟个性化治疗数字技术运用等等,这任政府对互联网技术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很多国家,包括西方发达国家,所以医疗4.0的发展会倒过来逼着政府采取新的医疗政策。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分级诊疗。我在国外待了很多年,在国外是金字塔形的医疗资源配置体制,大病进大医院,人数极少,专家也很少,小病有家庭医生给你解决,逐步向上推进,reference的治疗方案,使得医疗资源从底部分配到社区里面去。中国名牌的医生一天要看几十人上百人,301医院、北大医院人满为患,打喷嚏感冒都要去医院吊水,这是一个标准的倒金字塔的社会医疗资源配置体系,这个体系是沿用很多年前的苏联的模式,倒金字塔要倒过来变成正金字塔,这个过程就是个庞大的社会改革工程。

以前医疗产业链跟倒金字塔的配置比较吻合,医疗资源极度集中,医生、年轻人就想去大医院,因为他到社区之后没有任何临床的支持,他所得到的临床资源非常少,即使国家想改革倒金字塔的状况也做不到。由于互联网的出现,现代化技术的出现,使得个体医生多地职业社区医疗变成一种可能性,这个时候国家提出来改革是正确的。

Q:碳云的产生是基因检测和大数据的结合,但还有另外一种竞争的模式,那就是医生集团和大数据的结合,中国医疗资源的整合会不会和碳云形成未来4.0的一对竞争对手?

A:BT加IT的结合诞生碳云,而医生集团和大数据结合是MT加IT的结合。你的问题是他们相互之间会不会互相打?会不会出现重叠,相互替代?这是个非常好的题目。我不认为这两者会出现相互替代的情况,因为他们背后的深层的的逻辑是不一样的。医生的技术和大数据的结合,他结合的层面是围绕着医生的知识面展开的。而BT这块则完全是的深度,是在基因层面的上展开的。基因层面上吸收的大量的数据库能够直接找到疾病源头,远远超过了医生集团能够看到的深度。

Q:没有医改的话,很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实施是不现实的模式吗?

A:没有医改的话呢,产业的演变速度会很慢的。很多国家其实是被利益集团控制的,所以在很多国家先进技术发展很落后。比如欧洲很多国家的的电商项目,比我们差远了。如果利益集团生态圈不改变的话,产业想要演变难度非常大。

Q:能谈谈美国医疗企业和保险公司合作的经典案例吗?

A:我马上要拜访的一家公司,谈的就是医疗金融。我们把医疗分成老四块和新四块。老四块就是化学药这些,新四块其中一个就是医疗金融。医疗革命和互联网革命的交叉将产生大量的商机。

在美国为什么会出现150亿美金一年销售的大药呢?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保险系统。一个新药出来,通过FDA,美国的保险公司可以直接支付。不存在新药上不了国家的基础药物名单,在中国新药出来之后是很难上基药名单的,所以在美国的医疗体系里,保险公司和药物的联系是直接的。反过来讲,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要和这个定价直接挂钩。

基于这一点我举个例子,美国的医疗占GDP的17%左右,这是金融业很大的出处。这说明老百姓的很大一部分钱花在了医疗,这两个行业的交叉点一定是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还是回到刚才的被罗氏收购的Practice Fusion公司,他是美国最大的电子病历系统,是一家云计算公司。他把所有的医生构成一个群组,把病人的信息送到云端中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云端,无需安装电脑软件的前提下,实现医生与医生之间对话,病患于病患之间对话。同时他还开放了API,把应用程序的编程接口开放给社会。

一些全球主要大的保险公司就直接和Practice Fusion进行账单往来,也就是说医生能够在自己的医院系统和保险公司的支付系统之间来回联网切换,由此,Practice Fusion就变成了医院的医疗系统和保险公司的金融集团之间的无缝连接,目前这个是免费的。

他的商业模式和中国的奇虎360很相似。Practice Fusion先把医生和病人圈进来,再把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圈进来,目前的盈利模式还是靠广告位收费,但一旦打到一定的零界点之后,他完全可以用别的支付方式收费,提高盈利能力。

Q:技术改变医疗感觉是大公司去做的,对于民营医疗来说是不是很难在技术和创新上达到产业化?

A:其实这个问题我是持另外一种看法的。我觉得中国的医疗4.0模式,其实应该是由民营企业来打头阵的。因为他很多情况下,其实是在革现有传统医疗机构的命,如果要我给一个数字的话,我觉得80%应该是民营企业来完成。

Q:您对医美行业有研究吗?

A:医疗美容之前我们投过几次美容连锁机构,例如自然美。自己也创业过这方面的医疗美容机构,后来在韩国、中国看过一些临床组织和用于美容的产品。以及在瑞士考察过跨境美容项目。

北京有一家新氧科技有限公司应该是亚洲的一家非常不错的微整形平台。它等于是一个整合了信息、专家、门店、诊疗资源和地面组织的在线平台,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Q:但是现在卫计委2016分级诊疗政策的趋势并不乐观,是采用了强制转诊的模式。基层医疗单位的资质和软硬件水平都跟不上。这个问题是一个机遇还是因为医疗行业入门资质的问题限制了资本流入?

A:这个问题我们是这么看的,我们回到中国一些先知先觉的医疗机构。像乐普还有其他的一些公司已经着手开始在全国各个地区,进行地区模式的探索,他们对地区的一些医疗机构进行收购。如果你收购到足够多的这个社区医疗资源,像乐普这样的全国性的集中采购,这样的操作能力完全能用民营的力量完成政府的政策意图。

在前年年底,坊间就有传言黄奇帆在重庆承接一些中央的指令,在重庆的某些特定的封闭的市场进行试点。我们也接受了邀请去做策划,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做成。我认为,第一,在中国的这种倒金字塔型的医疗体系,绝对是错误的。这个严重的违反了我之前讲的人本主义和成本原则。

中国纠正倒金字塔错误的趋势,必要性是必须的。在纠正的过程中,医师到多点职业,到社区职业的动力和能力怎么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举一个行业就是牙医。在美国大概有4、5个牙科诊所连锁集团,最大的一家不超过两三百个点。在全球超过200家的连锁机构少之又少。牙科是一个标准的社区医疗,完全是通过写字楼和邻居介绍的。这种分散式治疗,贴近病人,就近治疗,方便行走。那为什么牙医能够做到?因为一个牙医需要的所有医疗资源都可以在传统的2.0时代完成。说白了就是大一点的全能牙匠。

而中国呢,自从十年前开始放开牙医自主执业,现在牙医诊所的数量铺天盖地。再过一段时间,我认为连大型的医院的牙科都要分散出来。所以从这个牙医走向社会,中国的诊疗资源被慢慢的释放出来,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作者介绍:李珺,德摩资本(曾投资50多家医疗类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投资人,联系电话:186 8882 8841

来源:虎嗅   作者:LIXINZHENG

为你推荐

“和合共生,健康共护”四价HPV疫苗男性适应证上市暨“HPV男女共防计划”启动新闻发布会成功举办,共筑HPV预防新生态资讯

“和合共生,健康共护”四价HPV疫苗男性适应证上市暨“HPV男女共防计划”启动新闻发布会成功举办,共筑HPV预防新生态

今日(1月18日),默沙东(默沙东是美国新泽西州罗威市默克公司的公司商号)举办的“和合共生,健康共护”四价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男性适应证上市暨“HPV男女共防计划”启动...

2025-01-18 18:31

四同药品价格治理已基本实现,正建设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资讯

四同药品价格治理已基本实现,正建设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

目前,我们正在建设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全量汇总展示各地挂网价格信息并对首涨、高涨幅等异常价格行为予以标识,敦促各地持续纠正不合理的挂网高价。

2025-01-18 12:15

关于丙类药品目录,国家医保局最新的思考与规划,2025年发布第一版资讯

关于丙类药品目录,国家医保局最新的思考与规划,2025年发布第一版

丙类目录与每年的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同步开展,计划于今年年内发布第一版。

2025-01-18 11:34

2025年全国80%左右医保统筹地区基本实现即时结算,2026年底全部实现即时结算资讯

2025年全国80%左右医保统筹地区基本实现即时结算,2026年底全部实现即时结算

1月16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根据通知,以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为支撑,2025年全国80%左右统筹地区基本实现即时...

2025-01-18 11:20

2024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3.1亿,占全国人口的22.0%资讯

2024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3.1亿,占全国人口的22.0%

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8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4...

2025-01-17 14:56

赛诺菲荣膺“杰出雇主2025”桂冠,连续五年傲立榜首资讯

赛诺菲荣膺“杰出雇主2025”桂冠,连续五年傲立榜首

作为10多年来首个且唯一连续五年荣获此殊荣的企业,赛诺菲再次彰显了其在企业文化、人才战略、多元发展及员工培养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2025-01-17 11:02

又一款国产三代EGFR-TKI抑制剂获批上市资讯

又一款国产三代EGFR-TKI抑制剂获批上市

昨日(1月16日),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奥赛康药业的1类创新药利厄替尼片(limertinib ASK120067,商品名:奥壹新)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

2025-01-17 10:31

增辉生命,默沙东中国再度荣膺“中国杰出雇主”资讯

增辉生命,默沙东中国再度荣膺“中国杰出雇主”

1月16日,由全球权威的杰出雇主调研机构(Top Employers Institute)颁布的“杰出雇主2025”榜单正式揭晓

2025-01-16 22:48

CDE:放射性治疗药物申报上市临床风险管理计划技术指导原则资讯

CDE:放射性治疗药物申报上市临床风险管理计划技术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将针对上市后临床风险管理计划、说明书中安全性相关内容、 患者指导手册的撰写提供具体指导意见。

2025-01-16 20:41

全球首款狂犬病双抗药物国内申报上市资讯

全球首款狂犬病双抗药物国内申报上市

日前,据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网站显示,智翔金泰的1类新药斯乐韦米单抗在国内申报上市。

2025-01-15 17:02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资讯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

本指引所称的商业贿赂, 是指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交易相对方的工作人员、 受交易相对方委托办理相关事务的单位或者个人、 利用职权或者影响力影响交易的单位或者个人,...

2025-01-14 23:38

阿斯利康与宜联生物达成临床研究合作,共同探索联合治疗创新方案资讯

阿斯利康与宜联生物达成临床研究合作,共同探索联合治疗创新方案

双方将共同启动一项多中心、开放性、I Ib期研究,旨在评估两款药物联合治疗在实体肿瘤患者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药代动力学。

2025-01-14 18:36

医疗科技国际化之路:新加坡如何提供全链条支持?资讯

医疗科技国际化之路:新加坡如何提供全链条支持?

随着中国医疗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具备了国际化发展的能力,正在“走出去”开辟新的市场。

2025-01-14 15:56

NVIDIA与多家行业顶尖机构达成深度合作,共促医疗健康产业蓬勃发展资讯

NVIDIA与多家行业顶尖机构达成深度合作,共促医疗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在日前举办的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大会上,NVIDIA 宣布与多家行业领先机构达成合作,这类新的合作旨在通过加速药物发现、提升基因组研究,以及利用代理式和生成式 AI 开创先进医...

2025-01-14 13:26

老牌上市药企终止PD-1项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75亿元资讯

老牌上市药企终止PD-1项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75亿元

近日,丽珠医药集团发布公告称,对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合并报表范围内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并对其中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相应计提了减值准备。

2025-01-14 10:13

尊享e生2025升级:首次全场景放开外购药械,医院药品覆盖数量再增资讯

尊享e生2025升级:首次全场景放开外购药械,医院药品覆盖数量再增

1月13日,众安保险举办“与10光,共生长”尊享e生十周年产品升级发布会,正式发布尊享e生2025版,并推出众安健康险未来将主打的两大产品系列——面向健康人群的“尊享系列”,以...

2025-01-13 20:17

PLA材料的医美应用:安全与效果的双重考验资讯

PLA材料的医美应用:安全与效果的双重考验

聚乳酸PLA,作为医美行业面部填充剂历经了3个时代大约20多年的发展,大体可分为1 0、2 0、3 0三个不同的时代;即1 0-结晶片状;2 0-普遍表面粗糙的多孔微球或实心微球;3 ...

2025-01-13 19:53

国家医保局:开展2025年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肿瘤类、重症医学类、麻醉类、零售药店典型问题清单资讯

国家医保局:开展2025年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肿瘤类、重症医学类、麻醉类、零售药店典型问题清单

2025年3月底前,各级医保部门根据本地化问题清单,对辖区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2023-2024年医保基金使用情况开展自查自纠。2025年4月起,国家医保局将对全国定点医药...

2025-01-13 17:32

全球首个超长效PCSK9单抗获批上市资讯

全球首个超长效PCSK9单抗获批上市

瑞卡西单抗注射间隔可长达8周,突破了目前国内外已获批的PCSK9单抗需要每2周、4周或6周的注射频次。

2025-01-13 13:17

好大夫正式牵手蚂蚁集团,共同推进“AI+医疗”创新资讯

好大夫正式牵手蚂蚁集团,共同推进“AI+医疗”创新

蚂蚁集团收购好大夫在线尘埃落定。1月11日,在2025年好大夫峰会上,双方在收购完成后首度携手亮相。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现场表示,共同的使命和愿景让双方走到了一起,后续好大...

2025-01-11 18:05